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皮肤病学   1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61.
宋坪  李博鉴 《北京中医》2008,27(1):53-55
中药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但是很多人对中药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以为纯天然药物就无毒副作用。殊不知“神农尝百草,一日遇百毒”,在我国古代医学书籍上也记载有“十八反”、“十九畏”。随着中药越来越受到国际医药界的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62.
颜志芳  宋坪  刘瓦利 《中医杂志》2008,49(3):225-227
目的评价消银软膏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并进一步研究该药物对银屑病皮损单项症状(红斑、鳞屑、浸润、瘙痒及皮损面积)的作用。方法99例入组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3组,分别采用消银软膏、湿毒软膏、凡士林软膏治疗8周,3组患者均以我院协定处方克银一方口服作为基础治疗,疗程结束后客观评价总体疗效,皮损症状疗效、并评定时效指标及其安全性。结果消银软膏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总有效率(93.9%)明显优于对照组(78.8%)(P〈0.05)。而在改善皮损单项症状方面,消银软膏消除鳞屑、降低浸润作用强于湿毒软膏;消银软膏减轻红斑的作用较湿毒软膏起效快。未发现消银软膏对皮肤有刺激性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消银软膏可以有效改善银屑病血热证的皮损症状,复发率低,且无明显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63.
From Dec 21st to 22nd,2020,the"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s with Traditional Medicine"was officially founded by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as the leading unit,united with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the World Feder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ocieties,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China Assoc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early 300 officials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authorities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 experts from more than 30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cluding China,Thailand,Cambodia,Pakistan,the United Kingdom,and Austria attended the ceremony and the seminar.  相似文献   
64.
中医药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有一定疗效,但部分患者仍效果不佳。从阴阳角度出发,提出老年皮肤瘙痒症的核心病机为阳虚络阻,将温阳通络法贯穿老年皮肤瘙痒症治疗过程中,为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5.
刺络放血法联合常规中药治疗斑块状银屑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景利  宋坪  赵婷 《北京中医药》2010,29(12):895-897
目的 基于玄府理论,观察刺络放血法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斑块状银屑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刺血组和对照组各26例,2组均给予常规中药治疗,刺血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刺络放血治疗,每周2次,2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皮肤损害严重程度(PASI)评分的改变.结果 PASI评分比较,2组治疗均有效,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症状比较,刺血组红斑、浸润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2组鳞屑症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血组瘙痒症状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刺血组总体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基于玄府理论的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疗效确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6.
"瘑疮"一词在历代文献中读音颇有变化,或见瘑(gě)疮、瘑(guǎ)疮,抑或瘑(guō)疮,在现代医学中近似于手足部湿疹和掌跖脓疱病.通过考证古代典籍,对其中医内涵溯本求源,梳理了其读音和词义在历代文献中的演变,并进一步对其古今文献的证治方药进行了整理.提出了"瘑疮"读音当遵从<玉篇>及<中医大辞典>所载瘑(gē)疮更妥,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掌跖脓疱病更为相符.  相似文献   
67.
皮肤垢着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西医治疗无有效方案,本病与《伤寒论》中阳明邪热上犯于面部的面垢一症描述相似,并且笔者在临床过程中发现皮肤垢着病的病人常伴有明显的阳明热盛之象,本文对两例皮肤垢着病的病人从阳明论治,并根据兼夹证配以相应的治疗方法,经中药口服及配合外敷使病人痊愈。  相似文献   
68.
“一气周流”理论为黄元御的主要学术观点,阐述了“中焦土气斡旋,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的人体气机升降模型。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提出银屑病发生发展与其中肝升肺降环节密切相关。本文根植于经典,并结合现代研究证据论述肝升肺降失调或为部分银屑病关键病机,指出肝肺失调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局部皮损、全身表现与季节性加重三个方面,从升肝降肺为此类银屑病的治疗大法出发,概括了升肝降肺的常用药,同时配合调理脾胃,分期、分时用药以辅助治疗,以期为银屑病辨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9.
目的宋金元时期,中医古籍文献中记载了大量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药。宋代此类方药以祛风利水、芳香通络为法,金元时期则侧重于理气活血、以白养白。本文根据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和辨证用药组方规律,结合不同时期中医学思想及著作特点,对此类外用方药进行挖掘、整理及分析,旨在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他克莫司(FK-506)和CX-659s对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CCL17)产生的调控作用。方法运用ELISA方法分别研究了3种药物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d细胞和人成纤维细胞株——NG1RGB细胞的TARC表达作用的影响。结果3种药物对于HaCaT细胞中TARC的表达,10^-9~10^-5mol/L地塞米松显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于IFN-γ刺激下HaCaT细胞产生TARC水平,10^-12~10^-6mol/L地塞米松、10^-12~10^-6mol/L的FK-506均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CX-659s显示明显抑制NGlRGB细胞中TARC水平,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1)。3种免疫抑制剂分别在不同条件下抑制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或成纤维细胞的TARC表达。结论这些药物明显抑制TARC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表达,因此认为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可能在病理状态下通过促进CCR4+T细胞向炎症部位的游走,参与免疫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