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31.
目的:研究动态应力钢板与普通应力钢板对羊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择取24只山羊建造股骨干骨折模型,成功后随即分为动态应力钢板组(CO组)和普通应力钢板组(AO组),前者用CO钢板固定,后者用AO钢板固定,分别在术后1,2及3周取出造模股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RT-PCR实验观测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电镜下观测成纤维细胞。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在1周后与3周后的时间节点上未能检测到Ⅰ型胶原蛋白的mRNA的表达;2周后CO组Ⅰ型胶原蛋白的mRNA的表达优于AO组。RT-PCR结果示普AO组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在1周后要强于CO组;在2和3周后要弱于CO组。电镜下观察1周后AO组同CO组一样出现细胞核周围胞质增多,但是超微结构中没有线粒体出现,胶质纤丝的排列稀疏,总体上成纤维细胞没有CO组活跃;2周后AO组细胞质的含量、核糖体、线粒体的数量均少于CO组;3周后CO组细胞不再生长,成纤维细胞转变为纤维细胞,AO组纵切面的细胞增生,细胞间充质增加。结论:应用动态应力钢板内固定治疗山羊股骨干骨折可以促进骨折断端血肿的机化吸收,加速成骨细胞的增长,减少骨折愈合的时间。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初次复杂全髋关节置换术旋转中心重建策略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41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髋臼假体旋转中心与解剖旋转中心符合率及术后假体旋转中心的误差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 Ha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5±5.3)分增加至末次随访(87.4±3.2)分。恢复至理想旋转中心者为(96.4±3.2)分。结论恢复髋关节正常的旋转中心是置换后临床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发于妇女绝经后的骨疾病,其预防、治疗已是当前许多国家重要保健课题之一。笔者主要就近几年来国内外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分别从中药、西药和非药物治疗三方面做一综述。目前3种治疗方法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更深入地开发、研究中药和西药,探索有效而安全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将两者结合起来,辅以非药物治疗,实行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34.
骨不连并关节强直是骨科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切开植骨内固定加关节松解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们在临床康复工作中发现一部分骨不连并关节强直的患者经数月的康复,而得以关节活动范围最大限度的恢复,同时骨折部位出现骨痂,从而最终骨性愈合。现将2005年6月~2006年11月经我科康复治疗的6例骨不连并关节强直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空心钉与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01—2012-10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方法对241例股骨颈骨折进行研究。PRP+空心钉组121例在闭合复位内固定基础上早中期进行PRP干预治疗。单纯空心钉组120例未进行PRP干预。结果 PRP+空心钉组120例、单纯空心钉组118例获得随访12~36个月,平均23.5个月。PRP+空心钉组与单纯空心钉组比较,骨折愈合时间更短(t=8.789 2,P=0.000 1),且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更高(t=23.852 1,P=0.000 1)。结论 PRP联合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更好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6.
国产可吸收钉治疗股骨头骨折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国产可吸收钉关节内植入后对周围组织的影响, 评价其在治疗股骨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新西兰兔 6只于两侧膝关节内分别植入可吸收钉及金属钉; 4、8、12周后取标本, 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临床 45例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国产可吸收钉固定。结果: 可吸收钉植入组, 仅表现组织对异物的正常反应; 金属钉组见关节软骨有明显的机械性损伤。45例患者, 随访 12~28个月, 优良率为 93%, 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可吸收钉是治疗股骨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37.
刘平  于淑琴  安杰  姜红江 《中医正骨》2000,12(11):27-28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 ,提高复位质量和疗效越来越受到重视 ,手法复位内固定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已受到很多学者的肯定。我们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 ,自 1997起采用新的闭合穿针方式对 2 1例以桡骨远端短缩为主要骨折病变的病例进行了治疗 ,经过 6个月至 2年的随访 ,收到良好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男 11例 ,女 10例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6 6岁 ,平均 38岁 ;累及桡骨远端关节面者 7例 ;掌倾角平均 10°(- 30~ 2 6°) ,尺偏角平均 8°(- 7~ 15°) ;桡骨短缩 5 mm以上9例 ,余者均短缩大于 3mm;就诊时间最短 1…  相似文献   
38.
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国人对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的反应,及其有关的临床资料。方法:自1993年6月-1997年12月我院共置换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86例106个髋关节。结果:经过36-90个月,平均56个月的随访观察,根据Harris评分方法进行评分,术前平均52分,术后平均97分,优良率为94%。结论: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是我国青壮年患者和二次翻修患者的理想替代物。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规范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穴位温灸和冰硝散局部外敷对膝关节整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初次单膝关节置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术后均给予基础护理措施,并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锻炼等康复训练,观察组行特定穴温灸和患膝局部冰硝散外敷治疗。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7 d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VAS疼痛评分,比较术前及术后第3天、第7天髌上10 cm、髌周、髌下10 cm周径,比较术后7天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地、直腿抬高时间,比较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0),术后3 d和7 d时,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第3天、第7天,两组髌上10 cm、髌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髌下10 cm周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7天,两组髌下10 cm周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63)。术后第7天,观察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平均首次直腿抬高时间和首次下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9.23±1.74)d,短于对照组的(12.38±2.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观察组术后7 d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例,对照组发生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7)。结论:温灸联合冰硝散外敷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肿胀疗效确切,并能够促进术后肌力及功能恢复,加速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老年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因此,受伤后容易发生不稳定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较困难。近几年来内固定物的迅速发展,提高了此类骨折的治疗效果,但髋内翻、下肢短缩畸形及长期卧床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我院自2003年9月~2011年9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