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Chinese medicine (CM) has long been adopted for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CM approaches RA as it does for other diseases by holistic treatment, focusing on the whole body condition, and giving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ge and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For seeking the best evidence of CM in making decisions for the care of RA individual patients, a number of clinical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China to gain credibility with the researchers’ unremitting efforts. But the heterogeneity in many of these clinical trials and the low quality of design in some previous studies present an obstacle to the meaningful systematic reviews (SR) and meta-analysis. Some favorable results in improvement of response to biomedicine and reduction of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of conventional RA therapy should be carefully interpreted and need further research. Fortunately, more appropriate quality assurance and control of CM researches are raised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M in RA therapy to pave the evidence-based way.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A recommend evidence to the clinicians. In futu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 with smart and flexible design as a good approach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will be widely used in CM for RA clinical study, with better research methods suitable for certain CM clinical researches. The development of evidence-based CM for RA will be full of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but we have full confidence.  相似文献   
8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related indicators which might help identify the indications of Tongxinluo Capsule (通心络胶囊) and Kangxin Capsule (康欣胶囊) targeting on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pattern in Chinese medicine (CM)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研究呼吸训练纳入痉挛型四肢瘫患儿康复训练项目中,对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大庆脑血管医院儿童康复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的1~3岁确诊痉挛型脑瘫四肢瘫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呼吸组和对照组各30例,呼吸组除对患儿进行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的康复治疗外增加了呼吸训练项目,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GMFM)、综合功能(ADL)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粗大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结合常用康复训练方法能改善痉挛型脑瘫四肢瘫患儿的肢体粗大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分析高校师生对健康的认知与需求,探讨面向该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向大学在校师生发放健康意识和需求的调查问卷,利用Excel及SPSS13.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校师生健康状况有待改善,高校师生对健康管理有强烈的需求.结论 高校师生健康管理十分必要,适合高校师生特点的健康管理模式有利于其健康水平的提高,应建立面向该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86.
目的: 通过构建分子网络及解析生物学通路,探讨麻杏石甘汤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分子机制。 方法: 查找麻杏石甘汤中药成分的有效化合物,在PubChem数据库中检索有效成分的靶蛋白,在Gene数据库中查找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基因,运用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 (IPA)软件对二者进行构图和解析。 结果: 查找到麻杏石甘汤的靶蛋白186个,甲型H1N1流感相关基因7个。二者的分子网络复杂,生物功能多样,在共同作用的8条生物通路中,有4条通路为细胞免疫相关通路:病毒模式识别受体信号通路、巨噬细胞白介素12(IL-12)信号和生产通路、蛋白激酶(PKR)在干扰素诱导的抗病毒反应中作用通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 (TNFR1)信号通路。麻杏石甘汤可以调节细胞免疫相关通路中的Toll样受体9(TLR9)、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核苷酸结合的寡聚结构域2受体(NOD2)等多个位点。 结论: 麻杏石甘汤可以通过干预细胞免疫相关通路中的多个位点起到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文本挖掘探索慢性肾小球肾炎"证-症-方-药"相应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慢性肾小球肾炎证药相应规律。方法:在CBM数据库中收集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文献数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证候、症状、汤药及中药的规律,通过一维频次的解释及二维的网络图展示。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本虚标实,虚证多见,标实以湿热、血瘀、风邪,相关脏腑以肾为主,涉及肺、脾;证候方面以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主;核心症状为浮肿、发热、乏力、腰痛等;汤药和中药的使用均以益气养阴、化湿利水为主。结论:文本挖掘技术,结合文献回溯,人工阅读降噪,能够比较客观的总结中医"证-症-方-药"的规律,为中医客观化,以及中医临床提供有益的探索与参考。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癫痫中西药用药规律及中医证候特征,为临床中西药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集治疗癫痫文献数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结合文献回溯、人工阅读降噪,挖掘癫痫的中西药用药规律及中医证候特征。通过一维频次及二维的网络图进行显示。结果癫痫常用西药为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地西泮,中成药为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乌梅丸、通心络胶囊、复方丹参滴丸、血府逐瘀胶囊等。联用时的常用中成药为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复方丹参片,常用的西药为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地西泮、丙戊酸钠。常见证候为肝肾阴虚、肾阴虚、痰迷心窍、阴虚、痰火扰心。结论文本挖掘技术能够比较客观地总结癫痫病、证、药的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摘要】 目的 探讨我国不同地域致病烟曲霉临床分离株CSP基因型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地域、不同CSP基因型烟曲霉药物敏感性有无差异。 方法 对福建、上海、河北及北京四地临床分离到的112株烟曲霉分别通过形态学、温度试验及β微管蛋白分子生物学测序鉴定,再对烟曲霉进行CSP基因分型,同时用M38-A方法测定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及两性霉素B对不同型别烟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结果 112株曲霉均鉴定为经典烟曲霉,共确定11个CSP基因型,其中t04A、t03、t01最多见,分别为32株、17株、24株。福建分离株以t10、t04A、t01最常见,上海分离株以t04A、t01最常见,河北分离株以t01、t03、t04A最常见,北京分离株以t02、t04A、t01和t03最常见,t25为1个新CSP基因分型,新基因型菌株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最适生长温度与其他菌株并无显著差别。不同CSP基因型烟曲霉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福建地区分离株对伊曲康唑的MIC值低于其他三地的分离株。 结论 烟曲霉临床株CSP基因型存在一定的地域特点,不同基因型的烟曲霉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地域来源烟曲霉对伊曲康唑敏感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0.
远端关节弯曲是一大类累及人类远端关节的疾病,基本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根据临床表 型可分9个亚型:DA1-DA9,具有较强的遗传异质性。最新研究发现该病可能是由编码快骨骼肌蛋白复 合物的基因突变所引起,目前已有3个亚型基因被定位,并检测到部分突变位点,其致病机制正在被揭 示。本文就各亚型的临床分类标准、基因突变特点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