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退变性腰椎侧弯是引起腰背痛的原因之一,它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防与特发性脊柱侧弯不完全相同。研究显示,退变性腰椎侧弯的发生与性别、椎体旋转、腰椎前凸不足、L_(?)间盘高位、腰椎矢状位失衡、退变性椎间盘疾病、骨关节炎、软骨终板炎等因素有关;临床症状、详细病史、仔细体检并结合影像学表现才能作出退变性脊柱侧弯的诊断;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行手术治疗,患者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是选择术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22.
综合性医院患者中约有20%-70%存在明显的精神障碍且未能被及时发现或诊断,特别是抑郁、焦虑[1],但就骨科患者而言,该比例及患病情况尚不明了.故将我院积累的147例骨科患者会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p16^INK4a及Fas在椎间盘细胞中的功能作用,探讨椎间盘退变的机制。方法利用p16^INK4a及Fas特异性短链干扰RNA(siRNA)转染体外培养的内破裂(IDD)及突出(LIDP)椎间盘细胞。观察p16^INK4a及Fas表达的沉默情况。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b)蛋白磷酸化状态、β-半乳糖苷酶(β-gal)染色阳性率、细胞形态和增殖的变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培养细胞,观察细胞合成氨基葡聚糖(GAG)及核心蛋白的变化。结果p16^INK4a。及Fas特异性siRNA分别有效地沉默了椎间盘细胞内p16^INK4a及Fas表达。p16^INK4a表达沉默使退变椎间盘细胞衰老表型及合成能力得以明显改善;Fas特异性siRNA转染的LIDP椎间盘细胞的生理功能有所恢复,但未及正常水平,而转染的IDD椎间盘细胞的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p16^INK4a。基因介导的细胞衰老是椎间盘退变的一个关键启动因子。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漂浮法后路椎板切除治疗黄韧带骨化伴发脊髓病的远期效果。方法对15例胸椎黄韧带骨化伴发脊髓病患者行经后路椎板漂浮法切除减压术,即用尖嘴咬骨钳或微型磨钻,于预减压之椎板与小关节交界处纵行开槽,切断内外板及骨化/非骨化黄韧带达椎管,使椎板在硬膜囊上呈漂浮状态后,整块摘除椎板。结果15例随访5~12年,平均8.3年。根据Epstein疗效评定标准:优6例(40.0%),良5例(33.3%),可3例(20.0%)。差1例(6.7%)。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伴发脊髓病行后路漂浮法椎板切除减压安全可行,可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5.
适合微创研究的山羊腰椎间盘突出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用于微创椎间盘内治疗研究的山羊腰椎间盘突出模型。方法9 只6月龄山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18个腰椎间盘,将每只山羊的6个腰椎间盘随机等分成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椎间盘左前外侧纤维环用直径2.5mm的微型环锯限深5mm造成柱状纤维环缺损。术后2、4、6个月时对正常及模型椎间盘观察X线片上的椎间盘高度指数、MRIT2加权相上的椎间盘高信号区的面积和平均T2弛豫时间、椎间盘纤维环损伤区的形态学变化、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Masson三色胶原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椎间盘组织形态学变化、生物化学变化和组织学评分等指标。结果正常成年山羊椎间盘组织学结构特点与人类相似;模型椎间盘在损伤后2个月即出现明显退变(P<0.01),包括椎间盘高度指数降低、椎间盘T2加权高信号区面积和平均T2弛豫时间减低、组织学退变评分增高;MRI和组织学均发现损伤纤维环外侧1/3修复,内2/3出现髓核组织突出充填。损伤后4、6 个月模型椎间盘退变加重,但与损伤后2个月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椎间盘突出形态稳定。结论以成年山羊为对象,应用微型环锯对椎间盘前外侧纤维环定量损伤可以获得快速、有效、重复性好的腰椎间盘突出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6.
腰椎椎体后缘终板骨坏死症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终板骨坏死症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方法:21例病人,以腰腿痛症状为主,少数伴有间隙性跛行和马尾压迫症状,平均发病时间4.5年。X线检查发现下腰椎管内有一与椎体后缘相连的小骨块,CT扫描清晰显示椎体后缘有类圆形或多囊状骨质缺损,周边形成硬化带,后方骨质凸入椎管内,或压迫硬膜囊或压迫神经根。MRI显示对应椎间盘大都呈严重退变状态。本组病人全部行手术治疗,将凸入椎管内骨质凿除和对应突入的椎间盘摘除,部分病人行手术节段的植骨融合和内固定。结果:术中肉眼所见,切除的凸入骨质都与纤维环边缘相连在一起,骨缺损区为纤维软骨组织和骨性组织所充填。术后21例病人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18例腰腿痛症状消失,3例有轻度腰痛,3例大小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腰椎受异常应力或过度活动或其它一些尚不明的原因引起椎体终板缺血性变性、坏死,终板内形成骨软骨性坏死缺损区(Schmorl结节),终板缺损区四周骨软骨组织在压力作用下增生、硬化。向后增生的骨质凸入椎管压迫硬脊膜囊内马尾神经或腰神经根,导致了本病的发生。因此将本病命名为“腰椎椎体后缘终板骨坏死症”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它的病理本质。  相似文献   
27.
患儿 ,男 ,10岁。 3周前因车祸当即致颈痛、四肢麻木、持物无力、行走不稳。入院查体 :短颈 ,发际低平。颈部广泛压痛 ,活动受限。双侧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力Ⅲ~Ⅳ级 ,腕屈伸肌力、指屈伸肌力Ⅲ级 ,下肢肌力Ⅳ级。感觉无明显减退区。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亢进 ,双侧膝反射、跟腱反射亢进。双侧Hoffmann征 ( ) ,Babinski征 ( )。颈椎X线片示C2、3 不稳 ,C3~ 5椎体、椎弓、椎板及棘突融合 ,C2、3 先天融合的椎弓椎板断裂 (图 1)。MRI示C2、3 椎间盘突出 ,T2 加权见C2、3 处颈脊髓信号增强 (图 2…  相似文献   
28.
[目的]前瞻性对照研究不同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在微创TLIF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中的结果.[方法]2008年4月~2010年4月采用微创TLIF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50例.其中经可扩张手术通道、传统椎弓根螺钉徒手置入技术(mini-TLIF)治疗1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及8例单节段盘源性腰痛病人,同期采用经皮X线透视引导下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p-TLIF)治疗根据疾病种类及病变节段严格配对的25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暴露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镇痛所需吗啡用量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记录术后1周,6、12及24个月时腰腿痛的疼痛评分(VAS)及术后24个月时腰椎功能评分(MacNab评分).[结果]mini-TLIF组和p-TLIF组术后1周、6、12及24个月时的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术后24个月腰椎MacNab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mini-TLIF组在射线暴露时间和手术时间较p-TLIF组明显减少(P<0.01);两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TLIF组有2例遗留慢性腰痛,内窥镜下探查显示椎弓根螺钉尾部嵌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该神经后腰痛缓解.[结论]2年随访结果显示mini-TLIF和p-TLIF手术疗效相似.mini-TLIF手术既具有p-TLIF对入路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手术部位疼痛轻的优点,又明显减少了术中射线暴露时间及手术时间.但远期疗效的差别仍需要长期临床随访确定.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对143例获得10年以上长期随访的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随访时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并判断不同年龄段患者,不同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患者的随访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1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手术时间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其中男80例,女63例;患者手术时年龄18~66岁,平均37.85岁;随访时间10~15年,平均12.7年。按照手术时年龄将患者分为30岁以下,30~50岁,50岁以上3组分别进行疗效评价;所有获得随访的患者中87例收集到了术前的CT扫描结果,根据CT测量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将87例患者分为Ⅰ、Ⅱ、Ⅲ度共3组进行疗效评价。2011年对所有患者行末次随访,选择JOA评分和ODI指数评价其总体手术效果和各组间疗效有无差异,使用改良Macnab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①143例患者术前JOA评分为5.11±2.02,末次随访为12.51±2.35;术前ODI评分为33.98±7.42,末次随访为13.39±6.79,末次随访时JOA与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达到了83.2%(119/143),复发率为6.3%。②30岁以下组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间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椎间盘突出Ⅲ度的患者术后JOA和ODI评分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长期随访证实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良好,复发率低,是多数该病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②青年患者(30岁以下)施行该手术后部分患者51%(19/37)会有经常出现的腰背痛;③椎间盘突出程度严重的患者行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术远期疗效差于相对轻度突出的患者。  相似文献   
30.
目的:前瞻性研究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2月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L5/S1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其中男36例,女36例;年龄18~78岁,平均40.5岁;脱出型51例,游离型21例.将椎管内L5/S1椎间盘非包含型突出按照突出物与同侧S1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分为腋型(30例)、腹型(28例)及肩型(14例).对于腋型突出采用腋路,将内窥镜及工作套管直接置入S1神经根腋部进行脱出物及椎间盘内松动髓核的摘除;对肩型及腹型突出采用肩路,将内窥镜及工作套管置入S1神经根肩部进行手术.术后第2天及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评估突出物切除的彻底性.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腿痛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统计学差异.评估术后12个月时MacNab腰椎功能评分及S1神经根功能状态.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0~80min,平均45min.无神经损伤、感染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第2天复查MRI显示致压突出物完全切除率为100%.1例术后2个月椎间盘突出复发,采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翻修;其余71例术后3个月腰椎MRI显示椎间盘后缘获良好塑形.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2个月时MacNab评分,优44例,良26例,可1例,差1例.术后1年随访S1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肌力明显恢复(P<0.01),跟腱反射无明显恢复(P>0.05).结论: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选择腋路或肩路经椎板间隙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合理,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