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目的:探讨原位转棒复位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单节段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收治外伤所致胸腰段压缩骨折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4~52岁,平均35.8岁。骨折节段:T112例,T122例,L16例,L22例。所有患者排除骨质疏松症及病理性骨折,无神经损伤症状。收集术前、术后5d、末次随访(至少12个月)时影像资料,对伤椎Cobb角、椎体压缩比例、内固定物状况进行观察。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9个月。所有病例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矢状面后凸校正Cobb角由术前的(25.8±9.4)°矫正至术后5d的(6.7±2.3)°,末次随访时的(6.9±2.6)°;椎体压缩比例由术前的(42.5±10.4)%恢复至术后5d的(7.5±3.9)%,末次随访时的(8.4±4.5)%;术后5d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5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转棒复位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操作简便,可使胸腰段单节段压缩骨折获得并保持良好复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2.
对腰椎Schmorl结节形成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腰椎Schmorl结节的形成及其与下腰痛和椎间盘变的关系。方法:12个腰椎Schmorl结节来自10例严重下腰痛伴或不伴坐骨神经痛患者。均行腰椎X线摄片和CT扫描,并将术中完整切除的12个Schmorl结节病灶标本组织学检查,结果:CT扫描发现Schmorl结节形成区软骨终板下有一类圆形、多囊状骨密度不规则区,边缘通常硬化,呈骨坏死改变。组织学检查发现,在CT片上显示的骨密度不规则区实际上是骨坏死区,骨坏死区表面的软骨终板通常完整,软骨下髓腔内脂肪细胞消失,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和缺血性纤维软骨形成,小梁骨内骨细胞消失或死亡,形成空骨陷窝,结论:X线片显示的经典Schmorl结节实际上是椎体软骨终板下的片状骨坏死,灶软骨终板通常是完整的,有无髓核突出与Schmorl结节形成无关。  相似文献   
63.
慢性腰腿疼痛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大型综合医院慢性腰腿疼痛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71例慢性腰腿疼痛患者(研究组)和71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进行调查并做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MMPI测查中的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疑病症(Hs)、抑郁(D)、癔病(Hy)的因子分大于60分,具有临床意义。结论:慢性腰腿疼痛患者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较高,这些患者呈"疑病-抑郁-癔症"神经三联症特征。  相似文献   
64.
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盘源性腰痛患者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治疗1年后随访资料的分析,评估该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2~2003年,我们对26例通过椎间盘造影复制腰痛试验诊断为盘源性腰痛、经过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患者,采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1年随访。通过患者手术后2天内与1年后症状改善率[(术前VAS评分术后VAS评分)/术前VAS评分×100%]和主观满意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对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26例患者术后2天内症状改善率为65%,患者主观满意率达88.5%;术后1年症状改善率为44%,患者主观满意率达30.8%。术后2天内及术后1年随访患者症状改善率和主观满意率与术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对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术后短期内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1年后治疗效果会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5.
手术治疗颈椎枪弹伤5例。首先明确颈部其他器官损伤及弹片位置;注意周围脏器损伤的处理;弹片取出与否取决于弹片位置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内破裂及突出椎间盘细胞合成的聚集蛋白聚糖中硫酸软骨素链(CS)在长度及数量分布上的变化.方法:将正常椎间盘、内破裂(IDD)及突出椎间盘(LIDP)髓核或纤维环的组织20mg培养于24孔板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5S-硫酸盐和3H-丝氨酸标记新合成的蛋白聚糖分子.将聚集蛋白聚糖单体从培养的组织片中提取,用四氢硼酸钠或木瓜蛋白酶消化后,凝胶包谱分析硫酸软骨链的变化特征.结果:IDD椎间盘组织内细胞合成的聚集蛋白聚糖内CS链的数量明显减少,但长度保持相对正常;突出椎间盘组织中CS的数量和长度有明显下降和缩短,CS链数量的减少较IDD组织中更为严重.结论:IDD组织合成CS的减少主要是由于生成的CS链数量减少所致,而数量的进一步减少以及CS链长度的缩短是LIDP组织中CS合成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7.
Lowerthirdhumeralshaftfracturesareoftenmanifestedbyoblique,spiralorcomminutedfractureswithahighincidenceofcomplicatingradialnerveinjury.Thispartofhumerusisirregularanatomicallyandneartheelbowjoint.Soitisdifficult toselectproperinternalfixationinstrumentswhile exploringradialnervethroughanterolateralapproach,whichaddsdifficultyinthetreatmentofthiskindof fractures.Inrecent6yearsweusedunilateralexternal fixatorstotreatsuchkindoffracturesinourdepartment andsatisfactoryresultswereachieved.METHOD…  相似文献   
68.
<正>脊柱疾病是常见病,其中尤以颈椎病与腰椎病的发病率高,专家统计,二者的发病率占成人的60%-80%,在某些职业可达90%以上。30岁以上者,近1/3的人都会出现脊柱骨退化及关节失稳现象,18-25岁是脊椎最危险的时期。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四十余种疾病与脊柱相关,故积极开展脊柱疾病的预防,将对改善人类的亚健康状态起积极的作用。为此本刊采访了304医院骨科副主任商卫林,为读者普及脊柱方面的基础医学知识。  相似文献   
69.
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后疼痛反应的机理——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胶原酶盘内注射对山羊腰椎间盘突出模型的化学髓核溶解作用,探讨化学髓核溶解术后疼痛反应的原因。方法胶原酶注射前10周,通过手术损伤椎间盘前外侧纤维环诱发椎间盘突出和退变并经MRI证实。胶原酶注射后1天、1周、2周、4周、12周观察x线片上椎间盘高度指数、椎间盘标本的组织学等变化。结果胶原酶对正常和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均具有溶解作用。胶原酶在突出模型椎间盘的中央和髓核突出部位均溶解髓核组织形成空腔,对终板损伤小;而对正常椎间盘胶原酶溶解部位集中在椎间盘髓核和内层纤维环,并严重破坏终板。结论盘内注射胶原酶对椎间盘终板的破坏可能是导致化学髓核溶解术后疼痛反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腰椎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后腰椎肌力及活动度功能的变化。方法筛选符合小关节源性腰痛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按照电脑随机数发生器随机分为经皮组(20例)和内镜组(20例)。经皮组行X线辅助下经皮穿刺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内镜组行内镜辅助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共6个方向的最大等长收缩肌力和活动度,进行组内对照及组间对照对比分析。结果组内对照:两组术后腰椎肌力、前屈活动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腰椎后伸活动度为(21.21±0.13)°、左侧屈活动度为(31.95±1.03)°、右侧屈活动度为(34.53±1.12)°、左旋活动度为(45.95±1.19)°、右旋活动度为(45.95±1.19)°均大于术前[活动度依次为(15.05±1.58)°,(24.02±0.92)°,(22.02±1.95)°,(32.72±0.92)°,(34.02±0.31)°],经皮组术后腰椎后伸活动度为(25.25±1.41)°、左侧屈活动度为(32.01±1.01)°、右侧屈活动度为(35.01±2.21)°、左旋活动度为(38.01±1.64)°、右旋活动度(40.01±0.67)°均大于术前[活动度依次为(14.99±2.27)°,(26.38±2.10)°,(23.21±1.30)°,(33.03±1.06)°,(35.31±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照:术前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6个方向肌力及活动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腰椎左右旋活动度[分别为(45.95±1.19)°和(47.37±1.21)°]大于经皮组[分别为(38.01±1.64)°,(40.0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6个方向肌力及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活动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并未对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旋和左右旋的肌力带来不良影响;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后,腰椎的腰椎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活动度得到了提升;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较经皮穿刺射频能获得更为明显的左右旋活动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