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皮肤缺如是临床创伤外科常见的损伤之一,VSD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一种封闭各种急慢性感染创面,慢性放射性溃疡,褥疮,肢体脱套伤等中较适合的治疗方式。2011年7月-2012年8月,我们对13例四肢皮肤缺损患者行VSD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西药合用及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药正确地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合理的配伍有益于疾病的治疗。然而并非所有中西药联合应用都会达到增效目的,有时应用不当轻者降低疗效,重者导致药源性疾病。1产生难溶性化合物含鞣质的中药如五味子、乌梅、虎杖等与红霉素、四环素、黄连素同服生成鞣酸盐沉淀,引起多发性神经炎、消化不良。含皂苷的中药如人参、桔梗等与含有金属的盐类药物如硫酸亚铁、次碳酸铋合用,产生沉淀。含汞的中药如朱砂、安宫牛黄丸等与具有还原性西药如巴氏合剂、碘化钾、硫酸亚铁等合用,会生成具有毒性的溴化汞或碘化汞,引起药源性肠炎。含…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5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年,咯血、发热4个月,于2005年5月9日入院。入院前2年反复出现阵发性咳嗽,咳少许白粘痰,无发热、咯血、胸痛、气促,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双肺CT平扫示“左上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上叶舌段见新生物”,病理示“炎性坏死组织及少量破碎支气管粘膜”。入院前4个月出现咯鲜红血,约3~6口/日,间断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行双肺CT平扫示“左肺上叶肿瘤性病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上叶开口肿物”,病理示“凝固性坏死组织”。入院查体:体温38.3℃,左上肺叩…  相似文献   
14.
40例胃间质瘤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40例胃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3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40例胃间质瘤,其最常见症状为上消化道出血和腹痛.其中行胃镜检查35例,超声胃镜检查26例,B超检查21例,CT检查16例,MRI检查6例,钡餐透视4例.40例全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抗体为CD34、CD117、VIM、SMA、NES、DES、S-100等.结果发生部位胃底大弯侧14例(35.0%),胃窦大弯侧9例(22.5%),胃底小弯侧9例(22.5%),胃窦小弯侧5例(12.5%),胃底近贲门3例(7.5%),以胃底、胃窦部多见.病理示恶性18例(45.0%),良性12例(30.0%),潜在恶性10例(25.0%).向平滑肌分化15例(37.5%),向神经分化11例(27.5%),向平滑肌神经双向分化3例(7.5%),缺乏分化9例(22.5%).CD117(+)37例(92.5%).结论胃间质瘤的诊断可根据其临床表现、超声胃镜等影像学检查以及CD117等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等进行,诊断一旦明确,应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5.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我科1998年10月~1999年4月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60例进行两种药物对比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仿parks术式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仿parks术式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1年至2001年间28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发生率为7.1%,肛周粪渍性湿疹占28.5%,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仿Parks术式简单实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 p16基因的表达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染色强度指数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 在 34例原发性胃癌组织中 ,p16基因阳性表达率4 7 0 6 % (16 / 34) ,PCNA染色指数平均为 5 9 2 8± 3 4 8,p16基因阳性率和PCNA染色指数在组织学分级Ⅰ级中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级 (均P <0 0 5 ) ;在无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 (分别为P <0 0 5 ,P <0 0 1)。结论 胃癌组织中 p16基因的表达和PCNA染色指数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可以客观反映胃癌的组织分化状态、肿瘤进展及转移潜力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晚期癌痛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晚期恶性肿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即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和三阶梯组。PCEA组为根据癌痛部位神经支配节段,行硬膜外腔穿刺,使用9300型PCA止痛泵对晚期肿瘤患者进行癌痛治疗。三阶梯组以非阿片类(第一阶梯)、弱阿片类(第二阶梯)、强阿片类(第三阶梯)为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镇痛期间间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记录各组吗啡的每日用量。1周之内采用WHO推荐的镇痛强度评分法评定镇痛效果,采用Ramsay法评定镇静效果。结果:PCEA组吗啡的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镇痛强度评分显著低于三阶梯方案治疗组(t=20.057,χ2=10.756~18.373,t=20.922~30.886,P<0.01)。Ramsay镇静评分高于三阶梯方案治疗组(t=4.459~11.111,P<0.01)。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吗啡与低浓度局麻药用于癌痛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不仅提供了完善的节段性镇痛,降低了吗啡和局麻药的毒副反应,而且对全身应用吗啡耐受者应能获得满意的镇痛,且用药量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