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0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环磷酰胺致S180荷瘤小鼠肝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对S180荷瘤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及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选S180荷瘤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60 mg·kg-1·d-1连续5天,停药后7天观察血清酶学指标、肝组织中氧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变化以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无显著变化,肝组织中的丙二醛(MDA)显著升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降低.病理学检查发现环磷酰胺引起肝细胞点状及小灶性坏死,坏死区及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结论环磷酰胺造成的S180小鼠肝细胞损伤机制与化疗引起的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52.
股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固定后骨折端旋转移位的CT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CT测量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端旋转移位程度,探讨术中纠正旋转畸形的方法。[方法]CT扫描测量56例股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后的前倾角值,并与健侧对照,计算双侧前倾角的差值,借此判断骨折远端旋转畸形的程度。前倾角增大表明骨折远端内旋,反之代表骨折远端外旋。根据AO分类标准,股骨粗隆下A3型骨折9例,股骨干A型骨折12例,B型骨折15例,C型骨折7例,股骨髁上A型骨折13例。[结果]所有入选病例的伤侧前倾角均发生变化,股骨干骨折的前倾角变化最大,为-13.35°~47.21°。粗隆下骨折的前倾角变化最小,为-7.12°~36.35°,髁上骨折的前倾角变化居中,为-11.10°~39.22°。骨折远端内旋移位的程度和发生率均大于外旋移位。内旋移位占60.71%,外旋移位占39.29%。股骨干骨折远端内旋移位的变化最大,为1.37°~29.82°,平均12.34°。粗隆下骨折远端内旋移位的变化最小,为0.81°~23.21°,平均8.32°。髁上骨折居中,为1.72°~27.11°,平均8.38°。骨折远端外旋移位仍以股骨干骨折表现最明显,为1.11°~21.12°,平均9.33°。粗隆下骨折变化最小,为1.31°~16.23°,平均7.71°。股骨髁上骨折变化居中,为0.97°~17.96°,平均8.22°。分别对3个骨折部位的健侧和伤侧配对t检验,P<0.001,差异显著。[结论]股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端旋转移位的发生率非常高,术中影像监测可有效控制旋转移位。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对血管新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不同级别的肿瘤细胞中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光密度(IOD)的测量;培养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并应用Matrigel建立血管形成的体外培养体系,检测肿瘤细胞对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血管生成素-2在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强度与瘤组织的分级呈正相关(P〈0.05);肿瘤细胞诱导肿瘤血管形成呈浓度依赖效应(P〈0.05)。结论:神经胶质瘤细胞可以诱导肿瘤血管新生,血管生成素-2在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增强与肿瘤血管新生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54.
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225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同时检测HBV-DNA、ALT、AST及γ-GT.结果:225例HBeAg阴性样本中前S1抗原阳性133例(59.11%),HBV-DNA阳性124例(55.11%),二者高度一致(Kappa=0.75,P<0.05);前S1抗原阳性组42例ALT升高(35.90%),48例AST升高(41.03%),51例γ一GT升高(43.59%);前S1抗原阴性组7例ALT升高(6.48%),9例AST升高(8.33%),13例γ-GT升高(12.0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作乙肝标志物检测的同时检测前S1抗原能敏感的反映其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及评估其传染性.前Sl抗原与AIJrr、AST及γ-GT相关,可作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损害的一项指标,对乙肝的诊断、监测疗效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5.
目的:对肾上腺色腙-止血纱布复合物的止血效果进行评价,为止血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新西兰兔11只,每只分别用不合药止血纱布、含肾上腺色腙分别为50,100,200μg/块的载药纱布对股动脉断端止血,记录止血时间,并计算出血量。另外分别用止血纱布、明胶海绵、胶原蛋白封闭剂、含肾上腺色腙200μg/块的普通纱布和止血纱布对犬胫前动脉断端止血,记录止血时间,并计算出血量。结果:兔股动脉止血实验中,随肾上腺色腙浓度增加,止血率逐渐提高并且出血量减少,含肾上腺色腙200μg/块组止血率为100%,出血量为(0.84&#177;0.62)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犬胫前动脉止血实验中,含肾上腺色腙200μg/块的止血纱布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3.58min和0.34g,低于其他组。结论:肾上腺色腙-止血纱布复合物止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6.
我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13.15万人,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的1/4[1].大量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经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高危型HPV.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2].为了解本地区女性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分布情况,对近4年本地区78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文题释义:脱细胞半月板细胞外基质:由新鲜半月板组织通过湿法差速离心方法脱细胞制备而来,在去除了异体半月板的免疫原性的同时,仍保留了组织的大部分成分和组织本身的生物学性能,例如影响细胞的活性、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等。 甲基丙烯酰酯明胶:是一种明胶的衍生物,由甲基丙烯酸酐与明胶合成而来。在加入光引发剂的基础上经紫外线照射,明胶链上的甲基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侧基聚合形成聚合物链,聚合物链交错纵横,最终形成网状结构。 交联密度:通常用来表征交联聚合物里交联键的数量,主要受交联时间和交联光强度的影响,其可明显改变聚合物链的形成情况。 背景:交联后的聚合物链对水凝胶的基本性质和细胞相容性存在显著影响,而交联密度可明显改变聚合物链的形成情况,有关交联密度对水凝胶性能影响的针对性研究较少。 目的:制备一种细胞相容良好性的复合水凝胶,探究交联密度对该水凝胶性能的影响。 方法:配制甲基丙烯酰酯明胶溶液,然后加入脱细胞半月板细胞外基质溶液与LAP溶液,制备预凝胶溶液,采用蓝光对溶液进行交联,交联时间分别为10,30,60 s,检测3种水凝胶的压缩弹性模量、溶胀倍率与降解性能。将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加入预凝胶溶液中,采用蓝光对溶液进行交联,交联时间分别为10,30,60 s,检测培养对应时间的细胞活性、形态与聚集。 结果与结论:①交联60 s水凝胶的压缩模明显高于交联10,30 s的水凝胶(P < 0.05);②交联10 s水凝胶的溶胀倍率明显高于交联30,60 s的水凝胶(P < 0.05),交联30,60 s的水凝胶的溶胀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随着交联时间的延长,水凝胶的降解时间延长,交联60 s的水凝胶需要80 min完全降解,交联10 s的水凝胶50 min就可以完全降解;④培养24 h后,3组水凝胶中的细胞活性均在95%以上,各组之间无差异(P > 0.05);⑤培养1 d时,3组水凝胶中的细胞均呈球形且均匀分布;4 d时,3组细胞均开始伸展,交联10 s水凝胶中有较小的细胞团;7 d时,3组细胞树突状伸展更为明显,其中交联10 s水凝胶中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细胞团;⑥培养1,7,14 d时,交联10 s水凝胶中的细胞活性均在85%以上。培养1 d时,交联10 s水凝胶中的细胞呈球形分布,且分布均匀;培养28 d时,细胞呈树突状伸展,并聚集形成网状结构;⑦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酰酯明胶/脱细胞半月板细胞外基质复合水凝胶的性能可通过调整交联密度进行优化。 ORCID: 0000-0002-3606-1097(周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8.
多发性硬化(播散性硬化),国内报道较少。我们遇有1例,报道如下。 病历摘要 患者张××,男,60岁,住院号7934。自述于1970年秋季突感双腿及足部麻木,月余自行缓解。此后每年秋季复发,并自行缓解,但其症状越来越重。1974年10月麻木区自双大腿逐向上延至季助缘处。行走如脚踏棉花,易于滑倒。交替出现大、小便潴留及失禁。检查见第6肋间至臀部及右小腿中下1/3处以下和左侧腘窝处以下有痛觉过敏区,界限不整齐,第6肋间以下触觉均为减退。脑脊液压力为150mmH_2O,无色透明,白细胞计数8/mm~3,  相似文献   
59.
我院于1978年7月至1981年9月,应用GIF—K型纤维胃镜检查上消化道疾病共1,406例。全部病例均对食管、贲门、胃、十二指肠球部进行全面检查,其中诊断慢性表浅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者共1,089例,占全部受检人数的77.29%,均经病理证实。6例肥厚性胃炎,因未做活检,故除外。现简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是由于不同的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循环,最终导致股骨头塌陷,髋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其病因复杂,临床上可将ONFH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后者包括全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高雪氏病以及由皮质激素及酒精诱导的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