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及LCModel后处理软件定量检测孤独症患儿双侧基底节区代谢物特征并与正常发育儿童进行对比。材料与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3例孤独症患儿和14例正常发育儿童基底节区进行磁共振波谱采集,利用LCModel软件对波谱数据进行后处理分析。结果相对于正常发育儿童,孤独症患儿双侧基底节区Glx、Glu和Cho的绝对浓度以及Glx/Cr、Glu/Cr和右侧基底节区Cho/Cr比值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孤独症患儿双侧基底节区NAA绝对浓度较正常发育儿童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A/Cr较正常发育儿童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孤独症患儿双侧基底节区MI绝对浓度和MI/Cr值较正常发育儿童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孤独症患儿基底节区存在代谢异常,基底节区Glx、Glu和Cho浓度的增高以及NAA/Cr的降低可能与孤独症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方法观察由皮质下微血管病变导致的脑室周围白质脱髓鞘(PWMH)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与关键部位单发梗死(SSI)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灰质萎缩的差异。方法 根据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收集24例具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患者,根据MRI结果将其分为PWMH组(n=14)和SSI组(n=10);另选同期16名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正常、脑实质内未见明显梗死灶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行高分辨力结构MR扫描后进行VBM分析,比较组间灰质体积的差异。结果 与SSI组相比,PWMH组双侧额叶及颞叶灰质体积明显缩小,以双侧颞叶明显,左侧颞叶萎缩体素差为4086个,右侧颞叶为4154个,左侧额叶为1718个,右侧额叶为1141个。结论 PWMH患者与SSI患者具有不同的灰质萎缩特点。PWMH与神经退行性改变具有相似的灰质萎缩特点,提示该类型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可能合并或继发于神经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氢谱(1 H-MRS)和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研究大肠癌(CRC)粪便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9.4T 1 H-MRS技术检测13例健康者和13例CRC患者的粪便上清代谢物,所得数据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PLS-DA)进行模式识别,确定CRC组和健康组的粪便差异代谢物,比较2种模式识别的判别能力.结果 CRC组和健康组粪便1H-MRS存在明显差异.CRC组中的短链脂肪酸、天冬酰胺、甲醇、葡萄糖的含量较健康组明显降低,而乳酸、甘油的含量则明显升高.PLS-DA模式识别方法明显优于PCA法,可以有效区分2组代谢物,模型解释了89.5%的Y变量,预测能力达到81.7%.结论 CRC组和健康组粪便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高分辨1H-MRS结合PLS-DA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是研究CRC粪便代谢物的有效手段,为CRC的早期筛查提供了有价值的分子水平的代谢信息.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T2W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探测cuprizone(CPZ)诱导的C57BL/6小鼠脑白质脱髓鞘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CPZ诱导的脑白质脱髓鞘损伤是否具有区域选择性。材料与方法 C57BL/6小鼠各10只,分别喂养常规饲料(正常组)及喂养均匀混有0.2%CPZ的饲料(CPZ组),4周后进行T2WI及DTI检查(所有检查均在安捷伦7.0 T动物MR仪上完成)。利用体视觉分区分析法对脑白质区标准化T2信号强度(相应部位T2信号强度与侧脑室信号强度之比)、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值)、平均扩散率(MD)、轴向扩散系数(AD)及径向扩散系数(RD)进行测量。感兴趣区(ROIs)包括大脑皮层(CTX)、海马(HP)、尾状核(CP)、丘脑(TH)。上述5组数据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PZ组标准化T2信号强度在大脑皮层、海马、尾状核出现明显下降(P〈0.01),在丘脑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119)。CPZ组大脑皮层、海马、尾状核FA值明显下降(P〈0.05),丘脑FA值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178)。在FA值出现明显下降的三个部位(大脑皮层、海马以及尾状核),MD值及径向扩散系数RD均出现明显升高(P〈0.05);轴向扩散系数AD均呈下降趋势,但仅在大脑皮层出现明显下降(P〈0.05)。结论基于7.0 T的扩散张量成像对探测CPZ诱导的C57BL/6小鼠脱髓鞘损伤均十分敏感,能反映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另外,大脑皮层、海马以及尾状核较丘脑对CPZ的诱导可能更敏感。研究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相对于轴向扩散系数的下降,此动物模型FA值的下降更依赖于径向扩散系数的升高。  相似文献   
75.
目的 通过9.4T MRS离体检测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疾病过程中的代谢物变化,探讨MRS早期诊断此病的生物学标识。 方法 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4个亚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6只。对实验组小鼠分别连续注射D-半乳糖和亚硝酸钠30天、40天、50天及60天,对照组小鼠连续注射生理盐水60天,各组注射药物结束后行水迷宫测试并处死小鼠取其双侧海马。利用9.4T MRS观察右侧海马代谢物变化;对左侧海马行病理组织学染色。 结果 MRS显示对照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为(30.37±2.88)μmol/L, 谷氨酸(Glu)为(39.98±4.67)μmol/L; 40天实验组亚组NAA及Glu分别较对照组降低60.36%和72.36%(P<0.01);50天亚组NAA及Glu较40天亚组有所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60天亚组NAA及Glu再次降低。肌醇在对照组与实验组间变化无明显差异。水迷宫结果示60天亚组小鼠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病理组织学染色示60天亚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缺失、神经纤维缠结及老年斑形成。 结论 MRS可检测AD病变过程中代谢物变化。NAA及Glu早期降低可能是早期诊断AD的生物学标识。  相似文献   
76.
磁共振频谱(MRS)是一种利用磁共振原理和化学位移作用对一系列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进行分析的方法.目前MRS的应用以1H谱最为广泛,其频谱技术已由单体素发展为三维多体素(3DCSI)扫描,为临床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的信息.就应用多体素磁共振频谱技术定量检测脑代谢物绝对浓度的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7.
小脑既往被认为只参与了机体的运动和平衡调节,近年研究发现,小脑还参与了认知、情感、行为等脑部高级生理功能的调节过程,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等临床常见精神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本文拟就相关精神疾病的小脑影像学研究成果做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基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验证体模,分析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CT密度转换曲线在IMRT剂量验证中的影响,并加以校准.方法 利用CT电子密度体模刻度计划系统中的CT密度转换曲线,取12例鼻咽癌患者的IMRT计划,分别移植至IMRT验证体模,计算剂量分布,并于剂量均匀处放置测量点,利用电离室测量出其实际剂量.将I...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视神经损伤64排CT检查及多平面重建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7例视神经损伤患者行层厚0.625mm,间距0.625mm的视神经横轴位64排CT扫描,并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重建层厚1mm,间距1mm的轴位、准矢状位及冠状位,对视神经损伤的CT表现进行联合分析。结果 64排CT轴位显示视神经损伤125例,准矢状面显示视神经损伤123例,冠状面显示视神经损伤121例。合并眼眶壁骨折169例,视神经管骨折97例,眼外肌损伤157例,眼球破裂87例,异物残留74例,球后积血36例。结论 64排CT检查可清楚的显示视神经损伤的部位及影像特征,进行准矢状位及冠状位重建可提高视神经损伤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外生型肝癌(P-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血供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P-HCC患者TACE治疗前后血管造影表现,总结其血供特点.结果 39例TACE术前血管造影发现有70支动脉参与供血,以39支(56.0%)肿瘤所在肝叶动脉供血为主,23例(59.0%)伴有31支(44.0%)肝外寄生性血管.TACE治疗前有无寄生性血管和肿瘤直径有相关性(x2=164.00,P<0.001),与部位无相关性(x2=7.358,P=0.061).TACE治疗后所有血管造影发现有131支动脉参与供血,31例(79.5%)伴有肝外寄生性血管;其中肝内动脉53支(40.5%),肝外寄生性血管78支(59.5%),新增寄生性血管47支,呈逐渐增多(x2 =4.278,P=0.039).TACE术后肿瘤易由近邻血管获得寄生性供血.结论 P-HCC肿瘤TACE治疗前后血供以肝动脉为主,肝外寄生性血管为辅.寄生性血管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其血供丰富,来源以就近为原则.TACE治疗后易形成新的寄生性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