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药物谷康泰灵对骨质疏松 (OP)模型大鼠骨形成和骨吸收功能的影响 ,为其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SD大鼠 4 4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 (13只 )和骨质疏松模型组 (31只 )。以维甲酸 80mg·kg- 1 ·d- 1 灌胃 15d,诱导OP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 ,各组处死 5只 ,正常组 (8只 )继续观察 ,模型组又随机分为无措施对照组 (8只 )、谷康泰灵治疗组 (10只 ,0 0 8mg·kg- 1 ·d- 1 谷康泰灵腹腔注射 )和雌二醇治疗组 (8只 ,每只 0 0 5mg,每周 3次苯甲酸雌二醇腹腔注射 )。治疗期 30d。观察股骨松质骨区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数量和血清中AKP、TRAP活性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维甲酸诱导的OP模型大鼠股骨松质骨区成骨细胞功能活跃 ,数量变化不大 ;破骨细胞数量、活跃程度显著增加 ;血清中AKP和TRAP明显增高。谷康泰灵治疗后 ,OP大鼠活跃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 ,血清AKP活性明显增高 ,TRAP活性下降。结论 谷康泰灵对OP大鼠骨形成和骨吸收功能有显著影响 ,可刺激成骨细胞的产生增加成骨细胞的活性 ,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6-01/2008—12行新辅助放疗或同期放化疗后行直肠癌手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21(男15,女6)例,年龄65.1±7.8岁,直肠肿瘤下缘距离肛缘3~10cm,肿瘤T4期12例,T3期9例,所有病例均经结肠镜活检病理确诊,均经直肠腔内超声和/或盆腔MRI证实;均经上腹部CT排除肝脏转移,胸部平片或胸部CT排除胸部转移.2007—10以后就治的患者11例同时行术前放化疗.  相似文献   
13.
聚乙烯微粒细胞因子与人工髋关节松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聚乙烯微粒、细胞因子与人工髋关节松动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假体的类型及假体中是否含有聚乙烯将38例人工髋关节翻修病例分为3组:全髋置换组、双动头组和一体式单动头组,对各组术中松动假体周围界膜组织进行光镜下炎性细胞计数的半定量分析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测定,分析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与聚乙烯微粒、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根据Joseph的半定量标准,全髋置换组和双动头组在光镜下界膜中炎症反应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单动头组与另外两组相比炎性细胞反应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全髋置换组与双动头组界膜中TNF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全髋置换组与单动头组界膜中TNF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动头组与单动头组界膜中TNF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聚乙烯微粒比其他微粒(如金属微粒、水泥微粒等)更可以刺激界膜中巨噬细胞释放更多的溶骨性的细胞因子TNF导致骨溶解加剧,人工关节的材料中尽量不用聚乙烯或改变聚乙烯的特性以减少磨损微粒和其刺激巨噬细胞所释放溶骨性的细胞因子(如TNF)的数量,从生物学角度降低假体松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髋臼骨折往往由高能量损伤所致,治疗不当可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2004年11月至2007年12月,对38例髋臼后部骨折的患者采用Kocher-Langenbeck人路行切复内固定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2004年1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粉碎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80例,行切开复位内同定手术65例,其中选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28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22例,三叶草钢板15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15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16.5个月。根MichaelReese医疗中心评分标准,内固定术或肱骨头置换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7%和75%。结论: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对不同情况的患者可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聚乙烯微粒、细胞因子与人工髋关节松动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假体的类型及假体中是否含有聚乙烯将38例人工髋关节翻修病例分为三组:全髋置换组和双动头组和一体式单动头组,对各组术中松动假体周围界膜组织进行光镜下炎性细胞计数的半定量分析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测定,分析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与聚Zr烯微粒、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根据Joseph的半定量标准,全髋置换组和双动头组在光镜下界膜中炎症反应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单动头组与另外两组相比炎性细胞反应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全髋置换组与双动头组界膜中TNF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全髋置换组与单动头组界膜中TNF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O.05),双动头组与单动头组界膜中TNF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聚乙烯微粒比其他微粒(如金属微粒,水泥微粒等)可以刺激界膜中巨噬细胞释放更多的溶骨性的细胞因子TNF导致骨溶解加剧,人工关节的材料中尽量不用聚乙烯或改变聚乙烯的特性可以减少磨损微粒和其刺激巨噬细胞所释放溶骨性的细胞因子(如TNF)的数量,从生物学角度降低假体松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在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1999年5月~2003年4月共有28例患者02膝)在我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2岁(平均56.7岁),晚期骨性关节炎16膝,类风湿性关节炎12膝,骨肿瘤2膝,创伤性关节炎2膝。术前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52度,HSS评分平均为41分。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4个月。结果:28例32膝中有1例术后发生浅表感染,经换药后好转。其余患者疗效满意,膝关节平均活动度改善为85度,HSS评分平均为79.5分。结论:对于严重的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创伤性关节炎、膝部肿瘤等保守治疗无效的疾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髋臼骨折往往由高能量损伤所致,治疗不当,可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2004年11月~2007年12月,对38例髋臼后部骨折的患者采用Koche—Langenbeck入路行切复内固定治疗,取得良好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27~58岁,平均39.5岁。右髋18例,左髋20例。致伤原因:其中车祸损伤25例,坠落伤13例。骨折按Letoumel分型: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和分析中药硼复方对摄入过量氟实验大鼠骺板软骨损伤的预防作用,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过量氟组,中药硼复方预防组,实验后10w测定血清游离氟和骨氟含量,血清硼含量,胫骨纵径横径和重量,肋骨和肋软骨RNA含量,观察胫骨骺板软骨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过量氟组大鼠血清游离氟和骨氟含量增加,胫骨纵径,横径减轻,干重减轻,肋骨和肋软骨总RNA含量减低,胫骨骺板软骨出现明显病理变化,预防组大鼠较过量氟组大鼠血清游离氟和骨氟含量降低,胫骨纵径,横径和干重及肋骨和肋软骨总RNA含量明显增加,胫骨骺板软骨损害减轻,说明中药硼复方对过量氟实验大鼠骺板软骨损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Ⅳ°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操作要点和疗效。方法:自2001年6月~2008年6月总共26例(28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3岁(43~64岁)。根据CroweX线分型,Ⅰ型13例,Ⅱ型9例,Ⅲ型和Ⅳ型各2例。髋臼旋转中心的重建方法包括标准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构性自体植骨和髋臼旋转中心内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