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71.
马尾松花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李丽  孙洁  孙敬勇  郑万金  仲英  刘珂 《中草药》2010,41(4):530-532
目的 研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花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1)、单硬脂酸甘油酯(2)、1-正十六烷酸甘油酯(3)、对羟基苯甲醛(4)、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5)、3,3',5,5',7-五羟基二氢黄酮醇(6)、双氢山奈素(7)、对羟基苯甲酸(8)、3,4-二羟基苯甲酸(9)、山柰酚(10),丁二酸(11).结论 化合物2~11均为首次从马尾松花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调查护士对卧床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知识和态度,为临床开展护士规范化培训、降低卧床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护士对卧床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知识、态度问卷》对广东省8所医院795名护士进行调查,得出护士对卧床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护理知识、态度的现状,并比较不同特征护士泌尿系统感染护理知识、态度得分的差异。结果 护士对卧床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护理知识、态度总分分别为(9.49±1.06)分和(27.53±2.67)分,平均得分率分别为84.90%和86.03% 。不同级别医院、是否为手术科室、最高学历、职称、职务护士的泌尿系统感染护理知识总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医院护士的泌尿系统感染护理态度总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对卧床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护理的 知识、态度尚可。各级医院,尤其是一、二级医院应加强对护士的分级培训,同时,注重提高低职称、低学历、无职务护士的知识水平和预防意识。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调查护士对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护理知识和态度,为临床开展压力性损伤知识培训、降低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护士对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护理知识和态度问卷》对广东省8所医院795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护士对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护理知识和态度的差异。结果 护士对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护理知识和态度总分分别为( 8.85±2.04)分和(27.81±2.25)分,平均得分率分别为63.2%和86.9%。不同医院级别、最高学历、职称、职务护士对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护理知识总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对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持积极态度,而知识掌握欠缺。三级医院、硕士及以上学历护士、主任/副主任护师、护士长的压力性损伤护理知识得分较高。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抗原水平和VITRO评分(vWF/血小板计数)对不同类型肝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连续住院的肝损伤患者共122例,其中急性肝病患者50例,慢性肝病患者72例。急性肝病患者再分为急性肝损伤亚组43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亚组7例,慢性肝病组分为慢性肝炎亚组21例,慢加急性肝衰竭亚组12例,肝硬化亚组39例。检测并分析所有患者血浆vWF:Ag水平与VITRO(vWF/血小板计数)评分在各组、亚组之间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结果慢性肝病组的血浆vWF:Ag检测值和VITRO评分分别为205.30(185.30~235.35)和2.47(1.57~3.90),高于急性肝病组的172.30(158.30~194.10)和1.00(0.8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组分析中,慢加急性肝衰竭亚组的血浆vWF:Ag检测值和VITRO评分分别为225.40(211.20~237.45)和3.61(2.92~4.69),高于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亚组的196.30(190.30~210.30)和1.28(0.89~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所有患者中,血浆vWF:Ag检测值和VITRO诊断慢性肝病的AUC分别为0.812(95%CI:0.734~0.890,P0.01)与0.891(95%CI:0.828~0.953,P0.01);当界值分别为185%和1.35时,其诊断的敏感度为81.9%和79.7%,特异度为70.0%和72.9%,阳性预测值为79.7%和89.2%,阴性预测值为72.9%和82.0%,诊断准确率为77.0%和86.1%。相对于急性/亚急性肝衰竭,血浆vWF:Ag检测值和VITRO评分诊断慢加急性肝衰竭的AUC分别为0.833(95%CI:0.610~1.000,P0.05)和0.940(95%CI:0.000~1.000,P0.01);当界值分别为215%和2.00时,其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和100%,特异度为75.0%和91.7%,阳性预测值为70.0%和87.5%,阴性预测值为100.0%和100%,诊断准确率为84.2%和94.7%。结论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浆vWF:Ag水平与VITRO评分高于急性肝病患者,肝衰竭时尤其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VITRO的诊断价值大于vWF:Ag。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并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尿激酶原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STEMI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仅行PCI;观察组患者于PCI前行血栓抽吸,待造影检查显示无明显血栓影后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尿激酶原。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校正的TIMI帧数(c TFC),PCI前及PCI后1周心功能指标;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前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TMPG及c T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观察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和TMPG优于对照组,c TFC少于对照组(P0.05)。PCI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Tn 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周观察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血清BNP、Tn 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抽吸并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尿激酶原能有效改善STEMI患者PCI后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6.
<正>根据全军《军事训练伤信息监测系统》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基层部队因基础训练而导致的伤病中,受伤部位为上肢的最多,下肢次之。如何科学施训,做好四肢训练伤的预防工作,显得极为重要。四肢常见训练损伤及原因分析上肢训练伤以投弹骨折最为常见,而导致投弹骨折的最根本原因是上肢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力量太弱,其保护骨骼的作用十分有限,当骨骼遭到较强外力  相似文献   
77.
传统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取出方法操作者凭借经验及手感盲目操作下进行的.2007年3月---2011年2月,我院对103例临床操作取出宫内节育器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进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由于定位准确,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疼痛,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者操作安全,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8.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细菌感染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分析了PCT检测在患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实际应用,并详细阐述了PCT的检测方法、处理方法以及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79.
80.
头颈部肿瘤是目前世界上第6位常见肿瘤,约占全部肿瘤的6%,其中>90%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1]。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宫颈癌关系已基本明确,已成为诱发宫颈癌的最主要因素。近年HPV与头颈部肿瘤尤其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关系被日益重视,国内外已有很多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报道,本文就HPV与头颈部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做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