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为研究两种呋塞米制剂的血浆呋塞米浓度变化情况。方法日本大耳兔分别用呋塞米制剂Ⅰ、Ⅱ灌胃,在灌胃后15、20、60、90、120、180、240min分别采集兔血浆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兔血浆样品中呋塞米含量。结果血浆呋塞米含量在0.2~5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呋塞米制剂Ⅰ在服用后15min内血浆呋塞米浓度即达到峰值,其后迅速下降。而服用呋塞米制剂Ⅱ后兔血浆中呋塞米含量基本保持稳定,维持在1.2mg/L左右的水平。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用以检测动物血浆中呋塞米含量;相比于呋塞米制剂Ⅰ,呋塞米制剂Ⅱ是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52.
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高脂模型动物选择、高脂血症动物模型获得途径两方面入手,列举了多种适合高脂血症造模的实验动物和造模方法.详细介绍了目前最常用高脂模型的造模法--喂养法,并对高脂血症的转基因动物模型的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对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瑞安市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三院)手外科收治的80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38例)给予指背筋膜皮瓣治疗,观察组(42例)给予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治疗方法。对患者随访1个月、6个月,观察手指外观、皮瓣成活率、手指功能。 结果 术后1个月,观察组手指外观与功能评分分别为(16.5±2.7)分和(15.8±3.4)分,高于对照组的(12.8±2.4)分和(13.6±3.2)分,P<0.05;术后6个月,手指外观与功能评分分别为(18.5±2.4)分和(18.7±3.3)分,高于对照组评分和1个月时评分,P<0.05;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优良率为97.6%(41/42),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81.5%(31/38),P<0.05;观察组手指感觉、血液循环、恢复工作情况评分[(33.5±4.2)分、(26.4±4.3)分和(34.5±4.8)分]均高于对照组[(22.3±3.8)分、(16.9±4.5)分和(28.9±4.9)分],P<0.05。 结论 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更为适合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改善软组织缺损手指外观,恢复手指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利用OPG/RANK/RANKL系统比较研究前肢畸形WHBE兔骨代谢特征。方法 取健康WHBE兔、健康日本大耳白兔、前肢畸型WHBE兔各10只,分为3组,标记为HWR、HJR和FMWR组。用X射线机所拍摄X-线片观察各组兔前肢尺桡部形状并测定平均灰度值;通过骨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对前肢骨组织进行微观形态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OPG、RANKL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OPG/RANK/RANKL蛋白在血清和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与HWR和HJR组比较,FMWR组兔前肢尺桡部呈异常弯曲状,骨皮质明显变薄,X-线片所示灰度值显著低于HWR组(P<0.05)。FMWR组兔在肝脏RANKL基因表达水平和RANKL/OPG mRNA比值(P<0.01),血清RANK、RANKL蛋白含量及RANKL/OPG比值(P<0.05, P<0.01),骨组织RANKL蛋白表达阳性指数及RANKL/OPG比值(P<0.05, P<0.01)等指标上均显著高于HWR组和HJR组。与HJR组比较,HWR组兔肝脏OPG和RANKL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 P<0.01)。结论 前肢畸形WHBE兔存在骨质量下降、骨组织受损现象,RANKL/OPG比值明显升高,骨代谢紊乱是其骨骼发生畸形的主要原因。与日本大耳白兔在RANKL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品种差异可能是WHBE兔对前肢畸形易感的诱因。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端侧吻合动脉行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端侧吻合动脉行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21例患者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缺损面积2 cm×2 cm~10 cm×7 cm,皮瓣切取面积3 cm×3 cm~11 cm×8 cm。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10个月。21例皮瓣均顺利成活。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色泽与受区皮肤相似,无明显臃肿、畸形。受区肢体红润温暖,无肢体供血不足发生;供区肢体血运良好,皮肤红润,张力正常,无疼痛怕冷。15例供区直接缝合,留线性瘢痕,6例供区游离皮片移植,成活良好。结论采用端侧吻合动脉行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血管通畅率高,皮瓣成活率高,皮瓣外观良好,受区和供区损伤小,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开放血流法在肾肿瘤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60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9.57±11.18)岁;平均肿瘤直径(4.40±0.93) cm;背侧40例,腹侧20例。肾动脉早期开放血流法简要手术过程:①肾动脉阻断下,切除肾肿瘤,缝合肾创面血管及集合系统;②肾动脉解除阻断(开放血流)下,缝合关闭肾外层创缘。结果:60例肾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其中28例患者采用肾动脉早期开放血流(早期开放血流组),32例患者采用传统肾动脉全阻断(传统全阻断组)。两组肾肿瘤患者基线特征相关指标(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R.E.N.A.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开放血流组和传统全阻断组术中平均手术时间[(103.93±29.86) min vs.(105.00±26.27) min]和术后住院天数[(6.35±1.14) d vs.(6.49±1.02)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早期开放血流组平均出血量多于传统全阻断组[(107.14±28.53) ml vs.(83.44±31.38) ml,P0.01],但两组患者均无输血事件发生。早期开放血流组热缺血时间显著低于传统全阻断组[(14.89±4.21) min vs.(21.84±4.30) min,P0.01]。术后传统全阻断组出现1例出血并发症,两组均无切缘阳性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随访中,两组肾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肾动脉早期开放血流法,显著缩短肾部分切除术的热缺血时间,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柴茵丹参汤对利福平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福平灌胃制备大鼠肝损伤模型,同时给予柴茵丹参汤煎剂.21天后分别检测大鼠血清ALT活性、血清和肝组织MDA含量、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柴茵丹参汤可抑制利福平引起的血清ALT活性升高(P<0.01);减轻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点状坏死及炎细胞浸润;减轻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使肝细胞内小脂滴减少;但对血清及肝组织MDA含量升高无明显改善.结论:柴茵丹参汤对利福平肝损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8.
张新  吕建敏  郭玉美 《护理学报》2006,13(11):36-37
对72例饮食呛咳的老年患者,由专人负责,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对患者评估分级,其中32例3级,24例4级,16例5级。根据分级给予鼻饲或喂食护理,结果本组仅1例因饮食呛咳引起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认为要专人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保证评估标准一致;对饮食呛咳的老年患者,加强饮食指导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9.
用油酸和脂多糖 (L PS)尾静脉注射 SD大鼠 ,建立急性肺损伤 (AL I)模型 ,将肺组织进行 NF- k B P6 5免疫组化染色和 NF- k B P6 5 m RNA原位杂交检测 ,观察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细胞中转录调节因子 NF- k B P6 5的表达。免疫组化显示 ,正常组大鼠肺组织中部分细胞浆呈浅染色 (棕色 ) ,偶见肺巨噬细胞核着色 (棕色 )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细胞浆及胞核内见分布均匀的棕色颗粒 ,明显多于正常组 ,且绝大多数已进入胞核 ,表明NF- k B P6 5已活化。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细胞浆内有大量的棕色颗粒 ,呈无规则的丝状、团…  相似文献   
60.
目的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成人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后桡骨短缩的危险因素,从而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行保守治疗的成人桡骨远端骨折,经筛选后符合要求的共137例,其中发生桡骨短缩36例,男7例,女29例;平均年龄(58.33±14.06)岁;骨折类型:A型8例,B型16例,C型12型。无明显短缩101例,男23例,女78例;平均年龄(52.49±12.79)岁;骨折类型:A型48例,B型34例,C型19型。对以上病例,收集其年龄、性别、BMI、受伤至复位时间、骨折类型、固定方式、负荷时间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桡骨短缩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1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受伤至复位时间、骨折类型、过早负荷对桡骨短缩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成人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后桡骨短缩的危险因素分别是年龄[OR=1.045(1.008-1.083),P=0.015],受伤至复位时间[OR=2.853(1.178-6.909),P=0.020],骨折类型(C型骨折较其他两型骨折更易导致桡骨短缩)[OR=4.854(1.506-15.640),P=0.008],过早负荷[OR=3.038(1.138-8.111),P=0.027]。结论 :成人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后桡骨短缩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受伤至复位时间、骨折类型、过早负荷,应根据不同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