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11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31.
邓一静  吴本俨 《人民军医》2008,51(6):384-385
小肠解剖和组织学的特殊性及中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使小肠息肉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亦具有相应特点。1989年5月-2007年8月,我们治疗中老年小肠息肉28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老年人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往往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胃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多与下列因素有关: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  相似文献   
33.
目的:总结老年人肝癌破裂出血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8例(14例次)肝癌破裂出血发病临床症状、体征。结果:8例占同期肝癌的11.42%(8/70),静态发病、腹痛即刻达高峰,转移性下腹疼痛,伴出汗、恶心、呕吐,大便频;腹腔积血;超声提示有腹腔积液。经导管动脉栓塞(TAE)出血即刻停止,经手术切除者存活2731d。结论:老年肝癌患者突发腹痛、出汗、便频常是肝癌破裂出血的信号,超声发现新的腹腔积液、或原有积液增多,腹腔穿刺证实腹腔积血。一般治疗补充血容量稳定生命体征;TAE是首选治疗方法,以后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34.
老年双原发癌48例病人的长期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影响老年多原发癌病人预后的因素及再发恶性肿瘤的可能性。随访从病人首癌确诊开始 ,自 1980年 1月~2 0 0 2年 12月诊治的双原发癌共 4 8例 ,分析其影响生存的非肿瘤死亡比例、化疗放疗后再发生原发癌的间隔时间。结果随访至 2 0 0 2年 12月 ,已死亡 37例 ,其 5年生存率为 76 % ,中位生存时间 86个月 ;12例死于非肿瘤事件 ,占死亡病例的 32 4 %。双早期癌与进展期癌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 4例接受放疗、化疗的病人中 12例发生第三恶性肿瘤 ,中位间隔时间 72个月。表明双原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是多原发癌老年病人得以长期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 ;突发心脑血管事件、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是老年无癌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模拟失重对胃癌SGC-7901细胞和胃黏膜上皮HFE-145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转器模拟失重, 2种细胞各分为2组, 回转组和1G对照组, 实验时间共72 h.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SGC-7901细胞在72 h回转组凋亡比例明显增多(P<0.01), 12、24、36、48 h回转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 HFE-145细胞在12 h回转组凋亡比例明显增多(P<0.05), 之后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回转器模拟失重使胃癌SGC-7901细胞72 h时凋亡增加.胃黏膜上皮HFE-145细胞在12 h时出现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尾吊模拟失重状态下大鼠胃窦和空肠黏膜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及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免疫反应细胞的变化. 方法:采用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将大鼠分为悬吊14 d组和28 d组及相应同步对照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胃窦和空肠黏膜IL-2及SS免疫反应细胞的变化.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胃窦部黏膜14 d尾部悬吊大鼠IL-2免疫反应细胞有下降趋势,但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28 d悬吊组则明显减少(P<0.01);14 d和28 d悬吊组SS免疫反应细胞均明显减少(P<0.01).与正常对照相比, 在空肠黏膜14 d及28 d悬吊组IL-2免疫反应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14 d及28 d悬吊组SS免疫反应细胞减少(P<0.05及P<0.01). 结论:模拟失重状态下,IL-2在大鼠胃窦部的表达下降. 在空肠变化不明显;而SS在大鼠胃窦及空肠的表达均下降. 提示其免疫及内分泌功能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37.
一、对象及方法   1.对象 :1980~ 2 0 0 2年我院共收治老年人三重原发癌18例 ,占同期 73例多原发癌的 2 5 %。男 17例 ,女 1例。首癌 (第一原发癌 )、次癌 (第二原发癌 )和三癌 (第三原发癌 )中位年龄分别为 6 6、72和 78岁 ,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 ,符合Warren提出的诊断标准。首癌、次癌和三癌中位间隔时间分别为 70、36个月。异时性癌 14例 ,同时性癌 4例。   2 .肿瘤分布 :见表 1。表 1 肿瘤分布、带瘤状态及首癌、三癌生存时间 (月 )序号首癌次癌三癌带瘤  生存时间 (月 )首癌 三癌  1胃窦管状腺癌 直肠腺癌 残胃低分化腺癌 …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脂微球前列腺素E1(Lipo-PGE,)对大鼠缺血性结肠炎(IC)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用光化学法建立大鼠IC模型,观察不同剂量Lipo-PGE,(0.5,1,2μg/kg,静滴,给药5d)治疗后结肠黏膜损伤指数(LI)、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及6-keto-PGF1α/TXB2(P/T)的变化,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结肠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生理氯化钠溶液阴性对照组比较,1μg/kg和2μg/kg组LI均显著降低,SOD、P/T显著升高,而MDA和TxB2含量及TNF-a和ICAM-1的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降低。结论Lipo-PGE,对IC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减轻结肠损伤。治疗机制可能主要与抑制血栓形成、改善组织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缺血性结肠炎(IC)通常有比较好的预后,不过当缺血仅仅孤立影响右半结肠时,预后可能往往不好。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缺血仅发生在右半结肠与缺血发生在结肠其他部位患者的临床结局,以探讨其预后,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地总结分析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170例住院的IC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孤立性右半结肠缺血(IRCI)患者为一组,另一组为除孤立性右半结肠缺血外(non-IRCI)的IC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结肠镜检查确诊。结果 共采集170例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IC患者。其中36例(21.18%)为IRCI,内61.11%经治疗后病情仍有恶化,而non-IRCI患者仅8.96%病情恶化;18例(50.00%)IRCI患者需外科手术治疗,而non-IRCI患者仅7.46%需要手术治疗;IRCI患者死亡率为16.67%,而non-IRCI患者仅2人(1.49%)死亡。结论 总共170例经结肠镜明确诊断的IC患者,其中包括36例(21.18%)病变仅发生在右半结肠的患者。IRCI患者的预后比病变发生在结肠其他区域的患者更差。  相似文献   
40.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celiac artery compression syndrome,CACS)是指中弓韧带或膈肌脚以及神经组织等压迫腹腔动脉,从而引起餐后腹痛、呼气相增强的上腹部杂音、影像上腹腔动脉狭窄>75%的一组症候群,是慢性肠系膜缺血的病因之一.CACS也称中弓韧带综合征或Dunbar综合征,其不同于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SMAS是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段导致的近端肠梗阻的病因之一.1917年Lipshutz[1]第1次描述了腹腔动脉被外来结构如中弓韧带压迫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