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二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例1男,39岁,1999年12月18日经门诊诊断为恶性萎缩性丘疹病(malignantatrophicpapulosis,MAP)入院。4年前指、趾末节红肿僵硬,起皮疹、结痂,逐渐变细变短。近半年来躯干四肢陆续出现豆大丘疹,陈旧者中央凹陷,有白色结痂,近1周来自觉腹部微痛来诊。家族中无类似病症。发病前曾因吃猪肉致食物中毒。体检:体温36.5℃,脉博80次,呼吸22次,血压18/11kPa(135/82.5mmHg)。胸部听诊未发现异常。腹部平坦,软,未触及包块及压痛区。浅表淋巴结不肿大。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伸侧散在黄豆大丘疹,新…  相似文献   
12.
恶性黑素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2%〔1,2〕,占皮肤恶性肿瘤的7%~20%〔3〕,好发于老年人,绝大部分发生于皮肤,也可发生于眼、外阴、直肠和肛门、生殖道、消化道、鼻窦、喉及软脑膜等处。该病的发病与紫外线、外伤、色素痣及遗传等因素有关〔4~6〕,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淋巴和血液转移,治疗困  相似文献   
13.
疗癣卡西甫丸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瘙痒症是老年患者的皮肤科常见病,瘙痒剧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采用内服抗组胺药、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进行治疗,可以起到一定止痒作用,但容易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4.
1998年 3月— 2 0 0 2年 3月我们用脉冲电离子治疗机 (简称治疗机 )配合干扰素及中药联合治疗尖锐湿疣 (CA) 49例 ,并与单用治疗机和治疗机加干扰素治疗的各 49例作对照 ,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4 7例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性病门诊 ,皮损典型、醋酸白试验为阳性。所有患者在观察前 1个月内未接受过免疫治疗 ,无严重系统性疾病和其他感染性疾病。按数字表法分成A、B、C 3组 (各 49例 ) ,A组男 3 1例 ,女 18例 ;年龄 2 2~76岁 ,平均 ( 4 0 0± 3 2 )岁 ;病程 2~ 8个月 ,平均 ( 3 0± 0 4)个月 ;皮损部位 :男性分布于冠状沟、包皮…  相似文献   
15.
变应性亚败血症性红斑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21岁。因躯干、四肢红斑、丘疹、风团、瘀点伴轻度瘙痒30天,高热、咽痛、关节酸痛15天入院。体温波动于38.1℃~40.5℃,皮疹随体温升高而增多,热退后减少,给予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无明显效果。体检:体温39.5℃,双侧扁桃体I°肿大,咽部轻度充血,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质软,躯干及四肢见较对称的米粒至黄豆大红斑、丘疹,四肢见风团及数个散在瘀点。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1.4×109/L,N0.91,红细胞3.27×1012/L,血红蛋白87g/L,血沉105mm/1h、120mm/2h,血培养(…  相似文献   
16.
慢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丘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且部分伴皮肤划痕征,病程长达数月或数年,是常见的皮肤病。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病因,治疗困难,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笔者应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1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17岁,双下肢瘀点伴关节肿痛7天,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入院第5天出现右下腹疼痛,伴有便中带血;急查腹部X线示:回盲部肠管结构紊乱,部分层面呈"同心圆"改变;剖腹探查示:肠梗阻,阑尾充血肿胀。术中诊断为"肠套叠、急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给予急诊手术治疗,2周后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恶性黑素瘤与正常皮肤组织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寻找可能的恶性黑素瘤的诊断标志蛋白和治疗靶点。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3例恶性黑素瘤切除标本,提取样本的总蛋白质,运用差异凝胶电泳技术分离蛋白质,DeCyder软件分析蛋白图谱的差异,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MS)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质谱鉴定。结果:质谱鉴定出差异蛋白质点12个,按功能分为4类,其中上调蛋白质3类,为14-3-3蛋白sigma、角蛋白和serpin B3;下调蛋白质1类,为白蛋白。结论:14-3-3蛋白sigma和serpin B3可能参与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和发展,其差异表达提示了可能的恶性黑素瘤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 38岁, 全身散在红斑丘疹伴发热9 d。9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3 d后下肢皮肤出现散在红斑、丘疹, 上覆细屑, 瘙痒明显, 就诊于当地医院, 给予口服西替利嗪和金银花颗粒、外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 未见明显好转, 病情逐渐加重, 遂来我院就诊, 拟诊"银屑病"收入院治疗。患者病程中有发热, 体温37.5~38.3 ℃, 伴有干咳, 无高血压、糖尿病史,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检:一般情况可, 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下肢(股部为著)多发豌豆大小棕紫色扁平丘疹, 呈对称性, 上覆细屑, 伴瘙痒, Auspitz征阴性(图1A)。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2.0 mm/1 h(参考值:< 20 mm/1 h, 下同), 胸部CT示两肺纹理增多, T细胞斑点试验286.1 pg/ml(< 14 pg/ml), 为阳性;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电解质、心电图正常。皮损分枝杆菌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腿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上部密集淋巴细胞、多核巨细胞浸润(图1B), 结核样肉芽肿改变, 提示结核性苔藓。  相似文献   
20.
恶性黑素瘤(Maligant melanoma,MM),简称恶黑,95%恶黑发生在皮肤组织[1]为皮肤恶性黑素瘤(Cutaneous maligant melanoma,CMM),好发于老年人和30岁以上成人,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血液和淋巴转移,死亡率逐年增高,且病因不完全明确,预后差,治疗困难,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统一规范.而在我国由于对该病存在严重认识不足,一般在就诊时往往为时已晚,因此治疗更加困难,现对其发病及生物学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