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目的观察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在缺氧/缺糖(OGD)时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变化及阿司匹林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7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糖模型组、缺氧/缺糖加阿司匹林组。缺氧/缺糖2h后在常氧下继续培养24h。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段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缺氧/缺糖损伤2h,缺氧/缺糖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缺氧/缺糖加阿司匹林组皮质神经元细胞在缺氧2h及再复氧24h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高于缺氧/缺糖模型组(P<0.01)。结论阿司匹林可抑制缺氧/缺糖损伤所致的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从而具有稳定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色素-C(Cyt-C)的变化。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BP治疗组、NBP预防组、NBP预防治疗组,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6h,12h,24h3个亚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细胞Cyt-C变化,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中可见少许Cyt-C表达和凋亡细胞,模型组Cyt-C表达和凋亡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于6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丁苯酞治疗组Cyt-C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均减少,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丁苯酞预防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预防加治疗组较丁苯酞治疗组Cyt-C比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给予丁苯酞治疗能下调Cyt-C表达,同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提示丁苯酞可能通过抑制神经细胞Cyt-C的释放起到减少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70)与Toll样受体4(TLR4)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规律及丁苯酞(NBP)预处理对其表达规律的影响,探讨NBP预处理防治脑缺血的作用。方法 7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BP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6 h、12 h、24 h4、8 h亚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采用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HSP70与TLR4的平均灰度值。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HSP70在缺血再灌注6 h明显升高,于24 h达到峰值(P〈0.05),TLR4在缺血再灌注6 h时表达较高,随灌注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高(P〈0.05);NBP预处理组HSP70与TLR4阳性表达在各时间点明显增加但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 NBP预处理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TLR4及其内源性配体HSP70的表达,有效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应用尼莫同对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表达的影响,研究尼莫同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尼莫同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尼莫同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症状评分,病理学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Smac蛋白的变化,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中Smac蛋白呈弱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中Smac蛋白呈强阳性表达,尼莫同治疗组介于二者之间,三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脑组织中可见个别凋亡细胞,而缺血再灌注组凋亡细胞数明显较多,尼莫同治疗组凋亡细胞数介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之间,三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同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可能通过下调线粒体内Smac蛋白的表达发挥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患儿,男性,3.3 kg,出生1.5 h以新生儿脐膨出入院.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脐疝修补术.术前检查,T 36.8℃,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突出的疝内容物为小肠及部分结肠,大小约6 cm×8 cm.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4×109/L,红细胞5.23×1012/L,血红蛋白138 g/L;总胆红素37.3 μmol/L,直接胆红素7.1 μmol/L,间接胆红素30.2 μmol/L,总蛋白59 g/L,白蛋白30 g/L;血钾5.8 mmoL/L,血钠147.1 mmol/L,血氯108 mmol/L;血肌酐363 μmol/L,尿酸461 μmol/L;阴离子间隙18.4 mmol/L.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眼科门诊病人潜在的安全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对眼科门诊病人医疗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总结,制订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实施防范措施1年来,未发生一例外伤及由于护士的技术操作原因发生的医源性眼部损伤,未发生医疗纠纷.[结论]加强眼科门诊医疗安全隐患的防范是减少病人的并发症及避免医疗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7.
杨琨  刘瑞珍 《医学综述》2006,12(12):716-718
Smac Diablo(第二个线粒体源的caspase激活物低等电点的IAP直接结合蛋白)是一种重要的促凋亡因子,在缺血性损伤引起的神经元凋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其研究现状和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做一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38.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性脱髓鞘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呈世界性分布,全球约有100万年轻的MS患者,其病理特征是CNS白质中散在多发性脱髓鞘斑块。临床上具有时间与空间多发的特点,时间上多发是指本病病程较长且缓解与复发交替,空间上多发是指在CNS中散在多个病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目前本病病因尚未明确,认  相似文献   
39.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东菱迪芙(DF-521)注射液为新型强力溶血栓改善微循环治疗剂,它除具有分解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诱发组织血浆素原活化素(t-PA)的释放、增强t-PA,促进纤维蛋白溶酶的生成,减少a2血浆素抑制物(a2-PI)和血浆素原活化素抑制物(PAI)以及溶解血栓的作用,还具  相似文献   
40.
腱鞘巨细胞瘤亦称滑膜纤维黄色瘤或腱鞘良性滑膜瘤。多发生于腱鞘及滑囊的滑膜,一般多见于关节附近。1 临床资料自1997~1999年我们共遇到5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位于指关节1例,腕关节背部2例,窝部2例。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25~38岁;病程1~2年。均无明显诱因,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发生于指关节者为直径1cm左右无痛性小结节,中等硬度,稍活动。位于腕背部2例,直径分别为25cm和3cm的无痛囊实性肿物,表面光滑,不活动,术前误诊为腱鞘囊肿。位于窝部2例呈不规则囊实性肿物,长径分别为8cm和10cm左右,活动度不大,行走活动后有酸痛感,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