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穴位贴敷对过敏性哮喘大鼠行为学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IFN-?)水平的影响,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哮喘模型组)、C组(地塞米松组)、D组(穴位贴敷2 h组)和E组(穴位贴敷4 h组)。以鸡卵白蛋白(OVA)制备大鼠哮喘模型,14 d后各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大鼠治疗前后引喘潜伏期和发作总持续时间变化;采用HE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测血清中IgE、IL-4和IFN-?水平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引喘潜伏期显著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5);病理显示肺组织炎症明显;IgE、IL-4显著升高,IFN-?显著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E组治疗后引喘潜伏期明显延长、哮喘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肺病理组织观察显示穴位贴敷后支气管及肺实质炎性改变显著改善;血清中IgE和IL-4水平显著降低,IFN-?水平显著升高(P0.05)。D组、E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可以通过改善肺组织炎症,减低Ig E、IL-4,升高IFN-?的表达来治疗哮喘,且不同贴敷时间对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去势后大鼠海马结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去势后大鼠海马结构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用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切除双侧卵巢后雌后SD大鼠海马结构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分布的变化,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去势后海马结构NOS阳性神经元分布变化有区域差异性;NOS阳性神经元在下托、海马(CA)一区邻近下托的部分、CA三区、CA四区(CA4)和齿状回(DG)数目明显减少,而在CA二区数目明显明显增多,CA4和DG的NOS阳性神经元平均密度降低,胞体的平均周长和平均截面积都明显减少。结论:雌激素可能通过影响海马结构NOS的表达来影响学习和记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方法对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及平均透析5个月后分别行BAEP测定。结果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BAEP异常率为83.3%,主要表现为Ⅰ、Ⅲ、Ⅴ主波潜伏期(PLa)延长及Ⅰ-Ⅲ、Ⅰ-Ⅴ峰间潜伏期(IPLs)延长;平均透析5个月,患者透析前后比较,透析后Ⅲ、VPLs和Ⅰ-Ⅲ、Ⅰ-ⅤIPLs缩短有显著性意义。结论BAEP的测定及动态观察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听觉神经系统损害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上海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对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业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综合分哲了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业的特点,以及上海加速发展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业所具备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离子导入治疗寒邪偏盛型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寒邪偏盛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给予一般治疗和常规西药(青霉素、阿司匹林、消炎痛)治疗,治疗组同时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浓缩液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在同等条件下治疗。比较2组疗效和抗"O"抗体、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2.7%,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的抗"O"抗体效价、CRP、ES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的下降作用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寒邪偏盛型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白芥子贴膏主要有效成分,以及生/炒白芥子贴膏穴位贴敷后白芥子主要有效成分的透皮率和贴敷部位皮肤结构的改变。[方法] 建立白芥子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探索白芥子贴膏中主要有效透皮成分。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9组(A、B、C、D、E、F、G、H和I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分别贴敷双侧肺俞、脾俞、肾俞穴位,B、D、F、H组用生白芥子贴膏贴敷,C、E、G、I组用炒白芥子贴膏贴敷,各组分别贴敷2 h后取下膏药,B、C组即刻,D、E组2 h后,F、G组4 h后,H、I组22 h后分别处死大鼠,并剪下贴敷处皮肤样品。以质液联用系统(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左侧穴位皮肤样本中主要有效成分的浓度,并计算透皮率;右侧穴位皮肤使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以观察皮肤结构变化。[结果] 各时点(0.5、1、2、4、8、12、24 h)白芥子贴膏均能透过皮肤,而且峰形稳定,峰面积最大的有效成分为芥子碱硫氰酸盐(sinapine thiocyanate,ST)。生白芥子贴膏组(B、D、F组)贴敷处ST透皮率均显著高于同时点炒白芥子贴膏组(C、E、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2 h组(H、I组)ST透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F、H组ST透皮率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G组ST透皮率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与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肺俞、脾俞与肾俞穴位间比较,ST透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贴敷后各组大鼠皮肤组织结构较A组疏松,生白芥子贴膏组(B、D、F组)较炒白芥子贴膏组(C、E、G组)疏松更加明显,其中以生/炒白芥子贴膏2 h组(B、C组)皮肤结构松散最明显,4 h(D、E组)皮肤开始逐渐恢复,22 h(H、I组)皮肤结构较整齐。[结论] 白芥子贴膏主要有效成分为ST,生白芥子贴膏药物有效成分ST的透皮率高于炒白芥子贴膏,并且贴敷处皮肤角质层结构更加疏松,更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及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了解”十二五”以来上海市乡村医生现况以及新时期面临的问题,为推进卫生服务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和制定乡村医生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定性访谈等方法搜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上海市乡村医生存在人员总量较少、队伍年龄老化现象严重、学历水平普遍偏低、执业资格有待提高和各区、县乡村医生收入分配不均衡的现象.结论 上海市应合理增加乡村医生数量,并有效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实行“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模式,提高乡村医生的学历水平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上海市郊区县社区医生结构配置差异.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上海市9个郊区县的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普查,调查截至2014年5月的社区医生配置情况,并采用描述性统计、统计检验及线图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上海市郊区县共有社区医生7 856名,郊区县每千常住人口社区医生数为0.41人,其中崇明县最高,宝山区最低.上海市郊区县每平方公里社区医生数为1.19人,其中闵行区最高,崇明县最低.9个郊区县社区医生在学历和职称分布上均存在差异(P<0.01).结论 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扶持郊区县的社区医生发展:一是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入手,全面提升社区医生待遇.二是要突破人事编制等体制机制限制,鼓励医生下沉郊区社区.三是对郊区县社区医生实行专项优惠政策,稳定优化队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构建体外组织培养模式,观察牙髓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诱导分化的潜力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促进作用。方法获取人第三磨牙牙髓组织,剪碎后与牙本质陶瓷粉(CDP)及2μg/mL TGF-β1混合,将混合物以骨基质明胶(BMG)为载体构建牙髓组织培养模型,在培养3、7、14和21d后,通过HE和组织特异性染色鉴定有无骨-牙本质基质成分形成,免疫组化检测细胞有无牙本质特异性蛋白——牙本质涎蛋白(DSP)的表达。结果牙髓组织经TGF-β1诱导培养后可进一步矿化,甲苯胺蓝和Mallory染色表明在牙髓组织的中心出现骨-牙本质样基质的沉积,免疫组化检测牙髓细胞开始出现DSP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体外牙髓组织培养模型,该模型能维持牙髓细胞的生长和存活,可用于体外对牙髓细胞的诱导分化观察;该模型模式下TGF-β1可明显促进牙髓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诱导潜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鼠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在血清培养基中的自发牙向分化,并对其特异性牙向和骨向分化的相关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方法获取孕16.5d(E16.5d)胎鼠的原代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分别在含血清培养基和添加自血病抑制因子(LIF)的血清培养基中传代培养,观察细胞是否出现成牙本质细胞表型分化,并检测牙向分化表型和维持未分化表型的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单纯血清培养基培养的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可在第4代后自发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表型;而添加10^6 U/L LIF的含血清培养基,可使小鼠牙乳头间充质细胞的未分化表型稳定至第9代。无论细胞是否出现牙向分化,表现成牙间充质细胞特性的Msx1/Msx2、Pax9、Lhx6/Lhx7均有表达;而成牙本质细胞表型分化后尚能检测到DSPP、Sox9、Cbfα1、Osx等启动向矿化组织细胞终末分化的特异性基因表达。结论牙乳头间充质细胞的自发牙向分化模型可作为诱导其他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牙向分化时的阳性对照,其基因表达模式可为研究其他成体干细胞牙向分化后在基因水平上的变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