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2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探讨评价后凸曲度的可靠方法。方法:对23例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在矢状位X线片上测量C2~C7的后切线角及Cobb角、后凸节段后切线角及Cobb角、后凸累及椎体数、后凸顶点位置,计算颈椎曲度指数(CI)及后凸指数(KI),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后凸节段C2~C5 11例,C2~C6 5例,C3~C6 7例,后凸平均累及椎体4.2个(平均累及3.2个椎间隙);后凸顶点均位于椎体的后上缘,位于C4 16例(69.57%),C5 7例(30.43%);C2~C7后切线角9.8°~75.1°,平均37.1°±16.7°;C2~C7的Cobb角为4.7°~68.3°,平均35.6°±14.5°;后凸节段后切线角19.8°~120.6°,平均54.8°±23.9°;后凸节段Cobb角21.8°~96.3°,平均53.7°±19.7°;颈椎曲度指数(CI)8.6~79.8,平均37.7±20.5;后凸指数(KI)15.2~141.9,平均53.0±29.1。统计学分析显示,后凸指数与后凸角度呈高度正相关。结论: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后凸顶点位于椎体的后上缘,后凸范围仅累及部分颈椎节段,后凸节段的后凸指数可准确地反映后凸畸形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2.
[目的]对后路腰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单纯腰椎不稳的手术创伤、并发症及术后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2006年2月~2009年7月收治的单纯腰椎不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LIF组(110例)、TLIF组(108例)。术前评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创伤、术中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21个月。手术时间:PLIF组为(125.6±45)min,TLIF组为(124.9±44)min(P>0.05);失血量:PLIF组为(1 000±450)ml,TLIF组为(995±405)ml(P>0.05);术中并发症:PLIF组为3例,TLIF组为0例(P<0.05);术后优良率:PLIF组为93.6%,TLIF组为94.4%(P>0.05);术后融合率:PLIF组为96.4%,TLIF组为98.1%(P>0.05);JOA评分:PLIF组为14.5...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并总结Cobb角大于35度的中度、重度青少年颈椎后凸畸形外科分期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 例该类青少年颈椎后凸畸形患者。根据文献报导分为中度、重度两组:治疗前的后凸Cobb角中度组为46.6°±4.8°,共17例,重度组为61.6°±4.8°,共9例。采取分期治疗,对中度组患者先行颅骨牵引(3-5 kg)5~7天,再行颈椎前路矫形植骨内固定术;对重度组患者先行前路松解术,术后行颅骨牵引(1/10体重)7~10天,二期行颈前路矫形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3天X线片显示,Cobb角中度组为-8.9°±6.8°,重度组为-6.0°±6.3°。患者外观畸形明显矫正,颈痛及神经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对Cobb角大于35度的青少年颈椎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采取外科分期治疗可以形成较为合理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运动诱发电位对筋膜间隙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2001年10月-2007年8月,对267例小腿、足损伤患者经双侧腘窝磁刺激坐骨神经,以最大输出量的70%刺激。同心圆针电极插入小腿及足部各筋膜间隙内相应的肌肉中,记录各自的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波幅变化。同时采用Whiteside法测压装置监测各筋膜间隙内压的变化并观察临床表现。结果23例主诉伤肢无法忍受的剧痛进行性加重,并伴有明显伤肢肿胀,相应肌肉MEP潜伏期明显延长,当潜伏期为健侧的(1.86±0.31)倍时,筋膜间隙内压均大于30mmHg,确诊为筋膜间隙综合征。结论通过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与间隙内压监测对筋膜间隙综合征诊断的对照研究发现:MEP作为诊断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客观指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5.
目的:体外制备高迁移率组蛋白N2(high mobility group chromosal protein N2,HMGN2)蛋白,观察其能否转运入骨肉瘤细胞及入胞后的细胞定位。方法:构建HMGN2过表达慢病毒质粒并包装慢病毒,在HEK-293FT细胞中过表达并纯化。用纯化的HMGN2蛋白处理骨肉瘤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外源性HMGN2能否转运入骨肉瘤细胞及细胞定位。结果:成功制备、纯化HMGN2蛋白,并发现外源性HMGN2能转运入骨肉瘤细胞,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结论:外源性HMGN2能转运入细胞并定位于细胞核,为其发挥生物学效应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
椎弓根螺钉固定或联合侧块螺钉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2椎弓根拉力螺钉或C2椎弓根螺钉联合C3侧块螺钉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3月至2005年8月共收治Hangman骨折患者44例,Levine-EdwardsⅠ型12例,Ⅱ型15例,Ⅱa型11例,Ⅲ型6例。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16例,E级24例。Ⅰ型Hangman骨折采用C2椎弓根拉力螺钉固定;Ⅱ型、Ⅱa型、Ⅲ型采用C2椎弓根螺钉联合C3侧块螺钉固定。结果:术中未发生椎动脉损伤及其他并发症。术后4例Frankel C级患者2例恢复至E级,2例恢复至D级;16例D级患者14例恢复至E级,2例神经症状无变化。3~6个月时复查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结论:C2椎弓根拉力螺钉或C2椎弓根螺钉联合C3侧块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7.
颈前路椎间撑开的在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手术中撑开的扭力变化,分析撑开扭力的构成原因,为椎间撑开有关问题提供量化依据。方法:用特制的能测定撑开扭力的颈椎前路撑开器,在41例三组病人颈椎前路次全椎体切除术中测定3种状态下撑开椎体时的扭力变化,统计分析其变化趋势,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撑开扭力随着撑开的高度先平稳增加,前柱完全撑开时扭力急剧增加。不同病例组撑开的扭力增幅绝对值不等,但曲线类型相似,颈椎外伤病人最大撑开扭力较颈椎退变病人明显低(P<0.01)。结论:撑开扭力增幅曲线先缓慢增加后急剧增加,术中应逐步撑开,颈椎骨折时撑开力应相应减小,撑开扭力增幅明显增加的高度为合适椎间撑开高度。  相似文献   
98.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高位颈髓损伤膈肌功能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定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对高位颈髓损伤患者膈肌功能状态及呼吸功能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MagⅠ型磁刺激仪对12例高位颈髓损伤患者进行经颅及颈部刺激,于腋前线第8肋骨插入同心圆针电极达膈肌,记录MEP,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膈肌MEP的变化与呼吸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并以1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结果:12例高位颈髓损伤患者受伤后各时间段的膈肌MEP皮层潜伏期及中枢传导时间(CMCT)均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损伤早期经颈刺激MEP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但是后期明显比正常对照组延长。结论:脊髓损伤早期,皮层潜伏期较正常显著延长提示患者膈肌功能障碍,出现呼吸衰竭的可能性大;损伤后期经颈刺激膈肌MEP潜伏期明显延长,提示患者只能长期依赖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可作为安装膈肌起搏器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9.
正常人颈脊髓矢状径MRI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供颈脊髓矢状径、颈椎管有效矢状径(脑脊液柱矢状径)正常参考值,筛选出较科学的评估颈脊髓病的影像学标准.方法 在120例正常人颈椎MRI片上,对各节段颈脊髓矢状径、颈椎管有效矢状径、M值(桥脑-延髓交界处矢状径)进行测量,计算脊髓矢状径与椎管有效矢状径比值,以及脊髓矢状径和M值的比值(C/M值),研究它们与性别、年龄和颈椎长度的相关性.评估脊髓矢状径与椎管有效矢状径比值和C/M值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脊髓矢状径、椎管有效矢状径、M值男性大于女性(P<0.05),脊髓矢状径和椎管有效矢状径比值和C/M值男女无差别(P>0.05).颈脊髓矢状径和M值随着颈椎长度的增加而增加(r=0.215,P=0.010;r=0.151,P=0.020).颈脊髓矢状径和颈椎管有效矢状径比值与年龄成呈相关(r=0.242,P<0.01),与颈椎长度无明显相关(r=0.082,P=0.200).C/M值与年龄和颈椎长度均无相关性(r=0.06,P=0.359;r=0.003,P=0.900).结论 C/M值能够很好评价颈脊髓萎缩、受压、损害的状况,它很少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是临床评估颈脊髓疾病的良好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术前Halo重力牵引辅助治疗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37例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Halo重力牵引治疗,随访时间1~4个月。结果:与牵引前相比,牵引后冠状面Cobb角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9.5±14.4)°vs(73.2±9.3)°,P0.01]。与牵引前相比,牵引后患者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明显上升[(1.97±0.35)L vs(2.34±0.22)L],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明显上升[(1.75±0.28)L vs(2.08±0.15)L],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33±9)g/L vs(38±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牵引前后主弯变化量与FVC变化量正相关(r=0.230,P=0.004),与FEV_1变化量正相关(r=0.216,P=0.007)。牵引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左上肢麻木。结论:术前Halo重力牵引可缓慢矫正重度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脊柱畸形,增强肺功能水平,提高营养水平,但应避免牵引相关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