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梗阻性肾积脓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输尿管镜检查、气压弹道碎石、取石及留置双J管的方法治疗30例输尿管结石梗阻性肾积脓患者。结果 30例患者,27例1次取净结石,1例改开放手术,2例术后1~2周后经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后排出结石。结论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是治疗结石梗阻性肾积脓安全、疗效好的方法,可作为该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达标情况及其与冠脉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因冠心病行PCI术患者91例,术后除接受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外,均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6~18月后再次行冠脉造影术(CAG),根据CAG评分结果患者被分为病变进展组(n=32)和病变未进展组(n=59);又根据第二次手术前LDL—C水平分为LDL-C≥2.1mmol/L(n=43),1.64LDL—c〈2.1mmol/L(n=30),LDL—C〈1.6mmol/L(n=18)三亚组,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与病变未进展组患者比较,病变进展组LDL-C降低幅度[(0.46±0.81)mmol/L比(-0.04±0.65)mmol/L],降低百分比[(13.18±31.67)%比(-8.21±37.22)%]明显减小(P均〈0.05);LDL-C≥2.1mmol/L组,1.6≤LDL-C〈2.1mmol/L组,LDL-C〈1.6mmol/L组病变未进展者比例逐渐升高(58.1%比63.3%比83.3%,P〈0.05);Spearman分析显示,CAG前LDL水平与冠脉评分呈负相关(r=-0.70,P〈0.0001)。结论:常规治疗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使多数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达标并有效遏制冠心病患者冠脉再狭窄。  相似文献   
43.
利用臂丛神经根相互代偿的原理设计了选择臂丛神经根切断术治疗手部痉挛的手术方法,治疗的15例手部痉挛病人肢体痉挛明显减轻,部分患者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是治疗手局部痉挛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7月至2011年12月本院肝胆外科收治的212例65岁以上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50例,死亡4例;手术治疗162例,其中急诊手术40例,死亡1例,择期手术122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应该重视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症的处理,做好围术期的准备,尽可能实施择期手术,避免急诊手术,才能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5.
46.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对血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定针刺 (或穴位电极刺激 )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血糖含量的变化 ,推测针刺复合麻醉具有调整交感神经功能 ,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 :胆囊切除术共46例 ,其中A组 (针硬组 ) 1 6例 ,B组 (电硬组 ) 1 4例 ,C组 (对照组 ) 1 6例。每例于术前 1天 ,术中3 0min、术后 3天分别抽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含量。结果 :A、B两组血糖值术中比术前略升高 ,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C组 (对照组 )血糖值术中比术前升高明显 ,组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A、B两组与C组术中血糖值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A组 (针硬组 )或B组 (电硬组 )在复合硬膜外麻醉中具有调整交感神经功能 ,减轻手术应激反应 ,使术中、术后血糖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近4年来我科650例LC病例发生并发症的状况进行分析.结果:650例LC病例发生胆管损伤2例(外院转入1例),术后出血1例.结论:LC开展初期严格掌握LC适应证,良好显露Calot三角,可有效避免L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手术时机的选择和非手术治疗。方法:本文讨论与分析1984年~1999年45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结果:非手术33例,手术治疗22例,总死亡率20%。由于非手术治愈率显著提高,因此,其诊断标准应严格掌握。结论:本研究诊断率在90%以上。在现有药物控制下,非手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胰腺形态恢复正常的自然病程在5周以上。早期手术(<1周)治疗可能难以满足手术的目的或失去因并发症而再次手术的机会。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LTCBDE)后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0年12月行LTCBDE手术治疗的98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行LTCBDE手术治疗后56例行一期缝合(A组),42例行T管引流(B组)。记录术中和术后的临床指标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肛门通气时间、术后输液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2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围手术期均未出现意外事件致死病例,手术均获成功。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7%)低于B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TCBDE术后胆管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优于T管引流,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可作为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优先考虑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择期单纯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单纯胆囊切除术患者814例按抗生素预防应用情况分为A组178例、B组596例、C组40例。A组术前0.5~1h静脉给药,术后静脉给药至24h停用;B组术前不给药,术后静脉给药3d;C组未使用抗生素。观察不同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方案与术后并发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A组感染并发率为2.2%,B组为1.5%,C组为2.5%,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择期单纯胆囊切除术(操作时间<3h)术后并发感染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