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6 毫秒
61.
阐述了综合性实验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并对组织学综合性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实施组织的方法和教学效果反馈信息、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2.
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的发生率高,且衰弱可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不良预后。在临床工作中采用适宜的评估工具进行衰弱的早期识别,有助于预防不良预后。本文对当前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评估工具的内容和生化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目前应用于老年冠心病衰弱患者的评估工具大部分未进行汉化,生化指标暂未明确和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3.
据《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报告,2015年末我国已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亿,占总人口的16.1%,老年人口的剧增对家庭和社会的养老功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1].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不仅严重紧缺,且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缺乏养老护理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流失现象严重等问题,因此,加强对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显得至关重要[2].培训者培训模式是一种教育模式,由提供专业知识的组织或者机构选择有成为培训者潜质的人员,采用持续、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形式,对他们进行培训,培训后他们可以为目标人群提供二次培训[3].为提高本地区养老护理员的综合素质,本研究将培训者培训模式引入养老护理员培训中并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缺血性卒中危害极大,其患病率、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负担。因此,寻找新的、有效的防治方法极为迫切。缺血性卒中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且相互叠加,其中炎症反应是缺血性卒中级联损伤过程中的关键病理环节。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是一种细胞内传感器,活化的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通过释放炎症因子等能加剧缺血性卒中损伤。中医药领域以NLRP3炎症小体为切入点,开展了大量中医药干预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和激活的实验研究,证明了以补虚、清热解毒、祛痰、活血化瘀等为主要功效的中药单体或组方制剂能干预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和激活,降低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缺血性卒中。本研究从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和激活,NLRP3炎症小体在缺血性卒中的作用和中医药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防治缺血性卒中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缺血性卒中的病理机制提供新的切入点,为开发缺血性卒中新的治疗手段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脑泰方防治高血压脑小血管病(Hypertensive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HT-CSVD)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利用中医药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SMSP)、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与中医药资料库@Taiwan,并结合相关文献筛选脑泰方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再经PubChem数据库与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潜在靶点。其次,通过Genecards与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分别筛选出高血压和脑小血管病相关靶点,其交集靶点作为HT-CSVD的相关靶点。再次,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脑泰方-成分- HT-CSVD -靶点”网络可视化关系图,并基于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数据库,确立脑泰方和HT-CSVD 的PPI网络。最后,利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进行对接反向验证。结果 脑泰方4味中药中有40种有效成分和804个预测靶点,393个潜在靶点可作用于HT-CSVD;脑泰方防治HT-CSVD的作用通路涉及细胞对氮化合物的反应、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互作等;在脑泰方药物的主要成分中,化合物西加小冠花苷(hyrcanoside)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结合度最高。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脑泰方防治HT-CSVD的主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相关通路,为后续进一步探讨脑泰方靶向防治HT-CSVD提供了新思路。但本研究的分子机制探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仍需细胞、动物、和分子层面的实验验证,从而为脑泰方防治HT-CSVD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更为充分、完善的证据。  相似文献   
66.
目的调查研究海南地区百岁老年人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特征。方法收集海南省969例百岁老年人空腹静脉血标本为百岁老年人组,364例高龄老年人为对照组。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A、血清免疫球蛋白G、血清免疫球蛋白M、血清免疫球蛋白E、血清免疫球蛋白轻链κ、血清免疫球蛋白轻链λ、补体C3、补体C4含量。分析不同年龄、性别、民族、饮食及吸烟方式下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含量。结果 (1)百岁老年人组的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E、免疫球蛋白轻链κ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9(13.8,18.3)比14.9(13.1,16.9)g/L;270.0(85.5,851.0)比180.5(58.0,556.2)kU/L;4.1(3.5,4.9)比4.0(3.1,4.6)g/L,均P<0.05];免疫球蛋白M、补体C3、补体C4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0.7,1.4)比1.0(0.8,1.5)g/L;01.0(0.9,1.2)比1.1(1.0,1.3);0.2(0.2,0.3)比0.3(0.2,0.3),均P<0.05]。(2)女性组百岁老年人的免疫球蛋白M及补体C3的含量高于男性[分别为1.1(0.7,1.4)比1.0(0.7,1.3);1.0(0.9,1.1)比1.0(0.8,1.1),均P<0.05]。(3)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E、免疫球蛋白轻链κ、免疫球蛋白轻链λ在不同民族百岁老年人间存在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长期饮牛奶的百岁老年人比不饮牛奶的百岁老年人血清免疫球蛋白M的含量增高[1.2(0.8,1.5)比1.0(0.7,1.4),P<0.01]。结论百岁老年人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在不同年龄、性别、民族及饮食习惯间存在差异,年龄高、女性、少数民族、饮食牛奶等因素下,更易呈现出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优势表达。  相似文献   
67.
68.
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AR)伴(不伴)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55例患者,其中AR伴哮喘者40例,均符合免疫治疗入选标准,分为免疫治疗组及对照组。AR伴或不伴哮喘者分别进行观察。免疫治疗组以安脱达屋尘螨疫苗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照组行单纯对症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初始时记录鼻部及哮喘症状得分、用药得分、生活质量影响程度,1年观察结束后回访以上指标,并进行主观症状改善评价。结果:AR伴哮喘者免疫治疗组治疗1年后其鼻部及哮喘症状得分、用药得分、生活质量影响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差异。对照组中除用药得分外,其余指标治疗1年前后均未见明显差异。AR不伴哮喘者免疫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1年后其鼻部症状得分、用药得分、生活质量影响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但免疫治疗组改善程度强于对照组。结论:AR伴哮喘者在临床上行单纯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而行SIT可取得极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9.
目的系统评价杵针疗法治疗腰腿痛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其临床推广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外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和万方网(Wan Fang)等中文数据库,配合补充检索手段,收集所有杵针治疗腰腿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筛选后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然后实施定性或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RCT(388例患者)。(1)定性分析的结果证实,杵针疗法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肯定,具备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2)定量分析的结果显示,杵针疗法能显著提高腰腿痛患者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与传统针刺疗效相当,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杵针疗法治疗腰腿痛安全有效,有助于改善腰腿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IL-10,12,13,16在变应性鼻炎及血管运动性鼻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变应性鼻炎及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L-10,12,13,16的浓度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L-1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IL-13,16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L-10,13,16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IL-1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L-13与IL-16,IL-10与IL-12均存在明显正相关(r=0.94及r=0.73,均P<0.01)。结论:IL-12,13,16的失衡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具有调节作用。IL-12在血管运动性鼻炎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