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60篇
内科学   93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94篇
预防医学   13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72篇
  2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国铨  刘楠  郑颜萍 《海南医学》2016,(21):3552-3553
目的:了解海南省白塞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白塞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0-2015年住院确诊的20例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为1.5:1;发病年龄25~45岁,平均(33.5±13.8)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2.9±1.9)年;从出现症状到诊断的平均时间为(1.8±1.2)年;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病变、眼部损害是常见的临床表现,所占比例分别为100%、80%、70%、25%;针刺反应阳性率为40%;神经系统损害3例、心脏瓣膜病变1例,消化道损害1例;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结论白塞病临床表现多变,可累及多系统,治疗前均应常规筛查结核,多种药物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但停药后容易复发,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重要脏器病变。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血清中趋化因子CCL5和脊髓中趋化因子CCL5相应的受体(CCR5)及CCR5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苦参素对EAE大鼠的防治机制。方法: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和完全弗氏佐剂混合制成抗原乳剂,诱导EAE模型,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苦参素低剂量组(150mg·kg-1)、苦参素高剂量组(250mg·kg-1),苦参素高、低剂量组均连续腹腔给药16d,同期正常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体质量变化,神经功能学评分,进行HE及C-2R-BG病理染色,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CCL5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CCR5的阳性表达、RT-PCR法检测脊髓中CCR5mRNA的表达。结果:苦参素高、低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神经功能学评分,炎症浸润和髓鞘脱失评分,血清中CCL5的水平,脊髓中CCR5、CCR5mRNA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高低剂量组有组间差异(P<0.05)。结论:苦参素对EAE大鼠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大鼠CCL5、CCR5及CCR5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3.
分子马达作为生物体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丝分裂及细胞骨架的构建等,是生物体内一种蛋白质类纳米机器。分子马达种类很多,沿微管定向运动的动力蛋白和驱动蛋白、以肌动蛋白丝为运动轨道的肌动蛋白、三磷酸腺苷(ATP)合成酶、以离子跨膜运输为驱动力的鞭毛马达等,它们运输受到阻碍会引起疾病,如胃癌、阿尔茨海默病及黑色素瘤等。分子马达定向运动的特性使其可靶向治疗疾病,因此针对分子马达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已成为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笔者首先详细介绍了分子马达的种类、组成结构、主要功能以及运动机制,然后总结了近几年分子马达的应用进展,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对分子马达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AD)围术期肺损伤的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对氧合与循环情况、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住院时间等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因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入院手术,围术期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患者,将其随机(简单随机化法,使用RandA1.0软件实现)分为2组,每组28例,分别应用依达拉奉(30mg溶入0.9%氯化钠溶液中,缓慢静脉滴注,返回ICU后即刻给予,2次/24小时,持续至术后72小时)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强化抗炎方案,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常规抗炎方案这2种处理 [年龄(岁) 46.7±11.2 vs. 47.3±10.7,p>0.05;男性71.4% vs. 67.9%,p>0.05;术后基础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II) 23.0±4.5 vs. 24.4±4.7,p>0.05]。观察比较二个组别于术后即刻T0、术后6小时T6、术后12小时T12、术后24小时T24、术后48小时T48、术后72小时T72氧合指数、乳酸、心率、血压、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比较2种措施,发现比较对照组,实验组于T6、T12时的氧合指数有明显提高(174.0±45.2 vs. 150.0±63.1 ,p<0.05;183.2±56.3 vs. 156.0±47.5 ,p<0.05),于T12、T48、T72时的心率明显改善(96.5±22.3 vs. 115.9±15.8 ,p<0.05;101.5±19.4 vs. 120.3±17.9 ,p<0.05;107.0±17.1 vs.118.3±18.4,p<0.05),炎性细胞因子中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1 (Human Serpin E1)于T72时有所下降[8.2(4.0,16.7) vs. 18.5(14.4,20.1) ,p<0.05],人血管生成素-2(Human Angiopoietin-2)于T24、T72时有所下降[2190.3(1940.8,3326.9) vs. 4353.4(3459.0,9395.1) ,p<0.05;2696.4(2156.7,3784.6) vs. 3929.1(3513.9,4291.4) ,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于T6、T24时有所下降[264.5±258.0 vs. 434.4±227.2 ,p<0.05;323.2±231.2 vs. 569.1±406.1 ,p<0.05],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 于T12、T24、T72时有明显下降(2016.8±1069.4 vs. 2919.9±629.0 ,p<0.05;1915.4±970.9 vs. 2678.1±736.0 ,p<0.05;1709.1±874.1 vs. 2692.1±834.5 ,p<0.05),住院时间(d)缩短(14.8±6.1 vs. 17.9±5.0 ,p<0.05)。结论 对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肺损伤的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强化抗炎可改善患者氧合指数,抑制炎性反应使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下降,缩短住院时间,但是对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自制定位器引导模板辅助技术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分子成像定向肺部结节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其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疑诊为肺癌而需要接受PET分子成像定向肺部结节穿刺活检术的病例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30,使用定位器引导模板辅助技术)和对照组(n=30,使用常规徒手操作),比较两组间穿刺针到达预定位置的一次性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以及咯血和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穿刺针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7%比36.7%,χ^2=15.864,P<0.001);穿刺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1.44±5.75)min比(38.20±8.74)min,t=-8.289,P<0.001];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比26.7%,χ^2=4.320,P=0.038)。结论自制定位器引导模板辅助技术可使CT实时引导下的PET分子成像定向肺活检术更加精确,缩短操作时间,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育龄妇女叶酸代谢通路关键酶基因多态性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2年通过整群抽样方法抽取535名江苏省绍兴市年龄为20~ 45岁之间的育龄妇女,平均年龄为28.2(95% CI:27.8 ~28.6)岁.抽取静脉血5ml,加入抗凝剂EDTA或柠檬酸钠连续采集样本7d,共采集1 465名调查对象血样,分离血细胞后,采用离心柱法进行DNA提取.然后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叶酸代谢关键酶基因多态性检测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分析,分析不同位点基因型的Hcy差异.结果 共检测了调查对象MTHFR、MS、MSR和CBS基因上的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MTHFR基因上的rs1801131位点基因型AA的Hey平均浓度(8.99 μmol/L)高于CC(7.81μmol/L)及CA(8.38 μmol/L)型,P<0.01.MTHFR基因上的rs1801133基因型为TT的调查对象Hcy平均浓度(11.10 μmol/L)高于CC(8.15 μmol/L)及CT(8.45 μmol/L)型,P<0.01.该两个位点的基因型组合AA-TT会导致Hcy浓度的升高(11.02μmol/L),均高于其他基因型组合,特别是CC-CC基因型组合(7.83 μmol/L),风险系数是该基因型的1.41 (95% CI:1.20~1.66)倍.结论 MTHFR基因上的rs1801131和rs1801133的基因突变可导致Hcy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转归。方法:回顾性研究从2012-09~2013-03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31例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口腔表现、CD4细胞计数、机会性感染状况、抗真菌治疗转归等。结果:31例患者中30例 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μl,有29例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临床表现30例为假膜型,1例为红斑型,2例假膜型合并口角炎型。抗真菌治疗后,8例病损缩小,23例病损完全消失,3例停药后复发。结论: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病临床上多见于 CD4细胞<200个/μl 的患者,临床表现以假膜型为主,常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多种机会性感染。这类患者抗真菌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8.
摘要 目的:从医院运行管理类指标、结局指标等方面,对5年来三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工作效率、患者负担、重点疾病谱、异地就诊、早期康复介入率等的变化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以期为我国康复医学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ospital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HQMS)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部)医政医管局指导下建立的全国性医疗服务信息监测网络。国家康复医学质控中心以HQMS中459家医院为样本,截取出院时间为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的155 2248个病案首页数据为分析样本,进行了上述指标分析。 结果:2013—2018年,具有康复医学病房的三级医院数、年均出院人数逐年提升,平均住院日逐年下降,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逐年下降,早期康复介入率逐年提升。各省市区异地就诊率及康复早期介入率分布不均衡。康复医学收治病种复杂,且疾病诊断、功能诊断及治疗相关诊断混杂。 结论:三级医院康复医学服务量、效率及服务能力逐年提升;康复医学地方资源配置不甚均衡;康复医学专业首页主要诊断名称及编码规范亟待统一。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栓塞(LEAE)的护理。方法:分析29例LEAE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特点。结果:29例患者均顺利开通栓塞动脉,其中股、胭、胫前动脉及胫腓干栓塞分别为23例、2例、3例、1例。根据患者LEAE疾病的不同阶段,给予全程专业护理。结论: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栓塞具有微创、安全的特点,对LEAE患者的全程、专业、个体化的护理,是LEAE患者顺利康复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60.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是临床上很罕见但可致命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妊娠晚期或者产后早期。它最初是由Sheehan于1940年提出的,被称之为“急性黄色肝萎缩”。AFLP的发病率是1/1万~1/1.5万,其病理特点是肝细胞内微囊泡脂肪浸润而未见炎症或者坏死。以前本病病死率很高,产妇和婴儿分别是75%和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