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结合病理复查结果,监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指导术后的进一步治疗。方法:对25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于术后1、2、4周时测定PSA水平,尔后每个月测定一次,随访5~17个月,平均11个月;并对术后标本的手术切缘及包膜浸润程度行病理复查。结果:病理报告T1~T2期17例,15例获根治,PSA水平均降至0.2μg/L以下,随访12个月无复发;2例PSA一直未降至正常,2个月后复升高而加用辅助治疗,其病理观察发现手术切缘有肿瘤残留。T3a或T3b期8例,4例获根治,PSA在3个月内降至0.2μg/L以下,随访9个月无复发,病理特征为肿瘤浸润包膜但未穿透;4例在1个月后因PSA回升分别加用辅助治疗,病理示肿瘤均穿透包膜。结论:T1~T2期患者,因手术切缘残留等原因,肿瘤可能早期复发;T3期患者,特别是那些侵犯包膜但未穿透者,手术可能达到根治,并可以延迟应用雄激素阻断治疗,延长治疗的有效时间。  相似文献   
42.
反义核酸技术是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选择性抑制特定基因的复制、转录或翻译的一种基因治疗新方法。 1978年Stephenson和Zamenick首次提出了反义寡聚脱氧核糖核苷酸 (ASODN)抑制基因表达的概念[1 ] 。 1998年 ,第 1个治疗艾滋病患者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的反义药物福米韦生(for  相似文献   
43.
凌晨血压增高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MBPS)及动态血压监测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226例,分为MBPS组(51例)与非MBPS组(175例),并根据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分为IMT增厚组94例和非IMT增厚组132例,分别检查血脂、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超声等,比较两组之间年龄、动态血压参数以及颈动脉IMT以及斑块Crouse积分的差别。结果1)MBPS组MBPS值、凌晨平均动脉压、凌晨脉压、颈动脉IMT、斑块积分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5);2)颈动脉IMT增厚组MBPS值、凌晨平均动脉压、凌晨脉压、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显著高于颈动脉非IMT增厚组(P<0.05)。结论MBPS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高,MBPS可能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44.
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我院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按照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结合口腔工艺行业特色,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构建职业道德教育在公共素质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和顶岗实习3阶段渗透的课程体系,将职业道德教育分层次、分阶段、不断线地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实施渗透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3D-STI)技术评价正常成年人左房心肌应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健康成年志愿者60例采集全容积左室心尖四腔和两腔观图像并存储,运用3D-STI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软件自动将左房心肌分为16节段,分别为前壁、前间隔、后间隔、下壁、后侧壁、前侧壁的基底段及中间段,以及前壁、间隔、侧壁、下壁的房顶段.比较左心房16个心肌节段之间纵向峰值应变(PALS)、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PLS)、圆周峰值应变(PACS)、圆周应变达峰时间(TPCS)、面积峰值应变(PAAS)、面积应变达峰时间(TPAS)的差异.结果 ①基底段各壁PALS较房顶段各壁高,基底段前侧壁及后侧壁PALS较中间段高,中间段后间隔、下壁及后侧壁PALS高于房顶段间隔、下壁及侧壁;房顶段各壁的PACS及PAAS高于中间段及基底段各壁,后间隔基底段PACS低于中间段,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同一水平的各房壁间PALS、PACS、PA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间隔TPLS、TPCS、TPAS小于侧壁,前壁TPLS、下壁TPCS及TPAS小于侧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STI可反映正常人左房心肌应变规律,为评估不同病理状态下左房功能改变的位置和程度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舍尼通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及耐受性。方法:采用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方法,通过Stam ey试验、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规及美国国立卫生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筛选出16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80例)。试验组前4周合用舍尼通和左氧氟沙星,后4周单用舍尼通,服用剂量为舍尼通2次/d,1片/次,左氧氟沙星2次/d,0.1 g/次;对照组方法同上,仅将舍尼通换为安慰剂。所有患者均行入组前、治疗第4周和第8周随访并行NIH-CPSI评分、EPS等检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估。结果:治疗后4周和8周,试验组疼痛评分降低分别为3.34±2.45,4.33±3.13,排尿评分降低分别为2.22±1.79,2.77±2.04;对照组疼痛评分降低分别为2.28±2.42,3.30±3.29,排尿评分降低分别为1.24±1.67,1.83±2.25。两组治疗前后的自身对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生活质量影响评分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第4周和第8周疼痛和排尿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卵磷脂小体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舍尼通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方案能更有效地缓解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不适症状和排尿症状,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7.
Ward  JF  宋毅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8):576-576
目前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PSA升高的处理仍存有争议。补救性放射治疗(SRT)由于副作用相对较小而通常被采用。作者报告了对接受补救性放疗的单一中心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8.
Ras p21单克隆抗体在人鼻咽癌及宫颈癌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毅  舒煦 《华西医学》1993,8(1):51-52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评价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曲普瑞林11.25 mg 3个月缓释剂型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对12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65例接受曲普瑞林11.25 mg剂型治疗,62例患者接受常规剂型3.75 mg治疗,观察期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前列腺体积、睾酮、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索、泌乳素和雌二醇水平,并对两组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同时观察骨转移灶变化情况以及其他转移灶的变化情况.严密观察和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TPS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1).治疗结束时,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78.6%和75.5的患者血清TPSA水平比基线值下降90%以上(P=0.700).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列腺体积均明显减小,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睾酮达去势水平,两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8%和17.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7).结论 曲普瑞林11.25mg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疗效和安全性与曲普瑞林3.75 mg相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长效缓释GnRHa类药物.  相似文献   
50.
移动性盲肠是由于盲肠系膜先天性发育异常,肠系膜过长,盲肠移动度过大和机能失调而引起的病症,由于胃-回盲反射,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类似溃疡病,临床诊断较困难,主要依赖X线钡餐检查,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综合收集典型病例8例摘要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