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对不同生长时期的环草石斛试管苗进行生长动态及分级标准的研究,为试管苗各生长发育时期合理调控技术措施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试管苗的生长指标、多糖及蛋白质的量,确定试管苗出瓶时间及分级标准。结果 播种生长12个月的时间内,5~8个月是环草石斛试管苗苗高和茎粗增长最快的时期;7~8个月时的试管苗生物量积累速率最高。环草石斛试管苗根与茎叶之比(R/T)相对较小,比值小于1。生长8个月时的试管苗多糖的量和可溶性蛋白质的量较高,7~8个月时的试管苗生长代谢旺盛。从干物质积累动态、多糖及蛋白质的量变化、试管苗活力和生产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环草石斛生长8~10个月的试管苗出瓶移栽较为合适。试管苗出瓶后分级再利用能够切实保证移栽成活率。以苗高、茎粗和根数作为分级指标,环草石斛试管苗可以分为3个等级。结论 环草石斛的种子质量对试管苗的生长影响较大,生长8~10个月的环草石斛试管苗出瓶移栽较为合适,以苗高、茎粗和根数作为分级指标,试管苗可以分为3个等级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种源对甘草种子生物学特性及播种苗生长的影响,揭示种源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实践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来源甘草种子的千粒质量、含水量、种皮透性、发芽率、发芽势,播种后测定幼苗和一年生苗的生长指标。结果上海庙种源种子的千粒质量大于巴音乌素种源,上海庙种源和巴音乌素种源种子的单粒质量分别为12.3和11.7mg。巴音乌素种源种子种皮的透水性较上海庙种源强,电导率测定值是上海庙种源的2倍。上海庙种源种子的硬实率较高,种子耐贮藏性和种子活力较强。巴音乌素种源未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高于上海庙种源,但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低于上海庙种源。两种源未处理和处理过的种子均以小粒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两种源幼苗生长指标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上海庙种源一年生播种苗的多数生长指标略高于巴音乌素种源,但两种源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种源对甘草种子的物理特性、种皮的透性、种子的发芽特性有一定的影响;种源和种子大小对甘草幼苗的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但对一年生播种苗的生长量及生物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3.
产地和采收时间对美花石斛药材中多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孔媛  王文全  金家兴  孙志蓉  龙友邻  白音 《中草药》2008,39(11):1732-1735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季节对美花石斛药材多糖的影响,为确定美花石斛药材的最佳产地和采收时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苯酚-浓硫酸比色法比较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时间美花石斛药材的多糖量,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美花石斛多糖量差异较大,贵州则戎产的美花石斛药材多糖量最高,为14.9%;不同采收时期美花石斛药材的多糖量2年生均高于3年生,4月时多糖量最低,从4月开始量逐渐增高,其中9月量达到最高。结论以多糖量为指标来判断药材质量的好坏,贵州则戎所产的美花石斛药材质量较好,2年生药材的多糖量较高,采收期安排在9月至次年1月份期间比较合适,这一结果与传统石斛药材秋冬季节采收相符,并为美花石斛药材的采收和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甘草播种苗结瘤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志蓉  王文全  翟明普 《中药材》2006,29(2):103-105
施用根瘤菌接种剂后的1年生甘草播种苗观测结果,根瘤形态较为规则,多集中分布在10~20 cm深的根系范围内,平均结瘤率为80%。7月20日和9月20日左右出现两次结瘤高峰。施用N、P、K复合肥后,结瘤数量明显降低。施用根瘤菌接种剂的单株结瘤数量比对照提高77%,种苗的株高、芦头粗度、地下部分干重和总干重均比对照显著提高,但对甘草酸含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季节对美花石斛药材多糖的影响,为确定美花石斛药材的最佳产地和采收时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苯酚-浓硫酸比色法比较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时间美花石斛药材的多糖量,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美花石斛多糖量差异较大,贵州则戎产的美花石斛药材多糖量最高,为14.9%;不同采收时期美花石斛药材的多糖量2年生均高于3年生,4月时多糖量最低,从4月开始量逐渐增高,其中9月量达到最高。结论以多糖量为指标来判断药材质量的好坏,贵州则戎所产的美花石斛药材质量较好,2年生药材的多糖量较高,采收期安排在9月至次年1月份期间比较合适,这一结果与传统石斛药材秋冬季节采收相符,并为美花石斛药材的采收和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不同品系及生长期金线莲的金线莲苷含量变化,为金线莲优良种质筛选和适宜采收期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产地的不同品系及不同生长时期的金线莲为研究对象,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金线莲苷含量的方法,测定并比较不同品系金线莲在不同生长期金线莲苷的含量。结果:金线莲苷质量浓度在31.76~1 588.00μg·mL~(–1)线性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03%,RSD为2.26%。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组织培养金线莲的金线莲苷质量分数为1.55%~16.14%,南靖大圆叶组织培养苗质量分数最高;不同品系及生长期栽培金线莲的金线莲苷质量分数为2.68%~21.97%。同一产地不同品系金线莲的金线莲苷含量在不同生长期内变化不同,除尖叶的金线莲苷含量在花期前随生长时间增加而升高外,其他品系的金线莲苷含量随种植时间增加波动变化。本地野生金线莲在2~4个月的生长期内金线莲苷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系金线莲,最高可达21.97%;不同产地野生金线莲的金线莲苷含量极差较大,为1.51%~11.40%。结论:建立的金线莲苷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金线莲中的金线莲苷含量受种质资源和移栽生长时间影响较大,本地野生、大圆叶和尖叶品系金线莲苷含量较高。栽培有利于金线莲苷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女儿茶Rhamnus heterophylla HPLC指纹图谱与其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8批不同产地、采收期女儿茶指纹图谱,在传统相似度评价基础上,采用Origin Pro 2017软件进行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其指纹图谱中的共有峰进行评价;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研究其清除自由基活性;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和灰色关联度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研究谱效关系。结果:建立了8批女儿茶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1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948~0.976。采用对照品比对方法指认了其中6个峰:x_1为原儿茶酸,x_2为木犀草苷,x_5为槲皮素,x_8为山柰酚,x_(10)为大黄素8-O-α-L-鼠李糖苷,x_(11)为大黄素。样本可聚为4类。8批女儿茶均有不同程度清除自由基活性。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共有峰与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关联度大小为x_(11)x__(10)x_8x_1x_9x_4x_3x_2x_6x_5x_7。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99.769 17-0.357 49x_1-0.001 36x_2-0.002 65x_3+0.059 63x_4+0.011 81x_6+0.010 63x_7-0.006 99x_8-0.009 14x_9+0.054 27x_(10)+0.022 75x_(11)。结论:女儿茶清除自由基活性是多组分联合效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金钗石斛超微粉细胞破壁率及增强免疫力作用,为金钗石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破壁率;采用免疫器官重量法和碳粒廓清试验法测定小鼠免疫功能。结果金钗石斛300目和400目超微粉的细胞破壁率分别达到93.6%和97.8%。金钗石斛200目超微粉能够显著增加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但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与空白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400、600、800目的金钗石斛超微粉能显著增加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但不同粒径超微粉之间的差异不显著。400目金钗石斛与黄芪破壁粉配合使用,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免疫能力都相应提高。结论金钗石斛400目超微粉的破壁效果及增强免疫作用较好;金钗石斛与黄芪破壁粉配合使用能提高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对汉中宁强县天麻生态适宜性、产量和品质区划的研究,为宁强县天麻产业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产地调研、文献信息收集及样品采集和含量测定,解析影响天麻产量和品质的生态环境变量,构建天麻有效成分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ArcGIS)进行天麻品质区划和生产区划研究,总结小尺度(县域)范围内天麻生产区划的研究方法。结果:对采集到的89个生态因子进行筛选,最终选择13个生态因子做进一步分析,影响天麻的环境因子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地形(43.2%)>气候(27.9%)>土壤(22.3%)>植被(6.5%);宁强天麻生态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县中东部、南部和县北部的部分地区;产量高适宜区主要在县东部;品质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县西部、北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高海拔区天麻浸出物含量相对较低,而地势平坦区巴利森苷E的含量相对较高,巴利森苷B、C和天麻素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较一致。结论:在陕西宁强县地形、气候和土壤是影响天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天麻品质区划与产量区划中适宜区的分布规律不相同,在进行天麻生产区划研究时应注重品质与产量区划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花鹿茸与马鹿茸虽皆为药典正品,但药用价值有所不同,而市场上两种鹿茸的价格也相差悬殊,花鹿茸多为中成药原料及高档补品,马鹿茸多用于保健品原料和出口。本文对历代本草典籍中鹿茸的来源、优质鹿茸的描述及应用情况进行考证,对近十年来花鹿茸与马鹿茸生物活性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搜集花鹿茸与马鹿茸在药品、保健品及进出口相关信息,分析总结两种鹿茸的商业价值及应用情况,探讨两种鹿茸各自优势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