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目的通过基于快速自旋回波的功能磁共振序列,检测电刺激健康成人小腿前外侧皮肤时引起腰髓内神经元活动的激活特征;同时,对比横轴位与矢状位的激活信号特征,验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腰髓方面研究的可行性及重复性。 方法使用GE 1.5T Signa MR扫描仪及八通道标准脊髓(CTL)线圈用于发射和接受射频(RF)脉冲。12名健康志愿者,男性、女性各6名,年龄23~27岁,平均(25.00±1.13)岁。使用电针刺激仪,以断续脉冲(20Hz),刺激右侧小腿前外侧区皮肤,采用组块设计方法,即R1-S1-R2-S2-R3-S3-R4。利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分别采集横轴位与矢状位的功能磁共振图像。使用SPM8软件获得静息态和刺激态图像差异间的t检验图,阈值P=0.01,设置激活聚类数为0。对矢状位不同脊椎节段内激活像素数及信号强度变化百分比改变使用非参数K相关样本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用非参数Wilcoxon配对检验对矢状位-轴位上分别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除2名志愿者因运动幅度过大被排除外,余下10名志愿者相应脊髓节段内均检测到激活信号。矢状位上,激活信号主要位于T12(10/10)椎体水平,且信号强度变化百分比主要集中于0.0%~2.0%,T11(2/10)、L1(3/10)椎体水平亦检测到少许激活信号。横轴位上,激活信号主要位于刺激同侧脊髓灰质背侧区(7/10),对侧脊髓灰质背侧区(5/10)及双侧脊髓灰质腹侧区(3/10)也可观察到少许激活。T12椎体水平,横轴位与矢状位的平均激活像素数间比较(Z=-1.825,P>0.05)及横轴位与矢状位的平均信号强度变化百分比间比较(Z=-1.376,P>0.05)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利用1.5T超导MR研究腰髓功能磁共振成像是可行的,且激活信号存在一定的特征,主要位于T12椎体水平,并具有一定的重复性;不同方位腰髓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82.
磁共振波谱(MRS)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氢谱(1H)和磷谱(31P)的研究日趋增多,分析小结构和代谢物空间分布的磁共振波谱成像(多体素波谱)目前已成为磁共振波谱的又一研究热点.就磁共振波谱在腹部器官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的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脑皮层厚度及不同皮下核团体积结构改变。方法本研究选取27例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及与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的21例正常对照组,通过3.0T MR扫描仪获取3D-T1WI图像,使用Freesurfer软件对两组间结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评估糖尿病患者大脑皮层厚度及19个不同皮下核团体积结构改变。结果皮层厚度指标T2DM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额顶叶部分脑区皮层厚度有减低趋势;皮下核团T2DM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左侧苍白球、丘脑体积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皮下核团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对早期不伴认知功能障碍T2DM患者皮层厚度及皮下核团体积的结构探索,对评估糖尿病早期其脑损害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的MRI表现并分析、总结,以此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并分析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的1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的MRI影像特点,包括病变的位置、形态、信号和结构特点.结果 12例患者MRI均表现为前交叉韧带T1WI呈稍低信号、PDWI呈稍高信号,韧带结构完整,形态弥漫性肿胀、...  相似文献   
85.
1987年11月9日~12日在广西桂林召开了中华神经外科学会第一届年会。会议主要讨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有关诊断、治疗以及基础研究等问题。会议共收到论文450余篇,现简介如下: 脑膜瘤:北京、苏州、吉林、郑州等地报告了术前行颈外动脉选择性栓塞以阻断肿瘤的颈外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比较穴位刺激与非穴位刺激的正常颈脊髓对针灸信号效应特征,初步探索脊髓针灸效应的作用机制,为探索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和方法.方法:16名健康志愿者按要求随机分成2组(每组8名)分别进行电刺右手合谷穴位和伪穴位,采用“静息-任务刺激-静息”的时段设计模式,共4次刺激,5次静息,各长35 s.获得的fMRI信号用AFNI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到激活信号与解剖信号的叠加图、激活信号值曲线.结果:神经功能激活区域大部分位于高位与低位颈脊髓平面,主要集中于C5~T1和C2~C3;5位志愿者在C2、C3、C5与C6平面脊髓前角出现神经功能激活;同时在C2、C5及C6平面对侧脊髓后角出现神经功能激活.电刺伪穴位组的脊髓fMRI激活结果:神经功能激活区域主要集中于C5~T1,高位颈脊髓未发现神经功能激活区;激活部位主要位于同侧脊髓后角.结论:利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脊髓功能核磁共振技术能检测电刺合谷穴及其伪穴位时正常脊髓功能变化的信号,穴位刺激能引起更广泛的脊髓激活区域,高位脊髓激活区可能是针灸经络的特定激活区域;使用1.5T医用核磁共振机和常规颈线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脊髓功能核磁共振成像能检测到受损脊髓对电刺合谷穴时的神经信号,有助于评估脊髓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γ-氨基丁酸(GABA)是维持正常脑功能的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谷胱甘肽(GSH)是主要的抗氧化剂同时对活性氧分子的解毒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双量子相干滤波脉冲序列技术在体检测GABA和GSH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磁共振频谱(MRS)技术非介入在体检测脑内代谢物是一种无损检测的方法。同时利用磁共振扫描仪的点分辨自旋回波(PRESS)定位方法,结合双量子相干滤波技术对γ-氨基丁酸(GABA)和谷胱甘肽(GSH)浓度进行在体检测。结果:GABA和GSH在人体的相对浓度很低以及与其他信号的重叠,用传统的技术很难检测到。实验证明经过优化的双量子相干方法可以在单次激发中鲁棒性地抑制其它信号(如胆碱、肌酸和天门冬氨酸),更好地获得GABA和GSH检测信号。结论:本文描述了多量子滤波(MQF)技术和双量子相干(DQC)滤波机制,从定位序列及读出脉冲设计、滤波梯度校准、相位校准三个方面,综述了DQC滤波脉冲序列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双量子滤波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展望了MRS中双量子相干滤波技术在临床医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