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肩锁关节脱位两种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比较锁骨钩钢板与喙突上移至锁骨固定手术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Tossy Ⅲ)疗效。方法:对26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应用锁骨钩钢板10例,喙突上移至锁骨16例,术后功能随访1年以上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5年(平均2.3年),10例钩钢板病例,按Karlsson评定标准优良4例,5例满意,1例差。16例经喙突上移至锁骨固定,随访肩关节功能除1例满意外,余15例均为优良。结论:新鲜肩锁关节脱位(Ⅲ)采用喙突上移至锁骨固定,喙突上移后由联合腱的动力作用,真正起到了动力固定效果。随访中肩关节功能良好。锁骨钩钢板应用,随访中肩关节的功能影响较大,且有疼痛、侧卧痛、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62.
经皮逆行绞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1/3骨折的技术目前已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和肯定。但由于股骨下1/3髓腔逐渐宽大,易出现因髓内钉偏离轴线而致骨折成角畸形或因股骨下1/3骨皮质少而薄而致骨折端稳定较差[1],其结果使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采用经皮逆行绞锁髓内钉联合阻挡螺钉技术治疗沈阳军区总医院81例股骨下1/3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3.
应用加压内固定装置治疗拇外翻畸形1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Chevron手术应用加压内固定装置,治疗疼痛性拇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应用Chevron治疗15例(17足)疼痛性拇外翻患者,比较手术前后拇外翻角及第一、二跖骨间夹角的变化.并探讨该术式的适应证和并发症.结果 本组15例患者,术后1例切口皮肤坏死.术后随访1~2年,14例骨愈合良好,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情况,效果满意.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患者的拇外翻角及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平均矫正17.8°和5°,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Chevron手术治疗拇外翻并应用加压内固定装置三维立体的方法矫正拇外翻畸形,是治疗疼痛性拇外翻畸形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64.
强啡肽对大鼠行为学和脊髓组织学改变的影响及受体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强啡肽(Dyn)对脊髓的损伤效应及其受体机制。方法观测大鼠鞘内注射DynA(1-13)或联合注射Kappa阿片受体拮抗剂nor-BNI或兴奋性氨基酸(EAA)的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后的运动功能和脊髓病理学变化。结果注射30nmolDyn组3d时,Tarlov运动功能评分下降,脊髓前角神经元数目减少,GFAP阳性神经胶质细胞数轻度增生。14d时,Tarlov运动功能评分未恢复,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明显。而鞘内联合注射100nmol nor-BNI、100nmol MK-801后3d时与单纯Dyn组结果相似,14d时Tarlov运动功能评分明显恢复,脊髓前角神经元数目较Dyn组多,GFAP阳性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不明显,nor-BNI组与MK-801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Dyn鞘内注射可使大鼠运动功能、脊髓组织损害,而nor-BNI或MK-801有对抗其损害作用。Dyn的病理作用是通过Kappa阿片受体和EAA的NMDA受体两种途径介导的。  相似文献   
65.
背景:Endobutton技术弹性固定肩锁关节脱位已得临床普遍认可,但随着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失效病例亦随之出现。目的:分析Endobutton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失效病例的原因,总结相关经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Endobutt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9例失效病例,详细查体并重新询问受伤过程、合并损伤及内科疾病情况,逐一分析手术操作记录、术后康复训练进程及复查的X线片等。结果:9例失效的原因:适应证选择不当2例,手术操作不当2例,内固定规格选择不当5例。5例仍采用Endobutton技术进行翻修;1例改用AO锁骨钩钢板固定;2例保守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1例因脑外伤而采用姑息治疗。结论:合理的手术适应证、术中准确定位、使用合适的钻头、选择环形袢长度略小于测量长度的Endobutton等是防止手术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 11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PFNA和FHR治疗,PFNA组79例,FHR组35例。对两组术中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8.6个月。PFNA组较FHR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但术后下床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更适合于重度骨质疏松,骨折粉碎尤其是合并股骨小粗隆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适合于骨骼质量好,股骨大粗隆相对完整、轻度移位者。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2月~2011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37例。结果 33例获得随访,时间9~21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20.8±1.3)周。3例出现患肢短缩,但均小于1.5 cm。术中没有出现神经牵拉伤及并发股骨颈骨折。A型骨折中有4例静力化锁钉改动力化锁钉,余29例持续静力化锁钉,无断钉及退钉。术后患者髋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7%。结论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应用半量尿激酶原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STEMI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采取半量尿激酶原溶栓+PCI,对照组直接采取PCI治疗。统计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 d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TIMI)分级、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血清醛固酮(ALD)、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水平,治疗后6个月统计2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①治疗后,2组TIMI血流分级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TIMI血流3级率高于对照组(80.39%vs 60.78%,P 0.05);②治疗后,2组LVEF、CI较治疗前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 0.05);③治疗后,2组血清ALD及I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 0.05);④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76%vs 27.45%,P 0.05)。结论:PCI术前采取半量尿激酶原溶栓治疗STEMI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梗死动脉血流分级,促使心功能恢复,降低血清ALD及ICAM-1水平,减轻心肌炎性反应和心功能受损程度,且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应用空心变距无头拉力螺钉(Acutrak螺钉)经皮微创与Qwix螺钉切开手术治疗Jones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09年2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40例Jones骨折患者分为无头螺钉(Acutrak)组20例,Qwix螺钉组20例,并评价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AOFAS评分。结果 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3(17.2±5.5)个月。Acutrak组在术后1、3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Qwix组,在术后3个月AOFAS评分明显高于Qwix组,术后并发症及取出螺钉的病例数明显少于Qwix组。结论应用Acutrak螺钉微创技术治疗与传统切开手术比较,存在更少的术后疼痛、更好的患足功能、更少的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骨质疏松预防与自我管理课程(osteoporosis prevention and self-management course,OPSMC)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认知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就诊的267名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干预组133例和对照组134例。干预组采用OPSMC规定课程,对照组同步实施与骨质疏松无关的健康宣教。干预前及3个月后分别采用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OKT)、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OSES)和自设的骨质疏松健康行为问卷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评价。结果 2组受试者OKT和OSES评分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干预方式对OKT和OSES评分影响不同(P0.001),干预与时间点之间有交互作用(P0.001)。在3个月时,干预组更加重视补充钙剂(19.5%vs1.8%,P0.01)、维生素D(14.4%vs 0.9%,P0.01)、含钙食物摄入(15.3%vs 2.7%,P0.01)、每周锻炼次数(9.3%vs0.9%,P0.01)及强度(27.9%vs 8.8%,P0.01)。结论 OPSMC是一种有效的骨质疏松健康干预措施,短期内可以提高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认知水平,促进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