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8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比较指数平滑法模型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i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模型对北京市通州区肺结核流行趋势预测效果,为肺结核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5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肺结核月发病率,应用2005年1月—2018年12月肺结核发病率构建指数平滑法模型和ARIMA模型,预测2019年1—12月肺结核发病率,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评价2种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结果 指数平滑法确定简单季节模型为最优预测模型,Ljung-Box Q=15.265,P=0.505,残差序列为白噪声序列,标准贝叶斯信息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 BIC)值为0.115,2019年1—12月肺结核发病率预测的相对误差为0.45%~33.62%,平均为10.57%。ARIMA模型确定ARIMA(0,1,1)(0,1,1)12为最优模型,Ljung-Box Q=17.156,P=0.376,残差序列为白噪声序列,BIC值为0.539,20...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2010—2020年法定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及特征,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通州区2010—2020年法定呼吸道传染病数据进行流行特征分析。 结果 北京市通州区2010—2020年共报告法定呼吸道传染病62 56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427.33/10万,历年发病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乙类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发病率居前3位的病种为肺结核、猩红热和麻疹;丙类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发病率居前3位的病种为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 结论 2010—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法定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需针对每种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53.
目的建立光纤传感紫外光谱技术对氢氯噻嗪片快速定量分析的方法。方法采用自组装的光纤传感紫外药物快速分析系统,将探头直接插入待测样片(快速溶配的氢氯噻嗪片)溶液中,系统瞬间获得样品的特征图谱。自开发的软件系统将其存入样品图谱库,并与建立的标准图谱库中的标准图谱及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双波长法可扣除辅料干扰,利用图谱特征参数差异和软件的计算功能。对2种规格氢氯噻嗪片进行快速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本法测定不需过滤辅料,样品处理方法简单,2种规格样品含量均在93.0%~107.0%范围,样品图谱与标准图谱特征参数相符;经方法学考察,在10~60μg/mL范围内,氢氯噻嗪含量与吸光度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7,日间日内精密度<1%,平均回收率为100.05%,RSD为1.25%;含量测定结果与药典方法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光纤传感技术对氢氯噻嗪片的快检方法可以实现对不同规格氢氯噻嗪片快速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4.
目的 通过研究益气活血通络中药芪蛭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自噬相关因子LC3、p62表达的影响,阐明该方拮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I/R组、3-MA组、中药组。中药及3-MA抑制剂干预后,复制MCAO/R模型,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评定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Western-Blot及电镜检测自噬发生水平、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细胞损伤程度。结果 与I/R组相比,中药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显著减轻,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LC3BⅡ/Ⅰ比值明显升高,p6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中药组细胞形态及细胞器保留较完整,有较多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出现。结论 芪蛭胶囊可有效缓解脑梗死及神经功能损伤,提高LC3,降低p62的表达,进一步激活细胞自噬,从而有效拮抗CIRI,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55.
目的对比较核素心肌灌注检查结果,评价后心电门控的64层螺旋CT早期低灌注改变诊断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以SPECT结果为标准,将10位患者的188段心肌分为5组(正常组,灌注轻度减淡组,灌注中度减淡组,灌注重度减淡组和灌注缺损组),对不同分组的心肌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获取心肌低灌注改变诊断心肌梗死的最佳阈值。结果正常组心肌CT值与梗死各组心肌CT值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以65Hu作为诊断心肌梗死的阈值,CT诊断的敏感性为91.8%,特异性为79.9%。结论64层螺旋CT早期低灌注改变可以准确地诊断心肌梗死改变,并可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6.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年5月至2006年6月于我院先后行16层及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2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评价每位患者16层及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影像质量,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了解该组患者的16层CT与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间的差异。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各主要分支的影像质量明显优于16层螺旋CT(P<0.001)。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优于16层螺旋CT。  相似文献   
57.
背景 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BCD)为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已有研究认为其与血清中脂肪酸代谢异常有关,但目前鲜见关于BCD与血清中脂质水平变化关系的报道. 目的 分析BCD患者血清脂质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本研究经过北京同仁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受检者受检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双眼BCD患者50例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人,采集受检者外周静脉血3 ml,由检验科专业人员检测受检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结果的判定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版)中成年人的正常值标准,并将BCD患者组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50例BCD患者中血脂水平异常者占58.00%(29/50),其中高TG血症者占34.48% (10/29);高TC血症者占34.48% (10/29);混合型高脂血症者占27.59%(8/29).BCD患者血清TG、TC、LDL-C浓度分别为(1.63±1.19)、(5.10±1.05)、(3.27±0.97) m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93±0.33)、(4.33±0.56)、(2.63±0.51)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36、4.496、4.095,均P=0.000). 结论 血脂异常可能与BCD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8.
巨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本院2例巨大脑膜瘤术后出现非瘤床部位的迟发出血,均再次开颅清除血肿,其中l例2次出血家属放弃治疗死亡,另1例重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电图异常改善率为73.3%,对照组为3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对白介素-6(IL-6)蛋白表达变化的观察,探讨头穴透刺对急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age,ICH)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将9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完全随机方法平均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再按照6h、24h、48h、72h和168h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另设6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制备ICH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头穴透刺对ICH大鼠脑组织IL-6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针刺组大鼠脑内IL-6表达在不同时间点均有显著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抑制IL-6蛋白表达,减轻脑出血后炎症反应所致的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