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时,未高位结扎主干(单纯穿刺大隐静脉主干)与联合高位结扎主干及其分支对术后的疗效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50例单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未结扎组采用大隐静脉主干单纯穿刺激光灼闭,未高位结扎主干;结扎组采用大隐静脉主干穿刺激光灼闭联合高位结扎主干及其分支。2组患者小腿有明显曲张的浅静脉分支或静脉团均予激光烧灼或点状剥脱处理。2组患者术后均予弹力袜支持3~6月。2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误伤深静脉发生率以及24个月2组患者患肢静脉曲张复发率及大隐静脉主干再通率的差别。结果 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误伤深静脉发生率、24个月的复发率及大隐静脉主干再通率无显著差异。未结扎组的手术时间比结扎组明显缩短,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时可以不联合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且手术时间更短,疼痛程度更轻。  相似文献   
102.
1病例报告 例1女性,22岁,体重44妇,发现心脏杂音20余年,劳累性气短10年,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后经X线胸片、心脏彩超、左心及右心造影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弓中断(B型),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心功能Ⅲ~Ⅳ级。手术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加左侧第二肋切口,升主动脉近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分叉处插体循环灌注管及股动脉插管,矫正主动脉弓离断。恢复主动脉形态后矫正室缺。体外循环235min,深低温停循环(DHCA)30min。  相似文献   
103.
子宫肌瘤的动脉栓塞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鹏飞 《放射学实践》2003,18(2):147-149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由平滑肌和不同量的纤维组成 ,曾称纤维样瘤 (fibroid)或纤维肌瘤 ,一般简称子宫肌瘤 (myoma)。患病年龄 3 0~ 5 0岁 ,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 ,有资料[1] 统计 3 5岁以上妇女中发病率约 2 0 % ,在5 0岁之后仍有月经的妇女中发病率高达 40 % ;未产妇中发病率更高 ;不同人种发病率亦有差异 ,非洲 加勒比海地区女性的发病率是白人的 3~ 9倍[2 ] 。其病因尚未确定 ,目前研究认为雌激素 (E)、孕激素 (P)是促进子宫肌瘤生长的因素 ,并且发现子宫肌瘤雌、孕激素受体 (ER、PR)的…  相似文献   
104.
孙鹏飞  贾玉华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4):1682-1682
患者 女性,58岁,因腰部疼痛3个月来院就诊,初诊为腰肌劳损,给予对症处理,症状未见缓解,后又诊断为椎间盘突出,行牵引等保守治疗,症状逐渐加重,来我院就诊。X线片显示隐约偏心性S1椎体骨质破坏,边界清楚,MRI检查发现S1椎体T1、T2高信号改变,CT平扫密度尚均匀,CT值约15HU,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术中行左侧臀部弧形切口,  相似文献   
105.
肺结核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86例肺结核病CT表现,并与X线平片作对照分析。结果:①好发部位为两肺上叶尖后股,下叶背段(57例);②多呈不规则斑片状影,边界不清,密度不均;③43例可见病灶内钙化,呈散在斑片状或斑点状;④27例存在薄壁或厚壁空洞,其中多发小空洞8例;⑤病灶周围有支气管播散灶者25例;⑥纵隔淋巴结壮大14例,纵隔淋巴结钙化35例;⑦胸腔积液19例,胸膜增厚、粘连37例,胸膜钙化4例。结论:CT检查能较X线检查进一步肯定或补充有临床价值的征象,包括空调、支气管扩张、肺大泡、纵隔淋巴结肿大或钙化和胸膜肥厚下的肺内结核;经x^2检验,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CT显著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正确性(61.9%),并提出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累及弓部夹层动脉瘤(DebakeyⅠ型)的手术治疗经验,以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应用股动脉和(或)腋动脉插管,采取深低温停循环时单侧腋动脉灌注技术治疗62例Debakey Ⅰ型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2例中术后因脑部并发症死亡2例,腹部动脉瘤破裂死亡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57例恢复良好.[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术后及时应用床旁持续血液净化技术是提高Ⅰ型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fGGO)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与病灶良恶性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fGGO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8例炎症,18例肺泡癌,8例腺癌,2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评价病灶形态学特征及内部结构与良恶性的相关性。结果 8例炎症中7例呈斑片状;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均为圆形或类圆形;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和腺癌主要呈圆形、不规则形及分叶征。11例BAC和腺癌边缘毛糙或伴毛刺征,16例边缘清晰、光整。15例胸膜凹陷征,均见于BAC和腺癌;16例胸膜增厚,3例见于炎症,13例见于BAC和腺癌。6例炎症和2例AAH为纯GGO,18例BAC和8例腺癌为混杂GGO。结论 fGGO的CT征象与病灶病理类型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对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8.
背景:SiO2含有较多的羟基官能团,可进一步功能化而与靶向性配体相偶联,从而拓展Fe3O4@SiO2纳米粒子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目的:探讨靶向性纳米粒子c(RGDyK)@SiO2@Fe3O4)的合成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 方法:采用一壶化学共沉淀法合成油酸修饰的疏水性Fe3O4纳米粒子,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生物相容性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将复合粒子中SiO2表面的羟基氨基化、醛基化,加入1.0 mg c(RGDyK)多肽,超声震荡下反应生成c(RGDyK)@SiO2@Fe3O4纳米粒子。将Fe3O4@SiO2或c(RGDyK)@SiO2@Fe3O4与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共培养24,48,72 h进行检测。 结果与结论:实验合成的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40 nm,应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可将c(RGDyK)成功耦合于复合粒子的SiO2表面。Fe3O4@SiO2或c(RGDyK)@SiO2@Fe3O4与EA.hy926共培养24 h,EA.hy926细胞活性明显增高(P < 0.05),以c(RGDyK)@SiO2@Fe3O4的作用更明显;共培养72 h后,细胞活性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电镜观察发现,EA.hy926细胞对靶向性c(RGDyK)@SiO2@Fe3O4粒子的吞噬能力明显强于非靶向性Fe3O4@SiO2粒子。说明实验合成的c(RGDyK)@SiO2@Fe3O4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超顺磁性及较高的血管内皮细胞靶向性,是一种优良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09.
徐立群  穆向明  孙鹏飞  邓荣 《河北医学》2010,16(10):1203-1205
目的:探讨胆囊十二指肠瘘致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收治的13例胆囊十二指肠瘘致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胆囊十二指肠瘘致胆石性肠梗阻术前确诊11例,手术时确诊2例。除1例保守治疗成功外,余12例均行手术治疗。行小肠切开取石加胆囊切除、瘘口修补术7例,胆囊切除、瘘口修补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1例,单纯行小肠切开取石4例,手术12例中除1例死亡外余均康复出院。结论:胆囊十二指肠瘘致胆石性肠梗阻术前通过CT、B超及腹部X线可以确诊。胆囊十二指肠瘘致胆石性肠梗阻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不强求一期手术。  相似文献   
110.
复方林蛙油冲剂对辐射损伤大鼠白细胞及丙二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长白山复方林蛙油冲剂对X射线照射Wistar大鼠外周血白细胞(WBC)及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复制X射线辐射大鼠模型,用复方林蛙油冲剂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WBC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大鼠经X线照射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比正常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照射前给予复方林蛙油冲剂,显示辐射大鼠血清WBC显著升高(P<0.05).X线照射后7 d,各实验组大鼠血清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复方林蛙油冲剂具有一定的抗X线辐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