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7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72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74篇
  2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目的:观察灵芝水煎液及其粗多糖对动物焦虑行为的抗焦虑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装置焦虑模型小鼠和心气虚焦虑装置大鼠模型,除正常对照组、焦虑模型对照组,大小鼠分别灌胃地西泮2.5 mg/kg、灵芝水煎液2、4、6 g/kg、灵芝粗多糖0.04、0.08、0.12 g/kg,末次给药后1 h,观察大、小鼠于高架十字迷宫(EPM)实验中开臂进入次数百分比(OE%)、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OT%)及明暗箱(LDT)实验中穿梭次数;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血及大、小鼠脑组织,ELISA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小鼠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5-羟色胺(5-HT)的含量;试剂盒测定大鼠脑组织中GABA、GLU含量,γ-氨基丁酸转氨酶(GABA-T)、谷氨酸脱羧酶(GAD)、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力,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心钠素(ANP)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γ-氨基丁酸受体α1(GABAARα1)阳性表达。结果:随心气虚造模时间延长,各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19 d起,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降幅逐渐减小,22 d起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均大于心气虚焦虑模型组;灵芝水煎液及粗多糖均可显著升高大、小鼠的OE%、OT%、穿梭次数和脑组织中GABA含量,降低GLU含量及GLU/GABA的比值;降低小鼠脑中5-HT含量;降低大鼠脑中GABA-T活性;升高大鼠脑中GAD、GS活力,血清SOD活力、血浆cAMP含量,降低血清MDA、血浆cGMP、ANP含量,增强海马GABAARα1受体阳性表达;等质量灵芝饮片的水提取物、多糖提取物,表现出相似的抗焦虑效果。结论:灵芝水煎液及其粗多糖对动物焦虑行为有明显抗焦虑作用,抗焦虑主要活性部位可能为灵芝多糖。作用机制与通过调节GLU/GABA-Gln代谢环路中相关酶的活力,升高GABA含量和上调下游GABA/GABAARα1信号通路的表达,纠正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692.
目的:探究蒲公英根提取物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蒲公英根提取物对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及4T1小鼠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划痕实验与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蒲公英根提取物对两种细胞系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RNA-seq测序分析蒲公英提取物对TNBC转录组的影响,并对Nanos C2HC型锌指蛋白1(Nanos C2HC-type zinc finger 1,Nanos1)的表达及患者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蒲公英根提取物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迁移距离降低,侵袭数量下降(P<0.01);蒲公英根提取物组细胞Nanos1表达下调(P<0.01),且Nanos1的低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蒲公英根提取物通过下调Nanos1的表达抑制TNB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693.
为了解江西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和效果,课题组选择省内四家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医院进行现场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基本药物制度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相应提出解决对策,为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94.
催产素(oxytocin, OT)除具有调节分娩和母乳分泌的作用外,外周性OT和催产素受体(oxytocin receptor, OTR),非中枢性,对骨骼也有直接的调节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破骨细胞(osteoclast,OC)、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均表达OT及OTR。OB在雌激素的刺激下,合成OT,并成为骨形成的旁分泌-自分泌调节剂。在雌激素的介导之下,OT/OTR与OB形成前馈环路。骨保护素(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 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 RANKL)信号通路是OT及OTR发挥抗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作用的关键通路。OT通过上调骨形成蛋白,下调骨吸收标志物水平,进而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促进其向OB方向而非脂肪细胞方向分化。OT通过促进OTR易位到OB的细胞核中,诱导OB的矿化。OT通过触发胞浆内Ca2+释放和一氧化氮的合成,调节OB中OPG/RANKL的比例,对破骨细胞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此外,OT同样能够提高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活性,并在提高骨量,改善骨显微结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OT和OTR具有抗OP的良好作用,本文对近年来OT及OTR调节骨代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5.
目的 探讨基于锥形束CT(CBCT)的深吸气屏气(DIBH)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危及器官保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医院采用DIBH技术行放射治疗的46例左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胸骨角水平横断面和胸骨体与剑突交界处横断面肺轮廓的一致性。结果 46例患者共进行552次CBCT扫描。其中,CBCT胸骨角水平横断面肺轮廓大于定位CT 432次(占78.26%),小于定位CT 120次(占21.74%),且120次中5次差异大于呼吸门控阈值(占0.91%);CBCT胸骨体与剑突交界处横断面肺轮廓大于定位CT 428次(占77.54%),小于定位CT 124次(占22.46%),且124次中10次差异大于呼吸门控阈值(占1.81%)。结论 采用基于CBCT的DIBH技术行左侧乳腺癌放射治疗时,治疗前CBCT肺轮廓多数大于定位CT,而在小于定位CT的治疗分次中,相差大于呼吸门控阈值的占比小于2%。因此,基于CBCT的DIBH技术对患者危及器官的保护准确性较高,但仍需进一步寻找适宜人群及建立呼吸训练指标。  相似文献   
696.
目的评估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脂质蓄积指数(LAP)和甘油三酯(TG)预测中老年人群糖代谢异常的能力。方法选择成都市大邑县某社区10年前糖代谢正常的中老年受试者291例,测量肥胖指标,检测血脂,并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比较2018年及2008年资料的变化。结果2008年时WC、WHR、WHtR每增加1标准差,10年后糖代谢异常发生风险分别增加42.9%,40.9%,49.1%(P<0.05)。与下三分位组相比,TG和LAP上三分位组发生糖代谢异常的风险增加。BMI、WC、WHR、WHtR、TG、LAP均可预测糖代谢异常(P<0.05),其中LAP和WHtR的预测价值高于BMI(P=0.020和0.033)。BMI、WC、WHR、WHtR诊断超重或中心性肥胖联合高TG血症预测糖代谢异常的特异度均达到90%以上。结论BMI、WC、WHR、WHtR、TG、LAP均是成都蔡场社区中老年人群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中心性肥胖指标的预测能力,尤其是LAP和WHtR,优于BMI。对于超重或中心性肥胖合并高TG血症的患者应定期随访,早期干预,预防糖代谢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97.
<正>病例1,女性,72岁,主因腹胀2个月,发现腹腔肿物5天,于2022年5月4日入院。体格检查: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于左上腹部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15 cm×10 cm, 质韧,边界欠清,活动度差,肿物无明显压痛。腹盆腔CT示:左侧腹腔含脂占位,病变大部分由肠系膜上动脉分支供血(图1)。CT无法明确肿瘤是否位于腹膜后及周围器官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698.
目的 为揭示外源H2O2叶面预处理对不同水分条件下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线粒体稳态、生长和黄酮类成分积累的调控作用。方法 设置4个处理即适宜水分、适宜水分+1 mmol/L H2O2、干旱、干旱+1 mmol/L H2O2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垂盆草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及其线粒体抗氧化系统、垂盆草生长指标、生物量、指标性成分含量及多种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外源喷施1 mmol/L H2O2可以显著提高垂盆草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显著降低线粒体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减轻线粒体膜结构破坏。在干旱条件下叶片喷施H2O2处理的垂盆草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比干旱处理提高51.53%和38.78%,总黄酮、总酚含量分别提高13.37%和6.50%,但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适宜水分条件下喷施H2O2处理有利于提高生物量和异鼠李素含量。垂盆草ABTS、DPPH、O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均以适宜水分+喷施H2O2处理最高,干旱+喷施H2O2处理次之。结论 喷施1 mmol/L H2O2可以缓解干旱胁迫对垂盆草的氧化伤害,维持线粒体稳态,提高垂盆草药材产量和品质,从而协调干旱逆境下垂盆草产量和品质之间的矛盾;适宜水分条件下喷施H2O2亦有助于提升垂盆草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99.
目的 探讨Eph受体相互作用蛋白B2(Ephrin B2)-肝细胞激酶B4(EphB4)信号通路在正畸牙移动(OTM)压力侧牙周改建中的作用。方法 36只大鼠分为对照组、OTM组和EphB4抑制剂(NVP-BHG712)组各12只。对照组应用相同未激活的正畸矫治器,OTM组和NVP-BHG712组建立OTM模型。NVP-BHG712组从应用正畸螺旋弹簧的第1天开始在左上颌第一磨牙附近牙周组织的颊舌侧皮下注射NVP-BHG712,连续治疗14天;对照组和OTM组只接受载体(0.1%乙酸)。比较三组OTM距离和骨密度、牙周膜结构、牙周组织炎症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mRNA表达。结果 与第0 d比较,OTM过程中第4、7、14 d时第一磨牙压力侧EphrinB2和EphB4蛋白表达增加,并在第7 d时达到峰值。与OTM组比较,NVP-BHG712组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距离较低,骨体积/组织体积比值、骨密度、骨小梁数、骨小梁间隙较高,骨小梁厚度显著降低(P<0.05)。OTM组IL-1、IL-6和TNF-α的表达显著高于NVP-BHG712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hrinB2-EphB4信号抑制可以减少骨密度的下降,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并在OTM期间排列牙周韧带,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