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7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目的分析接受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方案化疗的胃癌患者心脏毒性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及联合或者不联合紫杉类药物对其的影响。 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化疗科连续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中接受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方案化疗的患者,分析其心脏毒性发生情况以及联合或不联合紫杉类药物时心脏毒性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将出现严重心脏毒性的患者采用1:2的比例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与无严重心脏毒性者进行匹配,匹配因素为年龄,采用Logistic后退法回归分析,探寻严重心脏事件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研究共纳入128例患者,接受化疗1~18周期,中位接受化疗6周期。共38例(29.7%)患者发生心脏毒性事件,12例(9.4%)发生严重心脏事件,2例(1.6%)死于心脏毒性。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紫杉类与联合铂类的两种方案间,各级别心脏毒性及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SM法匹配年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严重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态评分(ECOG PS)≥2分(OR=9.795,95%CI:1.283~74.772,P=0.028)和≥3度中性粒细胞减少(OR=8.374,95%CI:1.183~59.279,P=0.033)。 结论ECOG PS≥2分和≥3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是进展期胃癌患者发生化疗相关严重心脏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未发现紫杉类药物与铂类药物在心脏毒性发生率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2.
103.
泰索帝 (多西紫杉醇 )属于紫杉类抗肿瘤药物 ,对多种实体瘤有效。临床证明尤其对复发转移晚期乳癌有较好疗效。泰索帝每周给药方案与常规每 3 -4周给药方案相比 ,患者耐受性好、骨髓抑制轻 ,现将我科 1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病例 女性 ,3 7岁。左乳癌术后一年半 ,淋巴结转移 11/11,辅助CEF化疗、放疗、TAM内分泌治疗后 ,全身广泛转移曾行DDP、NVB、MPA等解救治疗 ,因病变未控 ,于 1999年 10月住我科。检查 :重度贫血貌 ,卡氏评分 (KPS) 5 0分。血红蛋白 (HGB) 48g/L ,血小板 (PLT) 2 1× 10 9/L ;双侧髂后上棘骨…  相似文献   
104.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1%,已经超过10%的国际老龄社会标准,老龄人口已达1.43亿。老年肿瘤成为老年人群的高发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5.
背景:近年来大量研究关注脐血细胞可能对肿瘤细胞有杀伤和抑制作用,人们尝试利用脐血细胞移植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这为临床医生们提供了抗癌的新途径。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与肿瘤细胞体外共培养后,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流式检测细胞表面Marker表达,将单个核细胞与胃癌细胞进行共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两种细胞共培养后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了乳酸脱氢酶法检测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找出抗肿瘤细胞效果最好的效靶比。 结果与结论:加入脐血的贴壁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2 d后,肿瘤细胞的脱落明显,贴壁细胞实验组肿瘤细胞排列不规整,细胞密度低。酸脱氢酶法显示部分脐血贴壁细胞确有较强的抗肿瘤能力,但个体间抗肿瘤的能力差异较大,最大可相差4倍。脐血单个核贴壁细胞对肿瘤细胞有直接的杀伤作用,其最适的效靶比为2:1。  相似文献   
106.
身为一名乳腺肿瘤专科医生,深深意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现在特为乳腺癌患者送上几句叮嘱。病情评估最首要治疗乳腺癌,就如同行军打仗,摸清敌情永远是获胜的第一步。当发现乳腺上有异常肿物,进行穿刺活检,确诊了乳腺癌后,对于乳腺癌的整个  相似文献   
107.
 抗血管生成药物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和研究热点。该类药物如贝伐单抗、舒尼替尼、索拉非尼、拉帕替尼等也被临床用于治疗乳腺癌,显示出一定疗效,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索从石蜡包埋乳腺癌样本中提取总RNA的质量和产量,并检测其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保存时间1~17 a不等的人乳腺癌石蜡组织样本153例,取5 μm厚切片1~15张,用Roche和Ambion两种试剂盒提取总RNA.采用随机引物将mRNA反转录为cDNA,SYBR Green Ⅰ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ACTB、GAPDH、RPLPO和GUSB管家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53例标本总RNA浓度在3~375 ng/μl范围,总产量0.18~18.5 μg,A260/280值在1.32~2.07范围,RNA琼脂糖凝胶电泳片段弥散在100~1 000 bp之间.81例样本的4个管家基因的平均Ct值在24~30范围,随着样本保存时间的延长,Ct值也逐渐增加.结论 从石蜡包埋样品标本中提取的RNA产量及质量可满足实验的要求,总RNA有所降解,但可以进行目的 基因mRNA的检测, 保存10 a以上的样本也能够进行基因表达研究,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卵巢去势药物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者资料。患者应用阿那曲唑 1 mg,每日1次, 连续口服4周为1个周期;戈舍瑞林 3.6 mg, 每28 d注射1次。所有患者按期评价疗效并分析预后。结果 临床获益率为52.4 %(23/4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PFS)为8.3个月(95 % CI:5.3~11.2个月)。按治疗前是否接受过解救化疗分组,未接受解救化疗组(21例)PFS优于接受过解救化疗组(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9个月比5.8个月,P=0.048)。结论 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对绝经前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肯定,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案;对于激素依赖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可以推荐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评价孕激素类药物解救治疗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s)耐药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 87例接受孕激素类药物解救治疗AIs耐药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 对临床疗效、影响疗效的因素以及不同孕激素类药物疗效差别等进行了分析。  结果  87例孕激素类药物解救治疗第三代AIs耐药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临床获益率21.8%,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3.0(2.5~3.5)个月。第三代AIs解救治疗是否获益与孕激素类药物PFS无关(P=0.796), 第三代AIs未获益者后接受孕激素类药物解救治疗仍然有22.8%患者临床获益。两种孕激素类药物甲羟孕酮、甲地孕酮有效率、临床获益率、PFS无差异(P=0.595, 0.737, 0.66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孕激素类药物PFS与术后病理分型、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年龄、ER/PR状态、Her-2状态、是否接受辅助治疗等因素均无关相关性。  结论  孕激素类药物是解救治疗芳香化酶抑制剂(AIs)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的重要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