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早期总胆红素升高的影响因素及其与UGT1A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以104例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择期TIPS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术后早期总胆红素升高水平分为胆红素升高组和胆红素正常组, 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早期总胆红素升高的影响因素。利用PCR扩增和第一代测序技术对UGT1A1基因启动子区TATA box、增强子c.-3279 T > G、c.211G > A、c.686C > A四个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 logistic回归分析四个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与术后早期总胆红素升高的相关性。结果 104例患者, 胆红素升高组47例, 其中男性35例(74.5%), 女性12例(25.5%), 年龄(50.72±12.56)岁。胆红素正常组57例, 其中男性42例(73.7%), 女性15例(26.3%), 年龄(51.63±11.10)岁。2组患者年龄(t = -0.391, P = 0.697)和性别(χ2 = 0.008, P = 0.9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  相似文献   
22.
背景:由于肝脏既是胰岛素的作用部位,又是相对的免疫特惠区,排斥反应小,肝窦及其小静脉结构还有利于胰岛的居留和生长,可供移植容积大,有利于胰岛的生存,因此肝脏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移植部位。 目的:建立一种经门静脉胰岛细胞肝内移植治疗SD大鼠1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方法:采用文献方法制备SD大鼠胰岛细胞。以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诱导建立SD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经门静脉主干穿刺输注SD大鼠胰岛1 000 胰岛当量1.5 mL;对照组经门静脉主干穿刺输注无血清1640液1.5 mL。术后未给予免疫抑制剂,观察两组大鼠出血量、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所有大鼠均移植成活,门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90%,出血量< 0.5 mL。胰岛移植大鼠血糖降为正常的时间1~6(3.7±1.7) d,移植胰岛存活时间为2~15(8.4±4.1) d。术后2周内实验组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病理结果证实,移植大鼠肝细胞形态、肝小叶结构均正常,肝实质未见坏死灶,血管内无血栓形成;门静脉主干未见狭窄,亦未发生感染,说明胰岛细胞在肝窦内存活并能发挥功能。证实大鼠胰岛经门静脉主干穿刺输注肝内移植是胰岛移植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附睾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 方法总结1例原发性附睾横纹肌肉瘤患者资料并复习文献.患者16岁,发现右阴囊肿物4个月入院.体检:右侧阴囊内4.5 cm×3.5 cm×3.0 cm卵圆形实性肿物,光滑、质硬、无压痛,透光试验阴性,腹股沟未及肿大淋巴结.术前诊断:右附睾炎性结节. 结果 骶管麻醉下行右附睾切除术.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呈小圆形,核小而深染.免疫组化染色:肌红蛋白(++++),肌动蛋白(+++),结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一).电镜下见瘤细胞胞质内较多平行排列的细肌丝,未见肌节样结构.病理诊断:右附睾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患者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术后2个月右阴囊内再次发现肿块,生长迅速并疼痛,考虑附睾肿瘤复发.行右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冰冻切片示切缘无肿瘤细胞,病理诊断:右阴囊横纹肌肉瘤(复发).给予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依托泊苷联合化疗.随访1年,未见复发. 结论 附睾原发性横纹肌肉瘤罕见,进展快,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病理检查.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加辅助化疗和放疗是主要治疗方法,预后好.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双叶筋膜皮瓣转位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对16例骶尾部褥疮患者褥疮创面清创后,应用带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双叶筋膜皮瓣的A瓣转移修复创面,B瓣转移修复继发性创面,B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从而达到供、受区一期修复. 结果 16例皮瓣全部成活,褥疮治愈.术后随访6~24个月发现皮瓣红润,血运可靠,疼痛觉、粗触觉存在,褥疮无复发;皮瓣供区线条状瘢痕愈合,功能形态未明显破坏.从而达到“受区修复好,供区破坏少”的原则. 结论 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双叶筋膜皮瓣血供良好,切取简单,转位灵活方便,是修复骶尾部褥疮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介导siRNA沉默Id-1,观察其对人肝癌HepG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构建合成特异性针对Id-1基因的siRNA慢病毒载体,转染肝癌HepG2细胞系,经半定量RT-PCR鉴定筛选沉默效果最佳的细胞系,于倒置荧光显微镜(×400)下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取细胞浓度为5×106 mL-1的干扰效率最佳的稳定转染细胞系、稳定转染空载体病毒细胞系及正常HepG2细胞系悬液各0.2 mL,分别注射到转染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的裸鼠右腋皮下,每周测量肿瘤体积及裸鼠体质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28 d后处死裸鼠,制作肿瘤组织标本,行常规病理检查,采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肿瘤组织Id-1,ERK1/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及p-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倒置荧光显微镜显示,转染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不明显。经半定量RT-PCR筛选出Id-1基因的siRNA慢病毒载体的最佳细胞系为sh31,与稳定转染空载体病毒细胞系相比,目的基因Id-1的表达降低了80%以上,与未干扰的HepG2细胞相比降低了60%; 转染细胞皮下接种后,转染组最终瘤体大小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半定量RT-PCR显示,转染组肿瘤组织的Id-1及ERK1/2 mRNA分别为(0.389±0.058)及(0.475±0.079),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0.845±0.113),(0.977±0.082)]和空白对照组[(0.917±0.083),(0.978±0.056)](均为P<0.05)。Western-blot检测显示,转染组的Id-1及p-ERK1/2蛋白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 结论 Id-1基因特异性siRN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通过靶向抑制Id-1的表达,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推测Id-1可能通过调节ERK1/2 MAPK信号通路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6.
我国首例成人胰岛细胞肝内移植术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成人胰岛细胞肝内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护理经验。方珐2003年间对一例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3次成人胰岛细胞肝内移植术,术后3年来连续观察移植前后的饮食、血糖、C肽、胰岛素用量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指标,应用各种护理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各种并发症。结果移植后患者饮食不受限制,生长发育良好,胰岛素用量减少到移植前的25%,切口愈合良好,心理健康,掌握了术后自我管理的方法,总结出了个体化的护理经验。结论建立起了成人胰岛细胞肝内移植的一整套护理方法,取得了治疗1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对比观察替比夫定(Ld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青年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106例HBeAg阳性、HBV DNA≥107 拷贝/mL的青年CHB初治患者分为替比夫定(Ld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治疗组(54例)和恩替卡韦(ETV)对照组(52例)。联合治疗组口服LdT 600 mg/d+ADV 10 mg/d,1次/d;对照组口服ETV 0.5 mg/d,1次/d。总疗程4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24、36、48周时乙型病毒性(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复常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疗效,获得较高的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在治疗第12、24、36、48周时两组的HBV 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治疗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24周后明显高于ETV对照组(33.3% vs 13.5%,χ2=5.804、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36周和48周统计学差异更加显著(42.6% vs 15.4%,χ2=9.477、P=0.002;48.1% vs 19.2%,χ2=9.877、P=0.002)。结论 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青年高病毒载量的初治HBeAg阳性CHB患者,不仅获得较高的病毒学应答率和肝功能复常率,与恩替卡韦相比还能获得更高的HBeAg血清转换率。  相似文献   
28.
背景:在瘢痕微血管构筑研究中,目前尚无可靠的瘢痕新生衄管标记物。CD34和CDl05是目前常用来标记微血管密度的种方法,但两者又有各自特点。目的:比较CD34、CDl05两种微血管标记物在病理性瘢痕微血管构筑方面的特征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人正常皮肤、非病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内,CD34、CDl05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阳性染色的微血管的内径、表达面积并分析以CD34、CDl05标记的微血管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与结论:在所有标本内,CD34标记的微血管较为成熟,多表现为分支状、肝窦状及芽孢状,微血管内径平均值为(73.14±13.81)μm:CDl05标记的微血管较为幼稚,多表现为圆形或镶嵌状,部分无管腔,微血管P,j径平均值为(27.91±5.86)μm;作为微血管标记物,CDl05在标记瘢痕新生血管方面优于CD34,CDl05可视作瘢痕新生血管可靠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腮腺基底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瘤的CT特点,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东软CT-C3000 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评价其CT多期动态增强表现特征(强化方式及强化程度),对肿瘤的部位、大小、边缘、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7名患者均为单发肿瘤,6名患者肿瘤位于腮腺浅叶患者肿瘤紧邻包膜下,1名患者肿瘤位于腮腺深叶.7例肿瘤6例呈类圆形,直径多<3 cm;1例呈类椭圆形,均无分叶,肿瘤边缘均光滑.5例肿瘤内见囊变,其中2例肿瘤内见多个小囊变.增强扫描,动脉期,7例肿瘤均匀强化,其中2例薄壁环形强化,且有壁结节,壁结节呈中度强化(强化幅度30~40 Hu);5例瘤体实质部分呈中度强化(强化幅度为19~40 Hu),延迟扫描,壁结节及瘤体实质部分进一步强化(强化幅度为40~72 Hu),强化呈持续渐进性.结论 腮腺基底细胞瘤的CT特点为实质部分呈渐进性强化,肿瘤位于腮腺浅叶,紧邻薄膜,直径多<3 cm,类圆形结节,边缘光滑,瘤体内常有囊变.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甘肃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甘肃省内乡镇学校786名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诊断调查。结果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总焦虑倾向方面的评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留守女生在学习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总焦虑倾向等方面的评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年级学生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总焦虑倾向等方面评分高于低年级学生(P <0.05),在孤独倾向、恐怖倾向低于一年级学生(P <0.05);在留守儿童中,单亲看护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他留守类型儿童,无看护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最差;监护人的文化程度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结论留守儿童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女生、父母均外出、留守时间长、与父母联系次数少、无人看护或祖辈看护、监护人学历低等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此外,留守女童心理健康更容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