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2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苏州市1985~2000年围生儿死亡率变化及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苏州市1985-2000年围生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的动态变化,对进一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出干预措施。 方法 对苏州市16年来围生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苏州市围生儿死亡率从1985年的14.17‰(108/7 622)下降到2000年的6.64‰(41/6 176),围生儿死亡主要原因为脐带因素、先天畸形、母体因素、窒息、早产。 结论 降低围生期高危因素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调查苏州地区围产保健与孕产妇死因的变化,检出孕产妇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8年间苏州地区死亡的236例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按3年划分成六个阶段,进行死亡率与死因比较。结果 苏州市及六个县市,总活产数934433人次,孕产妇死亡236例,死亡率为25.26/10万活产,近阶段与前四个阶段相比,孕产妇死亡率下降50%。初产妇占77.97%。孕28周前有33例死亡,围分娩期孕产妇有203例死亡;前六位死因:产科出血5.24/10万,羊水栓塞3.96/10万,妊高征3.53/10万,心脏病2.25/10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2.14/10万,宫外孕2.03/10万;产后出血、妊高征引起的孕产妇死因分别从第一阶段(10.62/10万、5.0/10万)下降到最近阶段(1.82/10万、0.92/10万)。羊水栓塞前移为第一死因。孕产妇死亡的直接产科原因占72.03%。结论 苏州地区自建立围产保健网以来,在产后出血、妊高征的防治与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羊水栓塞已前移到第一位死因。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苏州地区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筛查,了解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及对妊娠的不良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2004年8月~2006年12月对苏州市各大医院及太仓市建卡的大部分孕妇采用50g葡萄糖负荷试验,共筛查孕妇4166例,阳性者再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设糖尿病组(GDM)及糖耐量异常组(IGT),以糖筛查正常的孕妇作对照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筛查4166例孕妇中GCT阳性者1394例(33.46%),总糖代谢异常率为6.29%,其中GDM150例(3.60%)、糖耐量异常(IGT)者为112例(2.69%)。GDM及IGT的发生率随孕妇年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GDM组和IGT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GDM孕妇巨大儿占19.33%。GDM孕妇中剖宫产76.67%,子痫前期9.33%、羊水过多7.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产4例,1例新生儿死亡。结论:妊娠期糖筛查有利于早期检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孕妇,以便加强管理,减少对母儿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了解苏州市1993~199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动态变化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苏州市7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3年死亡率为18.53‰(122/6 585),1999年为10.85 ‰(69/6 358),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肺炎、出生窒息的死因顺位逐年下降,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其它先天异常、溺水的死因顺位逐年上升。结论 今后的儿童保健工作,在不放松对感染性疾病控制的同时,要把儿童生存问题的重点转移到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畸形和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上来。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不同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随访2002年6月~2005年6月间在该科宫颈活检病理诊断CIN585例,其中CINⅠ、Ⅱ级分别给予随访观察、物理治疗(微波冷冻)、高频电波刀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全子宫切除术,CINⅢ级采用LEEP及全子宫切除术,并随访2年。结果:CINⅠ级随访组自然转常率明显低于物理治疗组、LEEP组及全子宫切除组,1年以后复发率高于物理治疗组3倍。CINⅡ级随访组治愈率显著低于物理治疗组和LEEP组,1年以后复发率高于物理治疗组6倍,LEEP组无复发。CINⅢ级采用LEEP及全子宫切除术,均治愈无复发。结论:CINⅠ级可以随访,但物理治疗更加安全可靠。CINⅡ级应选用物理治疗或LEEP治疗,LEEP治疗效果更好。CINⅢ级应采用LEEP及全子宫切除术,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妇女可选用LEEP治疗,但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26.
转化生长因子β3基因多态性与唇腭裂关联的核心家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国部分地区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sCL/P)与转化生长因子B3基因CA重复序列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对170个nsCL/P核心家庭成员DNA标本进行TGFβ3 CA重复序列多态性的检测。利用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基于单体型的单体型相对危险度检验(HHRR)和运用家系为基础的相关性检验(FBAT)检验分析该突变与nsCL/P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TDT(OR=1.38,95%C10.93—2.06)和HHRR(OR=1.31,95%C10.93—1.84)检验发现,TGFβ3 CA重复序列多态性与nsCL/P发生之间的关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FBAT检验发现在显性和隐性模型中,TGFβ3基因多态性与nsCL/P发病危险之间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3 CA重复序列多态性可能是中国部分地区人群发生nsCL/P的危险因素,但还有待于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自拟复元汤对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化疗加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化疗治疗.现察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T细胞亚群、NK细胞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程度较轻微,集中在0~Ⅰ级;恶心呕吐的程度也较轻,集中在Ⅰ~Ⅱ级.而对照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程度较重,主要集中在Ⅰ~Ⅱ级;恶心呕吐的程度较重,从Ⅰ级到Ⅳ级均有发生,以中度呕吐为主,并有3例为难治性呕吐(Ⅳ级).治疗组化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化疗后,CD3、CD4、CD8及NK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时照组患者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P<0.01);CD4/CD8值治疗组几乎无变化,而对照组稍有降低.2组治疗后CD3、CD4、CD8及NK细胞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自拟复元汤对机体部分免疫功能具有保护和促进作用,并能防治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减轻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28.
胎儿宫内窘迫是孕产妇产时发生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与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密切相关.探索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助于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对降低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的研究多以医院为基础进行,样本量往往较小,而且有些因素无法研究.以医院为基础的研究多是回顾性的收集资料,难以克服回忆偏倚.本研究以围产保健监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产时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产时胎儿宫内窘迫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笔者以自拟通痹汤治疗脑动脉硬化而致肢体麻木症50例,收效满意,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40~50岁21例,51~60岁24例,60岁以上5例;出现麻本症最短1个月,最长5年。 本组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二届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拟定的“脑动脉硬化症标准”,临床均以肢体麻木为主症,其中合并高血压19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冠心病者9例,有2例已出现心衰,曾有小卒中或脑血栓形成病史者6例,伴震颤麻痹1例。2治疗方法 自拟通痹汤方药:黄芪 30~60g,桂枝 15~ 3…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中药调免饮治疗免疫紊乱型反复自然流产(RS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9 例免疫紊乱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5例,服用中药调免饮,对照组34例,服用知柏地黄丸、补中益气丸.治疗时间为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封闭抗体效率(Ab1)、抗独特型抗体(Ab2)、自身免疫抗体、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Ab1,Ab2转阳率达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L-10,M-CSF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各种抗体的转阴率为88.6%,年内受孕率48.6%,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调免饮对免疫紊乱型反复自然流产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