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电针预处理组、模型组、正常组、假手术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VD模型,观察电针百会、肾俞、后三里后VD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形态.结果 电针预处理组海马神经元排列比较整齐,数目较多.结论 电针对VD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有保护作用;电针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Morris水迷宫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水迷宫实验中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电针预处理后,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及定位航行试验成绩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穴位注射加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痛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理。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加针刺组和单纯针刺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椎动脉血流情况及血管变化。结果:①两组均能有效地改善椎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以及椎动脉形态;②穴位注射加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作用,其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改善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14.
穴位注射加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组和单纯穴位注射组,观察前后临床症状、椎动脉血流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有效地改善推动脉血管形态;穴位注射针刺、推拿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穴位注射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穴位注射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可伴有言语、运动、视空间及人格障碍。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由于VD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VD的防治越来越受到关注。针灸治疗VD临床疗效确切。而对其作用机理的探讨,一直以来受到脑病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医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VD的病理生理研究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在细胞和分子机制水平上的研究日趋深入,现将近年来有关针刺对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用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推拿治疗,对照组25例单用穴位注射治疗。结果:两组椎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椎—基底动脉的血供,增加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17.
针灸推拿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组和单纯穴位注射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椎动脉血流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有效地改善椎动脉血管形态;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穴位注射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动脉血管形态的作用,其椎动脉形态的改善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穴位注射组。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目的 观察不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水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并与针刺组40例比较,观察临床疗效及颈椎动脉彩超检查结果。结果和结论 水针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水针组颈椎动脉血流量明显大于针刺组(P〈0.01),并能明显改善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标本配穴"理论的指导下艾灸预处理对防治运动性疲劳的疗效。方法选取健康大学生作为试验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防治组25例,对照组在试验对象达到运动性疲劳状态前不介入治疗,防治组则预先介入艾灸治疗,再进行定量负荷运动达到运动性疲劳状态,治疗选配足三里穴和内关穴两穴,连续治疗5天后,比较两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RPE)、血清肌酸激酶(CK)及血清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防治组运动后心率、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评分、血清肌酸激酶、血清尿素氮较对照组运动后均降低,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运动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预处理能促进运动后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恢复,改善主观体力疲劳感觉,降低血清肌酸激酶及血清尿素氮,证明艾灸预处理能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对防治运动性疲劳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益气活血法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3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根据久病多虚 ,久病多瘀的原则 ,研究益气活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法 :采用单盲随机分组 ,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 38例患者 ,并与 2 1例用芬必得及雷公藤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 ,疗程 30天。观察临床症状 ,并进行实验室指标的检测。结果 :治疗组 38例 ,显效 2 5例占6 5 79% ,有效 12例占 31 5 8% ,无效 1例占 2 6 3% ,总有效率 97 37% ;对照组 2 1例 ,显效 9例占4 2 86 % ,有效 8例占 38 0 9% ,无效 4例占 19 0 5 % ,总有效率 80 95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益气活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