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3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外泌体为细胞分泌的直径30~100 nm的细胞外囊泡,最早发现于绵羊网织红细胞培养上清中。早期研究认为外泌体仅仅为细胞排除代谢废物的“垃圾桶”,而近段时间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外泌体内的“货物”能够在细胞之间互相传递,从而在介导细胞间通讯、调节免疫反应、诱导肿瘤细胞耐药和转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头颈部恶性肿瘤作为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较高、早期筛查指标缺乏及治疗效果不理想等制约着疾病的诊治。而外泌体在研究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内在机制、筛选稳定的生物标记物进行诊断和判断预后以及应用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增长,因此本文就目前关于外泌体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2.
外耳道耵聍腺源性恶性肿瘤(附1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外耳道耵聍腺源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13例耵聍腺源性恶性肿瘤手术病例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5年以上11例,随访3年以上2例,其中失访4例,无瘤生存7例,复发死亡2例。结论 对耵聍腺源性的恶性肿瘤,应早期行局部扩大或根治手术。放疗可作为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治疗。对所有病例应进行长期随访。对腺样囊性癌病例,尤其应注意肺部随访。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气管切开是否影响喉癌并发喉梗阻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并探索潜在的原因。方法 本研究纳入2005年1月~2010年12月共695例T3~T4级喉癌患者,喉梗阻需先行气管切开再予喉癌根治性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和随访数据,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去除混杂偏移因素,按照1∶1选择气管切开组(简称气切组)患者和对照组。Logistic模型分析与喉梗阻气管切开相关的变量,Cox模型分析影响喉癌OS和DFS的变量。结果 本组男性674例(97.0%),女性21例(3.0%),平均年龄60.9岁。142例(20.4%)患者因喉梗阻行气管切开,T3级气管切开比例为12.9%,低于T4级的45.1%。PSM校正数据后,气切组5年、10年的OS分别为47.5%和36.4%,5年、10年的DFS分别为43.4%和34.4%。对照组5年、10年的OS分别为59.7%和45.8%,5年、10年的DFS分别为52.4%和42.6%。气切组OS和DFS较对照组降低。气切组肿瘤直径和肿瘤面积大于对照组(直径:3.6 cm vs 2.8 cm;面积:10.4 cm2 vs 6.9 cm2)。较晚T分级、较大肿瘤直径和肿瘤面积三个变量和喉梗阻存在相关性,是需要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喉梗阻行气管切开是影响OS的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局部区域复发、T分级、肿瘤直径、肿瘤面积四个变量均是影响喉癌患者OS和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因喉梗阻行气管切开的喉癌患者生存率下降,较晚的T分级与较大的实体肿瘤均和喉梗阻相关,是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而气管切开仅作为解除喉梗阻的治疗方案,不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索半夏泻心汤对3-脱氧葡萄糖醛酮(3DG)诱导的糖尿病前期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连续灌服50 mg·kg-1 3DG,14 d,建立糖尿病前期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均按10 mL·kg-1·d-1剂量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灌胃给予相当于5 g·kg-1·d-1生药的半夏泻心汤,每组均连续灌服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肠和血清中蛋白质羰基化程度、活性氧(ROS)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的结肠蛋白质羰基化程度分别为(3.20±0.21),(4.31±0.25)和(3.72±0.23)nmol·mg-1;这3组结肠ROS表达量分别为(738.10±17.29),(1 082.00±51.93)和(834.80±27.63)U·mg-1;这3组结肠IL-1β表达量分别为(176....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建立维C银翘胶囊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采用HPLC以乙腈—0.3%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磷酸(60∶40∶0.02)(三乙胺调pH至3.3)为流动相,在检测波长262nm处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结果马来酸氯苯那敏在0.2046~0.8182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57%(RSD=0.70%)。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维C银翘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究隐丹参酮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内、外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采用溴脱氧尿苷(BrdU)掺入免疫荧光实验考察隐丹参酮(0.5~8μmol·L-1)作用24 h对MDA-MB-231细胞(密度5×105/孔)增殖的影响;应用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观察隐丹参酮(0.5~8μmol·L-1)作用24 h对肿瘤细胞(密度1×105/孔)迁移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考察隐丹参酮(0.5~8μmol·L-1)作用24 h对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钙黏素和N-钙黏素表达的影响;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观察隐丹参酮(0.5~8μmol·L-1)作用6 h对MDA-MB-231细胞(密度为1×105/孔)核因子-κB(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体内再应用斑马鱼肿瘤转移模型研究隐丹参酮(0.125~2μmol·L-1)作用6天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转移数目及转移距离的作用来考察其对体内肿瘤转移的影响。结果:在体外,隐丹参酮在0.5~8μmol·L-1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DA-MB-231BrdU阳性细胞的比例,抑制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中迁移细胞的数目,增加E-钙黏素的表达,同时降低N-钙黏素的表达,并抑制NF-κB的相对启动子活性。在体内,隐丹参酮在0.125~2μmol·L-1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减少MDA-MB-231乳腺癌细胞远端转移的数目,降低转移的最远距离。结论:隐丹参酮在体内外均有显著的抗乳腺癌转移作用,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增殖还有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转录活性从而逆转MDA-MB-231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7.
周梁 《中国癌症杂志》2013,(12):942-948
喉癌、下咽癌的治疗需要在保证生存率和保留功能两者之间进行平衡,这对耳鼻喉科和头颈肿瘤医生仍然具有挑战性。本研究从不同临床类型喉癌、下咽癌的开放手术治疗,激光在喉癌、下咽癌中的应用,以及非手术治疗在喉癌、下咽癌保喉治疗中的应用3个方面详细介绍近年来喉癌、下咽癌治疗所取得的进展,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08.
相当部分的喉癌患者确诊时已是Ⅲ期或Ⅳ期,传统治疗方案中喉全切除术的比率较高,而喉全切除术是令患者最难以接受的治疗方案.对于一些局部晚期喉癌患者,即肿瘤局部浸润程度较高(T3~T4)而淋巴转移较少(N0~N1),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不仅保留了喉功能,而且其远期生存率与手术为主的传统治疗方案相当,本文就喉癌的同步放化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9.
110.
喉癌术后局部复发与手术切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喉癌术后局部复发与手术切缘的关系。方法 :对 1991~ 1999年行手术治疗并随访满 3年以上的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别选取手术切缘、T分期和术后放疗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 16 0例喉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 36例 ,复发率为 2 2 .5 % ;②局部复发与肿瘤的T分期有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③切缘≤ 3mm组的局部复发率高于切缘 4~ 5mm组和 >5mm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④手术切缘≤3mm的 6 9例中 ,32例行术后放疗的局部复发率低于 37例未行放疗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⑤声门型喉癌 5mm的手术切缘与切缘≤ 3mm组相比 ,局部复发率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 5mm的手术切缘对声门上型喉癌不够安全 ,与≤ 3mm组相比 ,局部复发率相似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以 5mm作为声门型喉癌的手术切缘是相对安全的 ;②以 5mm作为声门上型喉癌的手术切缘不够安全 ,如局部条件许可 ,建议以 10mm为安全切缘 ;③对手术切缘不够者行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 ,但不主张因此而放宽对安全切缘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