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目的 探讨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起源、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2例肺母细胞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观察研究并复习文献。结果 2例光镜下均见肿瘤主要由不成熟的呈腺样排列的上皮细胞成分及发育幼稚的弥漫排列的间胚叶组织构成,二者关系密切,互相移行。免疫组化:腺样排列的瘤细胞PCK( ),弥漫排列的瘤细胞Vimentin( )。电镜:腺样排列的瘤细胞腔面有少数微绒毛;弥漫排列的瘤细胞有的可见肌丝或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 肺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其组织形态结构类似胚胎期肺组织;组织起源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叶细胞可能性大;需与肺癌肉瘤及低分化肺泡细胞癌鉴别;本瘤的预后较好,估计主要与其间胚叶成分的分化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62.
笔者自1986年以来自拟消疣汤外洗治疗尖锐湿疣18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 18例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均在20~40岁之间。发生在包皮、冠状沟者8例,大、小阴唇之间者5例,肛周附近者5例。其疣状颗粒大者如桃核,小者如绿豆。病程最长者为半年,最短者为1周。  相似文献   
63.
胆总管包虫病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辉  高玲 《腹部外科》1997,10(3):120-121
胆总管包虫病是肝包虫病并发胆迫感染和破入胆道而形成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组近年来共收治胆总管包虫病6例。本病的诊断首先是明确病变的性质,其次再明确病变的部位。治疗的关键是解除梗阻,取净胆道内的包虫内囊、子囊及碎屑、脓液。本组6例经腹探查4例,胸腹联合探查2例。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观察大豆异黄酮载药纳米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抗过氧化作用。 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灌胃法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肝纤维化组、空白纳米颗粒组(SPIO组)、大豆异黄酮组(SI组)、载药纳米颗粒组(SI-SPIO组),每组24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其他各组除四氯化碳灌胃外,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SPIO、大豆异黄酮和SI-SPIO载药纳米颗粒尾静脉注射治疗,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肝脏生化指标、过氧化损伤指标和肝脏组织学变化。 结果  8周后对各组大鼠的肝脏生化指标和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估,SI组和SI-SPIO组明显优于肝纤维化组和SPIO组;过氧化指标检测,与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组和SPIO组MDA明显升高(2.45±0.77,2.69±1.01,P<0.05),GSH-Px和SOD明显降低(300.74±16.25,299.18±15.57和409.77±20.46,431.56±19.25,P<0.05);与肝纤维化组相比,SI组和SI-SPIO组MDA明显降低(0.85±0.12,0.90±0.02,P<0.05),GSH-Px和SOD明显升高(340.25±11.85,366.45±14.83和467.27±16.11,485.75±22.54,P<0.05)。SI-SPIO组过氧化指标较SI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 结论  大豆异黄酮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载药纳米有助于药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与HBV基因分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541例,随机分为4组:(1)拉米夫定组(136例)100mg口服,每日1次;(2)替比夫定组(135例)600mg口服,每日1次;(3)恩替卡韦组(135例)0.5mg口服,每日1次;(4)阿德福韦酯组(135例)1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均为48周。治疗前进行基因测序确定基因型,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时分别检测肝功能、HBV DNA、HBeAg、HBeAb等肝炎病毒标记物。结果 (1)HBV基因型B型占17.38%(94/541);C型占75.78%(410/541),B/C混合型占6.84%(37/541),未检出其他基因型。(2)拉米夫定组、恩替卡韦组、替比夫定组,B型、C型、B/C基因型疗效(包括HBV DNA阴转率、有效率、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阿德福韦酯组,B型、C型、B/C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基因型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对比观察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TUPK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效果。方法将160例BPH患者随机分为A组81例和B组79例,分别采用TUVP、TUPKVP治疗。结果A组术中出血(118.4±20.3)ml、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为(2.8±1.2)d、导尿管拔除时间为(4.4±1.6)d、住院时间为(7.2±4.5)d,B组分别为(95.7±12.8)ml及(2.3±1.4)、(3.6±1.8)、(5.8±3.4)d;两组比较,P均〈0.05。与本组治疗前及A组术后比较,B组术后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下降、剩余尿减少、尿流率提高,P均〈0.05。术后随访3个月,A组出现并发症13例(17.3%),B组6例(7.6%),两组比较,P〈0.05。结论与TUVP比较,TUPKVP治疗BPH的效果相当,但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7.
1 病历资料 例一,40岁女性.3月24日月经来潮,月经前二天自觉乏力,无发热及咳嗽.月经第二天自觉右肩背部发痒,当时未与特殊处理,第三天上述部位瘙痒明显,局部皮肤无红肿,自行服用扑尔敏、外涂皮炎平不见好转,第四天见右侧肩胛岗区及锁骨上、下区分别出现片状红斑,约0.5×1.0cm2大小,压之褪色,仍给予上述抗过敏治疗不见好转,第五天片状红斑中央区出现少许粟粒状丘疹,考虑带状疱疹,给予苷泰250mg ivgtt q8h,口服维生素B1、B2,Vc,于第7天部分片状红斑中央区出现粟粒状至绿豆大的水泡,局部瘙痒明显减轻,继续用药10天后水疱基本消失,局部皮损残留轻度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68.
影响围术期食管胃手术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营养不良、吸烟、应用类固醇类药物、肠道准备、化学治疗、手术时间、使用升压药物、静脉输液管理、输血以及手术吻合技术等,提高外科医生识别吻合口瘘高风险患者的能力可尽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本文总结了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具体措施:对营养不良者术前给予5~7 d改善免疫的营养治疗、充分的肠道准备、围术期戒烟、限制应用类固醇和升压药物、避免化疗后4周内手术及运用目标导向的液体管理。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食管原发小细胞癌(primar yesophageal small cell carcinoma ,PESC)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生存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至2015年529 例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500 000 例食管癌及贲门癌临床信息数据库PESC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其中241 例患者纳入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 法计算5 年生存率,应用Log-rank 法检验比较各组间生存差异。结果:529 例PESC入组分析,占同期食管恶性肿瘤0.2%(529/ 251 707),其发生率逐年增长(R2= 0.574)。241 例PESC总体1、2、3 及5 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5% 、40% 、29% 及9% ,中位生存期为21.9 个月。根据小细胞肺癌VALSG分期标准,局限期和广泛期患者中位生存分别为24.3 个月和17.5 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3)。 PESC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生存期存在显著差异(P = 0.004),其中手术联合放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28.8 个月优于单纯化疗组17.8 个月(P = 0.015)及放疗+ 化疗组患者14.5 个月(P = 0.004);局限期以手术治疗为主的患者中位生存期27.7 个月,与非手术患者16.2 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7)。 此外,PESC术前活检病理确诊率为40.8% 。结论:PESC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食管恶性肿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术前确诊率较低,预后极差,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有助于延长其短期生存期。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对大鼠脑梗死灶周围微管蛋白、Nogo-A、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改良的Longa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实验组、模型组各25只,假手术组10只。对三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实验组与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组织tubulin、Nogo-A的表达。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实验组与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组织MMP-9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治疗7天后运动行为开始出现好转,14d和21d好转更为明显,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手术后7d开始实验组脑梗死区神经细胞退行性变、坏死明显低于模型组。术后7d实验组大鼠梗死灶周围tubulin阳性染色开始显著高于模型组,而术后14d,Nogo-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术后1d,3d,7d,,实验组大鼠梗死灶周围MMP-9显著低于模型组,而14d,21d时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头穴丛刺明显改善大鼠脑梗死修复,可能与抑制早期梗死灶周围MMP-9和Nogo-A表达,促进tubulin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