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重度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介入方法采用经皮双髂内动脉栓塞,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结果:18例中成功栓塞17例,手术治疗1例。结论: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有效而迅速、创伤小、恢复快;做好术后护理工作,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2.
腔内隔绝术治疗高龄腹主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12例高龄AAA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包括针对性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前术后严密监测血压、血糖;术后加强对出血、栓塞、内漏、腔内隔绝术后综合症等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1例发生内漏,1例下肢动脉栓塞,8例腔内隔绝术后综合症,12例患者均在术后2周内康复出院。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改善高龄AAA腔内隔绝术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下肢动脉损伤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必要性以及观察在急性期行介入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采用Sddmger's技术经健侧股动脉插管,在透视下引入5-FCobra导管或单弯导管至患侧股动脉作DSA检查,对血栓形成患者,引入5-F溶栓导管至病变部位外接微量泵行床旁溶栓治疗,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定期造影复查以观察疗效;对伤口大出血患者,直接用栓塞材料经造影导管行血管腔内栓塞治疗。结果12例患者通过DSA检查均得到明确诊断,接受腔内溶栓治疗的9例患者,有8例血管再通并成功保肢,有1例治疗效果不著,经两天溶栓治疗后转外科行血管切开取栓治疗,另1例为外伤致截肢治疗后残端渗血不止,行DSA检查后经导管栓塞治疗获止血。结论DSA检查应视为下肢动脉损伤诊断的金标准,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指导,实验组患者在行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术后康复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中远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50例患者对下肢的护理知识掌握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知识、肢体运动训练、服药注意事项、遵医行为、病情发展的动态观察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14,13.24,9.44,6.16,P均0.05);实验组术后6~12月的复查示栓塞肢体5P症状(消失、减轻、加重)、血管内再栓塞、服用抗凝药物后的出血倾向分别为(12,10,0),1,0例,对照组术后6~12月复查示栓塞肢体5P症状(消失、减轻、加重)、血管内再栓塞、服用抗凝药物后的出血倾向分别为(7,8,2),6,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9,4.15,4.34,P均0.05)。结论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配合全面的康复跟踪护理指导,对预防下肢动脉的再狭窄、延缓病情的发展、防止出血并发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介入治疗急性动脉闭塞20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动脉闭塞的护理体会,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动脉溶栓、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外周动脉闭塞20例。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术后注意观察患肢情况,加强术后护理。结果:溶栓治疗成功率61.6%,采用血管腔内成形治疗成功率80%,采用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100%。结论:术前、术后的全面观察和有效护理是患者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诊床旁彩超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58例临床医生高度怀疑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采用急诊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行下肢动脉的短轴和长轴彩色多普勒显像。结果 彩超诊断急性下肢动脉栓塞49例,超声显示下肢动脉管腔内实性低回声充填,彩色多普勒显示动脉内血流信号中断,栓塞处无血流信号显示。结论 急诊床旁彩超检查是下肢动脉栓塞早期诊断、确定栓塞部位、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尽早发现并发症和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前后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总结36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子宫肌瘤患者术前心理及常规护理,术后出现的腹痛、腹胀、阴道出血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无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穿刺点出血,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术前心理护理、充分准备,术后常规护理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护理配合,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总结1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患者行介入治疗,包括脾动脉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栓塞、肝动脉栓塞、经导管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垂体后叶素灌注、肝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总结护理配合经验.结果 所有患者共行介入治疗29次,16例患者末次介入治疗后均未再发出血,2例患者血管造影未发现明确出血征象亦未行预防性栓塞治疗,再次开腹后证实为消化道溃疡出血,经手术切除溃疡部位后未再发出血.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患者病情复杂,导管室护师在配合介入医生行栓塞止血时,需要准备物品齐全,加强理论知识,做好预见性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动脉接触性溶栓(intraarterial 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ICDT)联合球囊扩张(PTA)、导管取栓等综合腔内技术在急慢性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急慢性血栓、栓塞患者共26例,采取 ICDT 为基础,联合 PTA、导管取栓等多种腔内技术治疗,评价技术成功率及近中期疗效。结果26例共28条肢体,3例急性血栓患者血栓完全溶解,5例6条下肢急性栓塞患者联合 PTA 和(或)导管取栓再通成功,18例19条下肢二期行腔内血管重建,17例成功,共植入21枚支架,1例失败,治疗总有效率96.4%(27/28)。结论以 ICDT 为基础,联合 PTA、导管取栓等综合腔内技术对于下肢急慢性血栓治疗安全有效,对动脉闭塞症伴血栓形成的复杂病变可以降低手术难度,提高腔内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腔内激光联合腔镜下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腔内激光联合腔镜下交通支结扎术病例59例,男28例,女31例。总结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经验。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顺利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腔内激光联合腔镜下交通支结扎术护理方法具有一定特点,合理的护理有助于促进和保障手术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导管肺动脉腔内旋切消融术介入治疗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右侧股静脉穿刺,行选择性左、右肺动脉插管造影的右侧肺动脉栓塞4例,其中右肺动脉主干不规则充盈缺损1例,右肺动脉主干及右下肺动脉不规则充盈缺损2例、下肺动脉均不规则充盈缺损1例;双侧肺动脉多发性栓塞1例,造影见右肺动脉主干及左下肺动脉不规则充盈缺损。5例病人均行肺动脉血栓旋切消融术并于下腔静脉内肾静脉以下各放置滤器1只。结果:本组病例经导管行血栓旋切消融术,肺动脉栓塞明显好转,各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重新显示,患者术中临床症状即刻明显减轻,血气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及PaO2明显回升,基本恢复正常。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胸痛。结论:对肺动脉栓塞病人实施经导管肺动脉腔内旋切消融术疗效肯定、安全、有效,能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经股动脉置管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置管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52例患者栓塞动脉完全开通44例,部分开通8例。临床症状完全缓解46例,部分缓解6例。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术后细致周密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巩固治疗效果及防止再次栓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消化道恶性肿瘤474例行介入治疗,采用介入治疗前充分了解患者病情,针对性的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动脉穿刺点护理,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预防血栓发生。出院前建立护患联系卡,制定康复指导计划。结果474例患者,发下肢生动脉栓塞4例,肺栓塞2例,右下肢浅静脉栓塞2例,经治疗死亡2例,6例恢复。结论加强消化道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对减少和避免介入治疗并发症是十分重要的护理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行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PAD患者经肱动脉行介入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手术顺利。术后出现肱动脉处血肿1例,及时发现病情并积极处理后治愈出院;无排尿困难、便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介入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药物溶栓治疗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栓塞是栓子随动脉血液运行.当无法通过较小口径的动脉时,引起的动脉阻塞,导致远端组织缺血、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特点是发病急、症状明显、进展迅速、预后差。栓塞易发生在下肢,严重者可导致截肢的危险。因此,发病24h内应积极给予手术处理。我院于1998年5月~2001年8月对45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行药物溶栓治疗,在治疗中经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46岁,因左下肢疼痛、麻木、血压18/12kpa,左足苍白,胫前皮肤有片状坏死,左股动脉、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余无异常发现。心电图、x线胸透正常。腹主动脉造影:左侧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无显影,堵塞段约20cm。诊断:左骼动脉栓塞。为查明栓子来源,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心脏及升主动脉,左心房及左心耳无血栓及赘生物,无卵圆孔未闻及房间隔瘤。将管体向后旋转180°,自下而上探查胸主动脉全程和主动脉弓,结果显示胸主动脉内膜弥漫性增厚,于主动脉弓降部探及突向管腔的复合型粥样斑块,班块内部有不均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术前行下肢血管超声、CTA或MRA检查,患者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27例43条下肢节段性狭窄动脉采用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其中6例9条大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3—6个月后行血管造影或血管超声检查随访。结果术后24例患者中32条患肢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溃疡面治愈;2例3条血管复发再次行腔内血管成形术;1例2条血管患肢于血管成形术后在血管外科拉栓术后截肢。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具有微创、疗效高等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疖变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肾癌患者介入治疗护理经验。方法:对13例介入治疗肾癌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及临床观察。结果:13例肾癌介入治疗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使病人顺利度过化疗、栓塞反应期。  相似文献   

19.
牛永国 《临床医学》2010,30(8):51-5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特点及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下肢血管彩超,CTA及DSA造影检查,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方式,全部病例均行动脉造影及动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结果 20例糖尿病患者均表现为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下肢血管超声及CTA显示糖尿病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斑块、狭窄与血栓形成,病变累及下肢股动脉、髂动脉及胫前、足背动脉。介入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行胰岛素控制血糖,抗凝、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治疗后患者下肢血管灌注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缓解,踝肱指数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血管DSA造影检查可以准确了解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阻塞部位及程度,血管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心房纤颤并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心房纤颤并发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82例,其中右股动脉栓塞20例,右腘动脉栓塞及腘以下动脉栓塞14例,左髂动脉栓塞4例,左股动脉栓塞27例,左腘及腘以下动脉栓塞17例.急诊采用留置溶栓导管局部溶栓的介入方法治疗.结果 82例患者中44例(53.7%)患者经急诊介入溶栓后栓塞血管完全再通,临床症状消失;29例(35.4%)栓塞血管部分再通,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肢体得以保存,但病程后期及随访有肢体慢性缺血的症状;7例(8.3%)因肢体缺血时间过长发生不可逆性坏死而行截肢术;2例(2.4%)患者因坏死肢体毒素的吸收,终因并发急性肾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急诊介入治疗总有效率为89.1%,而截肢率和死亡率较低.结论 急诊介入留置溶栓导管方法治疗心房纤颤并发的下肢动脉栓塞,临床效果良好,截肢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