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表现为动眼神经麻痹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3岁,以突发左眼瞳下垂伴头痛、又昏8h于2005年5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当日晨起时无明显诱因突然出观左眼睑下垂.呈进行性加重.伴头痛头昏.无视物旋转、复视.无肢体乏力或抽搐,无意识障碍.卧床休息无缓解.于下午4点左右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侧动眼神经麻痹.颅内动脉瘤”收治.病程中,患者精神差,饮食一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偏头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确诊的偏头痛患者80例(实验组),总结其脑电图特点,同时按照1∶2配对设计的原则,选取同期成人体检者1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中脑电图异常38例,对照组40例,均为轻度及以下异常.实验组中脑电图特点总结:38例异常脑电图中有21例为轻度异常脑电图,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主要为局灶性尖波,即局部导联的散发性低波幅尖波、小尖波,未见明显的尖慢波、棘波、棘慢复合波,以临床上疼痛的部位相对多见(13/21,61.9%).结论:偏头痛患者脑电图改变具有相对特异性,其对偏头痛患者的诊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内皮祖细胞移植有可能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策略。内皮祖细胞数量有限成为限制其治疗应用的主要障碍。如何在一定条件下有效扩增内皮祖细胞或将其他组织来源的细胞转化为内皮祖细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已发现一些药物、其他组织来源的细胞以及某些大分子物质对增加内皮祖细胞数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托吡酯对癫痫患者脑电活动改善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9月诊治的癫痫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分别给予托吡酯和丙戊酸钠治疗,疗程6个月,疗程结束后检测2组患者脑电活动和糖代谢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癫痫样放电数目为(9.56±1.03)次/20 min,α、β、δ、θ波数目分别为(21.15±3.1)次/30s、(21.92±3.95)次/30s、(13.45±2.83)次/30s、(10.92±2.13)次/30s,对照组分别为(14.50±2.50)次/20 min、(27.40±3.70)次/30s、(16.42±2.72)次/30s、(28.50±4.64)次/30s、(19.70±3.75)次/30 s,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水平(4.32±0.52)mmol/L、体质量指数(21.34±3.22)kg/m2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6±0.74)mmo;/L、(24.78±3.21)kg/m2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6±0.74)mmo;/L、(24.78±3.21)kg/m2],血胰岛素(9.94±1.42)mU/L高于对照组(8.16±1.12)m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IR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托吡酯能更为有效地控制脑电活动,但也会导致糖代谢异常,引起血糖水平降低、血胰岛素水平升高,体质量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5.
PCR早期诊断单纯疱疹性脑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单纯疱疹病毒(HSV)DNA多聚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其型公共引物,采用二步温控法,成功地建立起PCR反应体糸。将40份拟诊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CSF)及多种对照标本进行HSV的PCR扩增分析,并用PCR制备生物素标记的DNA探针与PCR检测产物进行斑点杂交。结果表明,8份CSF标本可检出HSV-DNA。单纯疱疹性脑炎占总数的20%。该PCR可作为单纯疱疹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首发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体内CD34+细胞水平的变化,探讨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19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根据检测值分为高于平均值组(A组)和低于平均值组(B组),比较两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发病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结果人院时,A组CD34+细胞水平显著高于B组(0.048±0.001对0.032 4±0.002,P<0.05),但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17.51±5.33分对17.64±5.19分).入院1周后,A组CD34+细胞水平增加值显著高于B组(0.001±0.003对~0.005±0.0001,P<0.05).3个月时A组mRS评分显著优于B组(2.98 ±1.14分对3.25±1.39分,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发病初期CD34+细胞含量与卒中后3个月时mRS评分呈负相关(r=-0.48,P<0.05).结论 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较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较好;CD34+细胞水平可作为判断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伴发血栓脱落致脑栓塞(stroke caused by thrombosis of 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连续观查30例确诊的风湿性心脏病伴发血栓脱落致脑栓塞患者,另选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正常患者60例进行对照。结果:RHD患者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缓慢、脉动指数降低、Vp和Vm间的差距变小、波峰圆钝、多数患者出现频窗充填。除Vd值以外,两组病人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Vp、Vm、PI值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HD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表现具有相对的特异性,TCD可作为其临床初步筛查和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GM1 )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4VO) ,测定观察假手术组 (对照组 )、脑缺血 30 min再灌注 60 min生理盐水处理组、GM1 处理组脑海马组织线粒体钙 (MCa)、钙调素(Ca M)含量改变 ,以及缺血 30 min再灌注 4 d脑海马 CA1 区普通病理和超微病理改变。结果 脑缺血 30 min再灌注 60 min海马组织MCa、Ca M含量显著性升高 (P<0 .0 1 ) ,脑缺血 30 min再灌注 4d海马 CA1 区神经元呈现严重缺血、坏死病理改变 ,GM1 处理后则上述结果明显好转。结论  GM1 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EAA)、氧自由基的变化,研究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测定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生理盐水(NS)处理组和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GM1,10mg/kg,IP)处理组,鼠脑海马组织EAA、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的含量。实验应用全脑缺血(4VO)模型,EAA采用H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采用偏侧选择性大鼠帕金森病 (PD)模型 ,观察纹状体、大脑皮质、海马组织线粒体钙 (MCa)、钙调素 (CaM)、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目的是探索PD继发损伤部位纹状体、大脑皮质、海马结构等重要中枢神经结构的损伤机制。为探讨阻抑其损伤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和结果 : 选用成年健康Wistar大鼠 ,雌雄不拘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 ,将 6 羟多巴胺注入右侧中脑黑质部 ,建立右侧选择性大鼠PD动物模型。造模术后 2周 ,腹腔注射阿朴吗啡验证PD模型是否成功。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和PD组 ,PD组选择符合实验条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