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膝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7侧下肢标本上,采用巨微解剖及墨汁灌注等方法,对膝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的可行性进行了观察。该皮瓣主要经隐动脉逆行供血,其末端有3种吻合类型,血管蒂长17cm,旋转点可达股骨内上髁下8cm,此处动脉外径为0.9mm,可用以修复膝关节周围及小腿上、中1/3的软组织缺损或截肢创面的覆盖等。  相似文献   
32.
11年来我们以单味大黄为突破口,从临床入手,坚持了要把振兴中药同中医同步进行的方针,在祖国医学“见血休止血,首当祛淤”及“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了单味大黄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及急性胰腺炎的综合研究,并且取得了单味中药治疗这二种常见急症的初步成功,先后获得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府及中央卫生部的四次科研成果奖,发表了60余篇文章,出版了二本大黄专著。研制成功了一种大黄新制剂——大黄醇提片,现把主要体会小结如下: 一、以哲学思想为指导选择研究课题 毛泽东同志曾在1956年时就指出:“马克思讲述,首先研究近代社会,就容易理解古代社会,这是倒行的却要快些。就医学来说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经腹切开膈中心腱阻断下腔静脉的心包内段行全肝血流阻断术的可行性。方法 在 2 5件成人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局部膈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膈中心腱前叶的形态和腱纤维的排列分层及血管分布情况。并在 1具童尸上进行模拟手术。全身动脉造影标本 1具 ,并拍片。结果 左膈下动脉前支的右支起始处的外径为 ( 0 .92± 0 .38)mm ,伴行静脉汇入左膈下静脉 ;右膈下动脉的前支的下腔静脉后支外径为 ( 0 .84± 0 .35 )mm ,其伴行静脉汇入右膈下静脉的后属支 ;右膈下动脉的前支的左支外径为 ( 0 .98± 0 .41 )mm ,伴行静脉汇入右膈下静脉的前属支。结论 经腹切开膈中心腱阻断下腔静脉的心包内段行全肝血流阻断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4.
穿支皮瓣及相关术语的专家共识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穿支皮瓣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自1997年起,国际上每年均召开一次穿支皮瓣学术交流会。国内曾两次(2005银川,2007昆明)召开了穿支皮瓣专题研讨会。2006年《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曾组织出版一期穿支皮瓣专题。但对穿支皮瓣的定义、穿支血管的分类、穿支皮瓣的命名等相关名称还相当混乱。为了规范穿支皮瓣的学术交流,推动穿支皮瓣的发展,《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与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邀请了部分从事穿支皮瓣研究的基础与临床专家,就穿支皮瓣及相关术语,于2010年7月30日-8月2日在银川召开了穿支皮瓣研讨会,与会专家经热烈讨论达成了基本共识。钟世镇院士由于有其他会议未能与会,但他对"专家共识"提出指导意见,并进行了修改补充。欢迎同道对"专家共识"提出商榷,在适当时间再召开穿支皮瓣研讨会,使之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5.
在急诊创伤中,手外伤所占的比例在15.0%∽28.6%[1],指端软组织缺损是手外伤的一种常见损伤,对此类损伤治疗原则为尽量保持手指长度,指腹饱满和良好的外形,指腹要有良好的感觉。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很多,现对近年以来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2一、游离植皮游离植皮是取中厚断层皮片或全厚皮片移植于创面。中厚断层皮片有挛缩及色素沉着的明显缺点,故临床上较多运用全厚皮片修复指端缺损,陆忠辉等[2]运用全厚皮片修复指端缺损26例,指端缺损面积:0.5 cm×0.5 cm∽1.5 cm×1.5 cm,皮片全部成活。皮肤质地、外形、弹性、色泽均良好,供区皮肤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索简便易行的静脉造影的方法并分析其造影机制。 方法 SD大鼠40只, 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只,再随机分成4组(a ~ d),每组5只。A组通过颈内静脉和尾静脉同时分别灌注不同浓度的造影剂;B组通过颈总动脉分别灌注不同浓度的造影剂。A、B两组同时造影并配合电脑图像处理技术,观测静脉显影情况。新西兰大白兔4只,肝素抗凝处理后取皮,直接经皮静脉灌注造影剂, 探讨静脉造影的机制。 结果 A组中明胶浓度为7%的Ac组大鼠全身静脉显影清晰,可清楚地显示静脉的走行及其分布情况;B组中明胶浓度为2%的Bb组大鼠全身动、静脉同时显影,可清晰地显示动、静脉的伴行及其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在压力和灌注量都足够的情况下,造影剂可充填兔皮内主干静脉及其大的交通支。 结论本方法既可以直接通过静脉灌注进行全身静脉造影,又可通过动静脉联合造影同时显示动脉与静脉。静脉造影既需要“瓣膜失效”,也需要“迷宫式回流”。  相似文献   
37.
基层部队医疗检验设备在管理、使用和维护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医疗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能,如何提升基层部队的卫勤保障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莪术油注射液对慢性低氧大鼠学习与记忆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慢性低氧组、慢性低氧+低、中和高浓度的莪术油组,持续饲养28d。实验结束次日,测试大鼠学习和记忆成绩的变化;测定血清和海马组织MDA和SOD的浓度;测定海马组织Ca^2+浓度;观察磷酸化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p—CaMKⅡ)在海马组织染色和表达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慢性低氧组发现隐蔽平台的潜伏期延长;MDA含量明显增高,SOD活力明显降低;[Ca^2+]i明显增高;p—CaMKⅡ染色较弱和表达量明显降低。中、高浓度莪术油组发现隐蔽平台的潜伏期缩短(P〈0.05);莪术油各组MDA含量均显著降低;中、高浓度莪术油组血清SOD活力显著增加;莪术油各组[Ca^2+]i明显降低;中、高浓度莪术油组p—CaMKⅡ免疫组化染色较强,表达量也明显增加(P〈0.05,P〈0.01)。慢性低氧组突触界限不清楚,树突棘和轴突均见水肿,突触囊泡及突触后致密物质消失;随着莪术油浓度的增加,突触和线粒体水肿逐渐减轻,突触后致密物质逐渐增多。结论:莪术油能够通过清除和对抗自由基的产生,增加突触后致密物质的表达来改善低氧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此作用呈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39.
穿支皮瓣解剖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已有10余年历史,国际上已为此举行了10届专题论坛,许多国外杂志均出版过穿支皮瓣专辑。第一本关于穿支皮瓣的大型专著Perforator Flaps:Anatomy,Technique & Clinical Applications也于2006年元月由美国高级医学图书出版公司(Quality Medical Publishing,QMP)出版发行。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虽晚,但近年来却发展迅速,有关穿支皮瓣的报道已频见于相关刊物。我国首届穿支皮瓣论坛2005年在银川召开后更进一步掀起了穿支皮瓣的研究热潮。本刊特专门组织这一期专辑,以期更进一步加快与规范我国穿支皮瓣的研究。有关穿支皮瓣的发展简史及其优缺点等方面已有不少专题讨论,从略。本文主要讨论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的一些问题。诸如穿支皮瓣的定义,命名原则以及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要点等。  相似文献   
40.
婴儿单侧唇裂鼻畸形一次整复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单侧唇裂鼻畸形婴儿期一次整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0-3岁正常儿童和唇裂患者的头部标本做显微解剖及铸形和透明标本。结果:正常儿童上唇剖动脉主要来源于上唇动脉,大多左右侧上唇动脉吻合成动脉弓,上唇动脉有分支分布下鼻端,分布于外鼻的动脉主要有鼻背动脉、鼻外侧动脉、鼻翼动脉和鼻翼下缘动脉,且形成非常丰富的吻合。单侧完全唇裂患者的上唇动脉沿唇红缘和裂缝走行,终止于鼻翼基部(患侧)和鼻小柱基部(健侧),外鼻的动脉来源及分布与正常儿童相同。结论:本文结果对成功地施行婴儿单侧唇裂鼻畸形一次整复的手术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