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背景:膝关节置换中是否置换髌骨是一个持续争论的话题。 目的:侧重评价保留髌骨膝关节置换后髌骨的影像学稳定性和症状改善。 方法:对39例(48膝)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保留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 结果与结论:术中记录髌骨软骨退变分级Ⅲ级和IV级达36膝,占75%,置换后HSS评分及FELLER髌骨评分较置换前明显改善,明显膝前痛病例为5例,占10%,其髌骨病理分级均达到IV级。保留髌骨膝关节置换前后影像学评价髌股关节的对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下肢力线校正满意。提示对于置换前髌股轨迹不良、术中软骨病理分级较低者应该进行选择性的髌骨置换,恰当选择病例采用保留髌骨的膝关节置换可减少髌股关节并发症,置换前仔细评估,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操作可进一步改善髌股轨迹。  相似文献   
52.
目的报告42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的长期疗效.方法对42例骨关节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随访5年~14年,平均7年11个月.结果手术优良率为88%.病人术后在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尤其是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显著.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治疗严重骨关节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3.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骶神经背根节嵌压(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骶神经背根节(DRG)嵌压的机制。方法1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中发现:髓核切除后神经根张力仍较大并固定,沿神经根探查发现腰骶神经DRG充血并肿大,直径0.8-1.2cm,平均1.1cm。嵌压物为增生的上关节突和增生肥厚的关节囊韧带。12例病人共探查15个DRG,其中位于椎间孔6例,椎管和椎间孔交界7例,椎间孔外2例同时合并腰神经在椎间孔外嵌压。结果术后腰腿痛完全缓解9例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膝关节翻修胫骨侧骨缺损采用两种假体打压植骨术后的初始稳定性。方法取5具尸体的胫骨10根,制造T3型(AORI分型)的包容性骨缺损,随机选择同一尸体的左右侧胫骨进行长短柄两种假体的打压植骨翻修,观察松质骨骨密度的变化,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长短柄假体在1000N循环载荷下的微动没有统计学差别,假体的微动与假体下方移植骨密度呈负线性相关。结论打压植骨技术可以用于胫骨侧严重骨缺损的治疗,在完整皮质骨支撑、骨水泥固定的前提下,长短柄两种假体都能够达到足够的初始稳定。  相似文献   
55.
程序化死亡基因5(PDCD5)在骨关节炎软骨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程序化死亡基因5(PDCD5)在正常及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中的表达规律,探讨PDCD5在骨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取20例骨关节炎及10例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术时切除的关节软骨,分离软骨细胞,留取组织块制作石蜡切片。分别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RT-PCR检测PDCD5在正常及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内的表达水平及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DCD5在关节软骨内的表达特征。结果:在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PDCD5表达上调,以细胞核内增强为主;在骨关节炎的组织切片中PDCD5表达增强,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表层及深层,而在股骨颈骨折中PDCD5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表层及中层。结论:PDCD5可能参与了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凋亡过程,在骨关节炎的发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6.
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的关节疾病,表现为关节软骨代谢的异常和结构上的损害。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晚期病人可以出现软骨剥落、骨刺形成、软骨下骨坏死等症状和体征,导致关节功能丧失,严重者必须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骨关节炎的病理过程表现为,软骨基质蛋白多糖  相似文献   
57.
利用PLGA细胞支架再生人关节软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人关节软骨细胞在PLCA三维支架上的贴附和生长情况,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培养工程化关节软骨。方法:制作PLGA三维细胞支架。分离培养成人关节软骨细胞,体外扩增后种植到PLGA支架中。在体外和裸鼠体内分别培养软骨细胞一支架复合物,分期终止培养,进行组织学染色、扫描电镜、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及cD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体外培养发现,软骨细胞支架材料内贴附生长良好,长期培养仍保持软骨细胞特性,棵鼠体内培养8周后可形成软骨样组织。结论:PLGA三维支架适合软骨细胞贴附生长和分泌软骨外基质,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细胞载体。利用组织工程的方法可获得适于移植的工程化关节软骨。  相似文献   
58.
本实验通过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方法,对家兔完整胫骨坚硬接骨板内固定后局部骨组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家兔随机分为1、2、3、4组和空白对照组,固定时间为6.8.10和12周。对不脱钙骨组织切片在纵切面和横切面上进行普通光和莹光分析测量。结果发现:坚硬接骨板内固定后六周时固定段骨即出现骨质疏松,发生在哈佛氏系统的骨丢失,10周后胄内膜表面出现骨吸收,、骨髓腔增大,两上表面的骨重建单位的负稀使固定段皮质  相似文献   
59.
Iopamidol是当今比较理想的第二代无离子型造影剂。作者做了40例Iopamidol脊髓造影并对其副作用及影象质量进行了观察。其结果,副作用发生率偏高(42%),但程度轻,影象质量较好,其中极好者占70%,含要求者占25%,不合要求者占5%。作者还对影响副作用和影象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认为二者将随着操作技术的提高而得到改进。  相似文献   
60.
背景:膝关节置换中是否置换髌骨是一个持续争论的话题。目的:侧重评价保留髌骨膝关节置换后髌骨的影像学稳定性和症状改善。方法:对39例(48膝)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保留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结果与结论:术中记录髌骨软骨退变分级Ⅲ级和IV级达36膝,占75%,置换后HSS评分及FELLER髌骨评分较置换前明显改善,明显膝前痛病例为5例,占10%,其髌骨病理分级均达到Ⅳ级。保留髌骨膝关节置换前后影像学评价髌股关节的对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下肢力线校正满意。提示对于置换前髌股轨迹不良、术中软骨病理分级较低者应该进行选择性的髌骨置换,恰当选择病例采用保留髌骨的膝关节置换可减少髌股关节并发症,置换前仔细评估,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操作可进一步改善髌股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