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目的 讨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以回顾性研究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于烟台市蓬莱人民医院儿科接受诊疗的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经鼻正压通气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对照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282.
目的 建立不同发育时期栀子果实中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探究各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 分析采用Durashel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8、328、440 nm.结果 随着栀子果实的发育成熟,栀子苷、京尼平苷酸、绿...  相似文献   
283.
益气滋阴活血通络方治疗血虚型产后身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净美  郑燕红  宋丹丹 《新中医》2020,52(8):113-115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活血通络方治疗血虚型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6例血虚型产后身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观察组予以益气滋阴活血通络方。比较2组临床疗效、评估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症状体征积分,活动能力[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观察组97.67%,高于对照组8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体征积分、DAS28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F-36得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滋阴活血通络方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其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84.
目的:探讨circAGFG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SCC13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标本,qRT-PCR法检测circAGFG1、miR-653-5p的表达量;采用Pearson法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ircAGFG1与miR-653-5p表达量的相关性;体外培养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SCC13,随机分为:si-NC组、si-circAGFG1组、miR-NC组、miR-653-5p组、si-circ-AGFG1+anti-miR-NC组、si-circAGFG1+anti-miR-653-5p组;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ircAGFG1与miR-653-5p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ircAGFG1的表达量升高(P<0.05),miR-653-5p的表达量降低(P<0.05);circAGFG1与miR-653...  相似文献   
285.
目的:探究不同灌注方法及灌注量对大鼠脑组织结构及神经元观察的影响并进行评价。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经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分别采用输液器、注射器,剪右心耳或剪肝的方法进行灌注操作,比较不同灌注方法下脑组织大体形态、灌注时间及用液量的差异,并采用HE染色及免疫荧光技术对大鼠脑海马组织及神经元形态进行观察,客观化评价灌注方法选择对形态学呈现结果的影响。结果:采用输液器灌注与注射器灌注法在用时及灌注液用量方面有显著差别(P<0.01),两种方法采取右心耳引流时对大鼠脑海马组织和神经元的呈现效果基本一致,均优于剪肝引流法。结论:灌注方法的选择对大鼠脑组织及神经元固定的效果有影响,实验时长及灌注液用量对实验结果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86.
目的:探究振动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凝血功能、下肢功能和疲乏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本院规律行MHD的80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振动疗法,共治疗4周。评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疲乏状态、凝血功能,检查患者下肢肌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6min步行测试距离、双下肢蹬踏力、伸膝力矩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疲劳评分和脑力疲劳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T、APT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T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动疗法能够改善MHD患者下肢肌力、运动功能和凝血功能,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87.
目的 探究波长420 nm强脉冲光联合消痤1号方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 2月-2023年2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痤疮治疗的87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予 以波长420 nm强脉冲光治疗)与研究组(n=44,予以波长420 nm强脉冲光联合消痤1号方治疗),比较两 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症状恢复时间。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4.42% (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炎症消退时间、痤疮红印恢 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波长420 nm强脉冲光联合消痤1号治疗痤疮的疗效确切,能够减轻 中医症状,缩短症状改善时间。  相似文献   
288.
患儿女, 6岁, 因夜尿次数增多1周入院。既往体健, 无家族史。入院血压:右上肢192/130 mmHg(1 mmHg=0.133 kPa), 左上肢186/133 mmHg, 右下肢136/91 mmHg, 左下肢130/87 mmHg。查体:脐周可闻及血管杂音, 双侧视网膜动脉硬化, 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37 mm/1 h, 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5.67 mg/L,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超声心动图:左室壁增厚, 主动脉弓增宽, 余未见明显异常。腹主动脉超声检查:肠系膜上动脉水平远心端腹主动脉管壁增厚, 管腔不规则狭窄, 范围约42 mm, 较窄处原始管腔内径约8.8 mm, 残余管腔内径1.5 mm(图1), 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175 cm/s, 舒张末期流速32.8 cm/s, 阻力指数0.81;该狭窄段远心端可见管腔内呈条索样回声, 累及长度范围约14 mm, 未见血流信号显示;远端腹主动脉管腔血流来自肠系膜上动...  相似文献   
289.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技术在胸部CT恶性及非钙化结节检出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肺结节患者78例,均经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确诊前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检查,将获得的数据与图像导入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分别由影像医师阅片和人工智能方法阅片,分析不同阅片方法在胸部CT恶性及非钙化结节检出中的检出率;绘制ROC曲线,分析AI技术联合影像医师阅片的效能。结果 78例肺结节患者胸部CT下共检出结节121枚,AI技术在磨玻璃结节、大小<5 mm及恶性结节中检出率高于影像医师(P<0.05);AI在恶性及非钙化结节中阳性89枚;影像医师检测出恶性及非钙化结节83枚,AI联合影像医师检出恶性及非钙化结节92枚;AI技术联合影像医师在胸部CT恶性及非钙化结节中检查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AI技术及影像医师诊断(P<0.05)。结论 AI技术用于在胸部CT恶性及非钙化结节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联合影像医师诊断可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90.

目的 评价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284例,男145例,女139例,年龄65~90岁,BMI 18~30 kg/m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环泊酚组(C组)与丙泊酚组(P组),每组142例。记录镇静成功例数,入室前(T0)、诱导后(T1)、进镜时(T2)、置入十二指肠乳头时(T3)、退镜时(T4)、苏醒时(T5)的HR、MAP、SpO2。记录镇静诱导成功时间、苏醒时间和离室时间。记录注射痛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镇静成功率均为100%。与P组比较,T1—T5时C组HR明显增快,MAP、SpO2明显升高(P<0.05),镇静诱导成功时间明显延长(P<0.05),苏醒时间和离室时间明显缩短(P<0.05),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丙泊酚与环泊酚均可安全有效用于老年患者ERCP手术麻醉,与丙泊酚比较,采用环泊酚患者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更短,注射痛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