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不同浓度的海藻酸盐与异种骨构建组织工程载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海藻酸盐凝胶与去抗原异种骨构建组织工程载体的生物学性能。方法 采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对0.25、1、4和8%的海藻酸盐与去抗原异种骨构建的组织工程载体中的骨髓基质细胞形态及分泌性能。结果 海藻酸盐的浓度为0.25%和1%时,凝胶在异种骨中均匀复合,浓度为4%和8%时海藻酸盐仅复合在松质骨表面。体外培养4天后,0.25%海藻酸盐复合异种骨的表面大部分凝胶脱落;1%海藻酸盐均匀复合在异种骨的骨孔中,细胞在凝胶中生长均匀,形态饱满,有基质分泌;4%海藻酸盐中细胞生长受到限制;8%海藻酸盐凝胶质地不均匀,无法见到细胞结构。结论 1%海藻酸盐适宜与异种骨复合构建骨组织工程载体。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联合使用骨形态发生蛋白 (rhBMP 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的影响.方法向培养的成纤维细胞 NIH3T3中加入不同浓度的 rhBMP 2和 bFGF, 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学变化、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与染色的情况和骨钙素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结果在两种因子作用下,成纤维细胞由长梭形向多角形方向转化,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内颗粒增多 ; 成纤维细胞 ALP活性增高、骨钙素表达增多,细胞内 ALP染色加深 ; 细胞增殖周期缩短.结论联合使用 rhBMP 2和 bFGF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表达并促进细胞增殖 .  相似文献   
53.
目的对可膨胀髓内钉Fixion TM系统在股骨干骨折治疗后的肢体功能及并发症的研究。方法笔者自2005-02—2013-12应用可膨胀髓内钉Fixion TM系统治疗89例股骨干骨折,按手术方式分为顺行组与逆行组,并对患肢髋、膝功能进行评估。结果采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患肢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时间为1.5~10年,平均4.5年。89例中有15例(膝关节功能障碍10例,下肢畸形4例,感染1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85%。并发症的发生率逆行组(22.22%)明显高于顺行组(3.84%),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5,P=0.001)。结论可膨胀髓内钉Fixion TM系统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但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4.
牛去抗原松质骨载体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胶原修饰松质骨载体表面,增加其生物相容性。方法:新鲜牛松质骨经脱指、H2O2浸渍及部分脱钙处理,制成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MBC),载体表面经胶原处理后,将体外培养的兔骨膜成骨细胞复合在其表面,分别于4d、10d和21d取材,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对照组。结果:4d后,松质骨面及孔内即有了细胞粘附生长,21d全部长满,有胶原纤维形成;对照组细胞没有长满。结论:以MBC作为载体,其表面经胶原处理后与成骨细胞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 采用海藻酸钠凝胶(sodium alginate,A)复合异种骨的方法,构建骨组织工程载体,观察载体中细胞的生物性能及体内成骨能力,为构建效率更高的骨组织工程载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2只2周龄新西兰兔的骨髓,以rhBMP-2(1×10-8mol/L)诱导培养BMSCs.取诱导后第2代BMSCs接种于1%(V/W)A中,培养4 d HE染色观察凝胶中细胞形态.将第2代BMSCs分为单纯DMEM凝胶组和含1%A的DMEM凝胶组,培养7 d后行BMP-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第2代BMSCs与2%(V/W)A的DMEM凝胶混合,负压下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xenograftbone,X),4 d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取24只裸鼠,随机分为2组(n=12),于两侧股部肌袋中分别植入BMSCs-A-X复合体作为实验组,BMSCs-X复合体作为对照组.于术后2、4周后组织学观察复合体成骨情况,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各组成骨或软骨的面积百分比.结果 HE 染色观察,培养4 dA中BMSCs细胞形态饱满,细胞悬浮于凝胶中,可见细胞分裂和核分裂相.单纯DMEM凝胶组和含1%A的DMEM凝胶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细胞分裂增殖正常,伸出多种形态的突起,胞核大,核仁清晰.单纯DMEM凝胶组BMP-2表达阳性率为44.10%4±3.02%;含1%A的DMEM凝胶组为42.40%±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A均匀复合于X微孔中,不同平面均有细胞生长.植入裸鼠体内2周后,实验组及对照组中均有软骨和骨组织形成;实验组软骨面积百分比为7.31%±0.32%,骨为516%±0.24%;对照组软骨为2.31%±0.21%,骨为2.16%±0.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软骨和新生骨小梁及骨髓组织较2周时增多;实验组软骨面积百分比为9.31%±0.31%,骨为7.26%±0.26%;对照组软骨为3.31%±0.26%,骨为2.26%±0.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A-X构建骨组织工程载体,符合组织工程载体的超结构原理,最大限度地承载细胞,生物性能好,对BMSCs增殖和成骨表型及相关的生物性能无不良影响,在体内成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6.
目的 验证抗感染活性骨(ARBX)一期同步植骨治疗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的疗效. 方法自2001年9月至2008年9月,采用ARBX一期同步植骨治疗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24例,对其中获得10个月以上系统随访的18例患者进行疗效分析. 结果随访时间10~63个月,平均23个月.18例患者除3例骨髓炎未治愈外,其余15例骨髓炎完全治愈:感染彻底控制无复发,骨不连、骨缺损获得骨修复.本组完全治愈率为83.3%. 结论 ARBX具有高效诱导成骨活性和强效抗感染能力.能一期植骨有效治疗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对2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是多见于青壮年、发病迅速的恶性骨肿瘤,影像学上表现为广泛溶骨性破坏,组织学上显示为动脉瘤样扩张的含血腔隙,而瘤细胞的异型性及较多的核分裂像是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区别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特征性病理组织学特征.电镜检查与免疫组织学检查起重要补充作用.结论 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别是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8.
Pilon骨折快速成形模型在手术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Pilon骨折手术方案制定过程中快速成形(RP)骨折模型的指导作用。方法本组6例Pilon骨折进行了三维螺旋CT扫描,并制备出RP骨折模型,确定骨折类型(Redi-Allgower/AO分型),制定手术方案。结果通过对1:1等大RP骨折模型的分析,明确了骨折类型,在模型上进行了手术方案制定,并顺利完成了手术。结论制备的1:1等大Pi-lon骨折RP模型使骨折伤情更直观,由此制定的手术方案,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和血管生成素-1(ANG-1)双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pAd-VIA转染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表达及对B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将本室构建的编码人VEGF165和ANG-1双基因的腺病毒质粒pAd-VIA在QBI-293A细胞内进行包装和扩增,体外转染大鼠BMSCs,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Western-blotting、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利用MTT法检测MOI(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50、100、200、400 pfu/cell不同浓度腺病毒转染后对BMSCs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重组腺病毒质粒pAd-VIA在QBI-293A细胞内成功包装和扩增,体外转染BMSCs后,有大量的GFP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转染组与VEGF165和ANG-1抗体结合,在45 KD和14.4 KD左右出现印迹条带;ELISA结果显示:转染组第1、2、3 d,上清中的VEGF165浓度和ANG-1浓度持续增加,未转染组均未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60.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胜利召开.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裴国献教授、前任主任委员侯春林教授、候任主任委员刘小林教授,副主任委员徐建光、方光荣、张长青、徐永清教授、23名常委、45名委员和45名青年委员参加了会议.常委张世民、赵劲民、委员柴益民、张朝跃和青年委员王文良、张纯、张刚利因故请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