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111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48篇
预防医学   8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3篇
  3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初步应用血管编码动脉自旋标记MR脑灌注成像技术选择件标记双侧颈内动脉及后循环的血流分布区.方法 使用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方法 对7名健康志愿者和6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左、右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编码进行头部横断而成像和图像后处理,得到来源于上述不同血管的脑血流量(CBF)的灌注分布图,计算7名志愿者的双侧大脑厌、白质及半脑的CBF.比较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流分布结果 与DSA图像的一致性及低灌注区域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T2WI的高信号区域大小.结果 定量测量正常志愿者的半CBF为(32.6±4.3)ml·min-1·100 g-1,脑白质血流最(10.8±0.9)ml·min-1·100 g-1,脑灰质血流量(55.6±2.9)ml·min-1·100 g-1.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流分布异常、侧支循环血流分布与DSA对应良好;所有患者低灌注区域比FLAIR T2WI显示的高信号区域范围更大.结论 血管编码动脉自旋标记MR脑灌注成像可以无创地定性并定量不同血管来源的脑血供.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术后移植物组织学表现特点,总结ACL移植物组织学转归规律。方法以2017年3月—12月应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单束重建ACL术后4年以上、因移除胫骨端内固定物行二次关节镜探查,并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关节镜下对移植物滑膜及血管覆盖、移植物张力、移植物容量及纤维再撕裂情况评分,将患者分为塑形良好组(good remodeling group,GRG),总分为4~6分;塑形不良组(poor remodeling group,PRG),总分为1~3分。镜下取移植物体部中央标本,分别行光镜观察(细胞形态、血管分布)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合成代谢、胶原纤维分布)并评分。以同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且年龄60岁患者的正常ACL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共18例二次关节镜探查患者纳入研究,关节镜下移植物评分为2~6分,平均4.7分;其中GRG组11例、PRG组7例。对照组9例。光镜下观察示,PRG组血管分布及细胞形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GRG组(P0.05);GRG组与对照组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示,PRG组胶原纤维分布评分较对照组及GRG组明显降低,但细胞合成代谢评分明显增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G组细胞合成代谢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胶原纤维分布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L重建术后自体腘绳肌腱移植物塑形稳定期,关节镜下评估为塑形良好的移植物在光镜下其组织学结构更接近于正常ACL,但其超微结构特点与正常ACL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3.
老年患者浅小静脉穿刺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士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我院从1985年以来对收治的老年病人选样四肢浅小静脉,采用向心方向、逆心方向二种方法穿刺,并对其中一千例次进行了观察总结,现将其具体情况介绍于下。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4.
20 0 2年 1月以来 ,我们对静脉输液拔针手法进行改进 ,经临床观察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方法输液完毕时 ,操作者左手拇、示指反折输液针尾后 1cm处小软管 ,将针柄抬高 10~ 15° ,棉球顺血管走向纵向按压针眼上部 ,拔针 (按压 5min病情轻者病人手指按压、压力适中 ) ,协助病人穿刺侧肢体上举 1~ 2min ,然后旋紧调节器 ,左手示、中指夹住反折处 ,右手取下输液瓶及输液器 ,把输液针头与输液器分离 ,针头放回污物筒时松开左手反折处。2 优点改进后与传统方法比较。 (1)反折输液针尾后小软管、上举穿刺侧肢体均可形成一定压力 ,促进血液…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MEK-8222k血细胞分析仪的主要性能。方法通过本底检测、准确度、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及WBC分类的重复性、正确度、异常标本的报警等试验对MEK-8222k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进行验证。结果 MEK-8222k血细胞分析仪的本底值低,WBC、RBC、Hb、HCT、PLT的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在允许范围以内,携带污染率低,准确度高,线性范围良好,WBC分类与显微镜分类的相关性随细胞种类有差异。结论 MEK-8222k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各方面性能良好,符合实验室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要求,适用于临床血细胞分析的检验。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抗核抗体(ANA)与抗核抗体谱(ANAs)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抗体。结果在SLE组中,ANA阳性率为94.2%,抗nRNP/Sm抗体阳性率为41.7%,抗Sm抗体阳性率为35.0%,抗SSA抗体阳性率为76.7%,抗SSB抗体阳性率为26.7%,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22.5%,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为32.5%,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为17.5%,抗核糖P蛋白抗体阳性率为33.3%;SLE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各项结果相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有助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恶性克隆造血系统疾病,尚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地西他滨是目前治疗MDS的优先用药,在国内已开始应用.我院对1例老年MDS患者应用地西他滨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8.
整体护理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一种较新型的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是对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挑战,同时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但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求护理人员熟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和不适症状的临床表现。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微创优点明显,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下床早、住院时间短、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利用模拟机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进行位置验证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模拟机观察比较85例接受PICC穿刺的肿瘤患者的导管位置,并据此建议护士对PICC导管进行较位。结果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上段9例(10.59%),上腔静脉中段43例(50.59%),上腔静脉下段24例(28.24%),右心房2例(2.35%),颈外静脉3例(3.52%),其他部位4例(4.70%)。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9.41%。二次置管成功率为100%。结论利用模拟机对PICC导管进行位置验证可以观察导管位置,并建议护士及时对导管进行较位,还可以对化疗患者的PICC导管位置进行跟踪观察,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0.
糖尿病重症脑梗死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2型糖尿病重症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3~4d后予鼻饲流质,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2周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营养状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除外上消化道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保持2型糖尿病重症脑梗死患者正常营养状态并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