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21.
吕国庆  聂瑜  李智周 《新疆医学》2011,41(9):125-127
血管肉瘤是指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又称恶性血管内皮瘤,在肉瘤中的比例小于1%,多发生于皮肤及软组织。肝的血管肉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恶性间叶性肿瘤,其发病率为0.14~0.25/百万人。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究免疫细胞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微环境中的浸润模式,以及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间的关系。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42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和相关临床数据,采用CIBERSORT算法计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微环境中22种免疫细胞的构成比例,然后分别分析浸润性免疫细胞与年龄、FAB分型等临床特征间的相关性,同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浸润性免疫细胞和总体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微环境中单核细胞,CD8+T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丰富,其中调节性T细胞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浸润程度较高(P=0.021),而M2巨噬细胞的分布水平较低(P=0.014)。另外在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间有11种免疫细胞的浸润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未活化的肥大细胞和M2巨噬细胞低表达以及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高表达可以预测AML患者的不良预后。结论:免疫细胞浸润模式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年龄和病理类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同时可以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3.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颈骨折近年来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已经成为老年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因为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而长期卧床;同时股骨颈血运较差,若不及时合理的处理,极易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压力性溃疡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目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对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比较成熟而可靠的方法,但关于二者的优缺点,学术界还存在争议[2].本文对我院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全口服IBiRD(伊沙佐米+克拉霉素+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化疗对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01月0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我院接受IBiRD方案化疗的28例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2周期后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并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治疗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临床获益率78.6%,客观缓解率50.0%,其中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14.3%,部分缓解率35.7%,微小缓解率28.6%,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乏力、纳差、腹泻和血液学毒性。结论:全口服IBiRD方案是一种全有效的口服治疗复发难治性骨髓瘤的方案,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腹壁组织瓣在中、大型中线切口疝修补术的解剖学基础及效果。 方法 (1)中线中、大型切口疝48例,年龄介于23~65岁,中型切口疝28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大型切口疝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采用腹直肌肌皮瓣修补;(2)与同期52例中、大型中线切口疝开放法肌后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对照,年龄介于20~67岁,中型切口疝29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大型切口疝23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 结果 腹直肌肌皮瓣在腹部中线切口疝修补术与补片修补术相比:(1)在复发率上,其中在中型切口疝中,复发率分别为:7.1%和3.4%,P>0.05,在大型切口疝中分别为:15.0%和4.3%,P>0.05。(2)腹壁异物感及术后慢性疼痛,在中型切口疝观察组发生率分别为:0%和10.7%,对照组分别为:41.3%和95.7%,P分别<0.05;在大型切口疝中,对照组分别为:0%和30%,在对照组分别为:34.5%和47.8%,P分别<0.05。 结论 腹直肌肌皮瓣在中、大型中线切口疝修补效果与无张力修补术相当,但术后不适及并发症较补片法相比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6.
聂瑜  付耒  吕国庆 《当代医学》2016,(18):89-90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并研究其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选择胃肠道间质瘤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肿瘤的发生部位、大小及生长方式,评价不同部位胃肠道间质瘤的风险度,同时研究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46例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在胃部28例,占比为60.9%,发生在小肠10例,占比为21.7%,发生在大肠5例,占比为10.8%,发生在胃肠外3例,占比为6.6%。胃肠道间质瘤的生长方式主要分为腔内/外、腔内、腔外3种,其中腔内/外的生长方式占的比例最高为39.1%,且腔内/外生长方式的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为恶性的概率也大,而腔内生长方式的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为恶性的概率最小;肿瘤直径在0.5~28 cm。发生在胃部的胃肠道间质瘤的风险度较低,而发生在大肠和小肠的胃肠道间质瘤的风险度较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胃肠道间质瘤具有Vimentin、CD117、CD34高表达的特点,分别为100.0%(47/47)、93.6%(44/47)、85.1%(40/47),而SMA、S-100呈现出低表达的特点,分别为12.8%(6/47)和6.4%(3/47)。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主要发生在胃部,但是胃部的胃肠道间质瘤的风险度较低,而大肠和小肠部位的胃肠道间质瘤的风险度较高,需要引起临床的重视;CD117、CD34等免疫组化指标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仍需结合患者的生物学行为、肿瘤组织学特点等方面确诊。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组)39例和对照组(传统根治术组)39例。观察两组结肠癌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淋巴结切除情况。结果:两组结肠癌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肠癌患者吻合口瘘、残端肿瘤残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肠癌患者平均淋巴结切除、阳性转移淋巴结切除、左半结肠淋巴结切除、右半结肠淋巴结切除个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并发症少,切除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腹膜外间隙放置补片对减少造瘘口旁疝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病例85例,年龄25,~60岁,分成两组,观察组行乙状结肠单口造瘘时在腹膜前间隙放置补片,共42例,其中女性19例,男性23例,对照组为单纯乙状结肠单口造瘘组,共43例,其中女性22例,男性21例.结果 观察组无出现造瘘口旁疝病例,对照组中13例发生造瘘口旁疝,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造瘘口相关的其他并发症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Miles'术中腹膜外间隙放置补片预防造瘘口旁疝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9.
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途径。方法 复制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随机分组后经股动脉插管至腹腕动脉开口处,分别给予善得定、改善微循环药物及两种药物联合持续动脉灌注,观察胰腺、肝脏病理改变及血淀粉酶、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模型建立6h后(对照组)血清淀粉酶、肝功能有指标明显升,胰腺水肿、渗出并有大片出血、坏死,肝脏淤血肿胀,各治疗组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其中联合用药组疗效最佳。结论 区域动脉灌注是治疗SAP的有效方法,对肯功能障碍有重要作用,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价和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质量。[方法]每年1次,对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消毒质量监测。[结果]3年共采样检测1988份,总合格率为67.9%,各类机构中以卫生院医疗点、个体诊断合格率最低,监测项目以空气最低。[结论]结合监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加强消毒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