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用8种生物素标记的凝集素,对44例急性白血病细胞进行亲和细胞化学标记。发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在花生凝集素受体、荆豆凝集素受体及大豆凝集素受体表达方面存在明显区别,说明不同亚型的急性白血病细胞上的糖基表达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2.
抗凝血酶Ⅲ(ATⅢ)——一种由肝脏合成的α_2球蛋白,是血液中最重要的抗凝血成分,肝病时合成减少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时消耗增加均使血浆ATⅢ水平降低。目前,ATⅢ含量及活性减低已被用作诊断DIC的一项实验室指标。对于白血病患者的  相似文献   
8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内血小板破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4.
人白血病细胞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建立和监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建立三种白血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 (SCID)小鼠模型 ,探讨人体白血病细胞在 SCID小鼠体内的不同的生物学行为。 方法 在 SCID小鼠腹腔或静脉分别接种 5× 10 6 ~ 1× 10 7个 HL - 6 0、CEM、K5 6 2三种白血病细胞 ,应用 PCR、RT- PCR、流式细胞术、组织病理监测和追踪 SCID小鼠的外周血、骨髓、肝脏、脾脏的三种白血病细胞。 结果 白血病细胞 HL - 6 0、CEM、K5 6 2经过静脉或腹腔途径均可植入 SICD小鼠体内 ,形成典型白血病模型 ;CEM白血病细胞增殖和浸润最广泛。腹腔注射常能展现瘤块生长 ,生存周期比静脉注射短。 结论  SCID小鼠中白血病增殖和浸润程度反映了白血病细胞生物特性 ,可以做为人体白血病及瘤块模型  相似文献   
85.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浆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i、PAI、FPA检测的临床意义(附1例报告)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辛碧珍张学敏吕联煌D-二聚体(D-dimerD-Di)、纤溶酶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  相似文献   
86.
87.
出血是急性白血病(以下简杯急白)常见的临床表现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大约有50%的急白患者,出血是首发症状,有15~20%因出血死亡。探讨急白止血功能的异常,对提高急白的缓解率和降  相似文献   
88.
血液病念珠菌感染基因扩增检测技术建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针对血液病真菌感染日益严重趋势,建立念珠菌基因扩增技术并应用于临床。方法 本研究应用Lyticase破真菌壁提取DNA,采用二对引物分别对白色念珠菌EO3 125bpDNA和念珠菌细胞色素P450 L1A1 243bpDNA进行基因扩增;并分别对白色念珠菌标准株、临床样本株、其他念珠菌和不同细菌菌株进行基因扩增特异性比较,同时应用该技术检测血液病患者痰液和血液中念珠菌。结果 基因扩增显示EO3 125bpDNA只有标准株和临床样本白色念珠菌阳性,细胞色素P450 L1A1 243bpDNA具有念珠菌种的特异性,临床血液和痰液标本检测阳性率显著提高,与临床病情一致。结论 血液病念珠菌感染基因扩增技术敏感性、特异性显著增强,而且耗时显著缩短,临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9.
我们应用PCR、DNA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对30例成人急性白血病(AL)及53例儿童AL患p16基因外显子1,2进行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研究.旨在对比分析成人与儿童ALp16基因的失活情况及其与AL的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90.
大黄素抑制HL-60/ADR耐药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探讨中药大黄素(emodin)对人白血病耐药细胞株HL-60/ADR的增殖、凋亡影响及其相应的可能作用机制。采用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集落培养法观察大黄素对HL-60/ADR克隆形成的影响;细胞周期分析、线粒体跨膜电位检测、Caspase-3酶活性检测、Annexin V FITC/PI法、TdT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分析凋亡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黄素作用后不同时间段bcl-2、c-myc mRNA及Bcl-2、c-Myc、Caspase-3前体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黄素对HL-60/ADR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较低浓度大黄素即可抑制HL-60/ADR细胞集落形成,IC50值为5.79μmol/L。细胞周期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40、80μmol/L浓度组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比率明显增高(p<0.01),G2/M期细胞比率降低(p<0.01),而20μmol/L浓度组细胞周期改变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各浓度组均检测到典型的亚二倍体峰(凋亡峰)。大黄素作用12小时HL-60/ADR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Annexin V FITC/PI法检测到早期凋亡细胞,作用24小时caspase-3酶活性显著升高,作用48小时TUNEL法检测到晚期凋亡细胞,细胞凋亡率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大黄素作用HL-60/ADR细胞不同时间段,bcl-2、c-myc mRNA和Bcl-2、c-Myc、Caspase-3前体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调,并呈时间依赖性。结论:大黄素能够有效抑制HL-60/ADR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bcl-2、c-myc表达水平下调,线粒体跨膜电位水平降低和caspase-3激活可能参与了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