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延迟缺血预处理对急性心梗大鼠远期的心肌保护及其促进血管再生的作用.方法:分别制作4组大鼠模型.处理组:缺血预处理(IPC)后24h结扎冠脉建立急性心梗大鼠模型;对照组:开胸后只穿线未进行IPC,24h后结扎冠脉建立急性心梗大鼠模型;IPC组:只进行IPC不结扎冠脉;假手术组:既不进行IPC操作也不结扎冠脉.对前2组模型建立3d、7d和14d后免疫组化法检测梗死边缘区毛细血管新生、动脉再生.14d后评价心功能,测量心梗面积:对IPC组和假手术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区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处理组IPC后24h缺血区心肌可见到毛细血管新生,梗死3d、7d和14d后梗死边缘区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和小动脉密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处理组大鼠短轴缩短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心梗面积减少.IPC组缺血区心肌VEGF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结论:延迟缺血预处理改善心梗后远期心功能,减少心梗面积,增加梗死边缘区毛细血管新生和小动脉再生,至少部分与IPC后VEGF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ITP患者作为ITP组和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Th17、Treg细胞比例的测定,应用ELISA法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IL-1...  相似文献   
13.
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称再障)是一种骨髓功能减退或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的一类贫血,属于难治性贫血,而妊娠可使再障病情恶化.2000年10月-2007年4月,本院产科曾收治6例妊娠合并再障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用中药胃宁冲剂对经纤维胃镜及病理证实为慢性浅表性胃炎408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症状有效率为90.5%,胃镜有效率为81.9%,病理有效率为72.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动物实验表明胃宁冲剂对实验性胃炎和胃溃疡均有明显的保护胃粘膜作用,其保护作用与甲氰咪胍相似,而明显优于胃舒平。其保护作用不是减少胃酸,而是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胃宁冲剂无毒性,临床患者用药十分安全。  相似文献   
15.
应用心电生理方法,模拟磁铁启闭式短阵猝发刺激(Burst)固有频率起搏器对25例患者进行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疗效观察,结果表明疗效显著(93%)。  相似文献   
16.
对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浅表萎缩性胃炎100例,经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寒、肝郁气滞、脾胃阴虚三型。分别用中药胃宝1、2、3号进行治疗(治疗组),胃宝4号用于对照观察(对照组)。3~6个月治疗组症状疗效为87.5%~91.6%,对照组62.1%,P<0.01,有显著差异。全部病例进行胃镜病理复查,治疗组病理疗效为66.2%,对照组44.8%,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紧急内窥镜检查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静  张小晋 《普外临床》1990,5(3):131-133
  相似文献   
18.
门脉系统分流是治疗门脉高压症最有效的外科措施。其优点不仅机械地引流降低了门脉压力,而且具有免疫学机制。它防止了抗原的产生,这些抗原大量通过肝脏过滤时,可能引起免疫反应,因自家免疫进一步损伤肝脏。当肝尾叶肥大时门腔静脉吻合困难。避免切除肝脏尾叶而应用门静脉与左肾静脉吻合,作者用此法于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两例经手术证实胆石消失的病人。文中指出病人坚持无脂肪饮食对胆石消失起促进作用。胆石由胆道消失可以通过下列三条途径之一:1.通过胆囊小肠瘘管;2.通过溶解;3.通过正常的胆道。作者提出结石从胆囊排入胆囊小肠瘘管,继而随粪便排出,这是已被证实的。梗阻胆囊的结石一般可以通过瘘管到达肠内。有些作者认为妊娠后期暂时的血胆固醇过高,促进胆结石的形成,在产后新陈代谢恢复正常时结石可以溶解。妊娠和分娩引起的人体激素变化比一般过多脂肪饮食易引起奥狄氏括约肌痉挛,因而影响了胆道适当的排空。因此,建议胆石症手术不能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准确估计洛阳地区Rh血型系统Rh表型频率和估算Rh单倍型频率。方法:回顾性统计356041例献血者的RhD检测数据,采用血清学检测10373例RhD阳性献血者的CcEe抗原,Rh基因频率和单倍型频率的计算采用方根法〔1〕。结果:洛阳地区献血者中RhD阳性率为99.54%,其中弱D检出率约为0.02%;阴性率为0.46%,其中Del检出率约为0.03%。Rh抗原基因和单倍型频率为:D:0.9324,d:0.0676,DCe:0.6154,DcE:0.2704,dce:0.0515,Dce:0.0343,dCe:0.0122,DCE:0.0132,dcE:0.0023,DCE:0.0006。弱D以表型Dc-cEe、DCcee为主,Del型以表型DccEe、DCCee为主,RhD阴性献血者表型以dccee、dCcee为主。结论:精确地估算出了献血者中RhD抗原阴性分布频率,并准确计算出RhDCcEe抗原的基因频率和Rh单倍型频率,对一些稀有的Rh弱D型,Del型其D抗原弱表达与C、E抗原有关联。需要制定标准的弱D定型方法和合理的输血策略,来减少抗球蛋白试验对弱D抗原的漏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