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多发梗死性痴呆(MI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特征及"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的疗效.[方法]采用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死性痴呆模型,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应用穿梭箱实验观测各组大鼠联合型学习能力的变化,并分析针刺对大鼠学习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受损,其被动回避潜伏期明显延长,主动回避反应率明显降低.针刺后,针刺组被动回避潜伏期与非穴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其主动回避反应率较模型组及非穴组明显增高(P<0.05),而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已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可改善多发梗死性痴呆模型大鼠的联合型学习能力,且具有腧穴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筛查与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吞咽困难是卒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其发病率根据卒中发病后评价的时间、诊断方法及标准的不同而不同。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早期筛查和全面的临床评估主要用于判断吞咽困难的有无及其性质,确定进一步检查的必要性,评测所选治疗手段的有效性以及利用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慢性咽炎5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慢性病,尤以成年人更为多见,属于中医学“喉痹”范畴。该病属慢性顽固性疾病,中西药物治疗效果常不满意。临床工作数年中,用针刺治疗该病5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1例中女31例,男20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5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4年。多数病人有急性咽炎的病史,精神因素占一定比例。主要症状有自觉咽中不适,干疼,烧灼感,异物感等,局部检查咽壁粘膜呈暗红色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或咽侧索肿大。所有病例均经药物治疗效不显,前来针灸调治。治疗方法取天容、列缺、鱼际、照海…  相似文献   
14.
延髓麻痹又称球麻痹,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种,临床表现以吞咽困难、构音障碍、饮水发呛和声音嘶哑为主,是脑卒中后重要并发症之一。延髓麻痹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其中以吞咽困难的危害最大,可引起食管破裂、气道阻塞、吸人性肺炎、营养不良及脱水等各种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脑卒中的康复,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据统计,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年约有200万人因新发脑卒中而存在神经功能障碍,其中约40%~50%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15.
核转录因子-κB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均发挥重要作用,其作用部位主要在突触至细胞核这一段,在突触的塑造和髓鞘的形成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损伤双重作用,但影响其双重作用的具体因素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较多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核转录因子~KB自身结构,抑制蛋白IκB(inhibitorKB)结构,IκK(IκB kinase)信号通路等。  相似文献   
16.
得气与临床疗效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得气是传统针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针刺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结合现代临床研究,笔者就得气的指征、得气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目前得气研究存在的主观性比较大,如何以一种客观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得气状态是目前针刺得气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脑功能成像技术可能成为得气客观化研究中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回顾2005年至今国内外针灸治疗腰痛的研究,发现国内外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国内研究侧重于某个穴位或某种针刺方法治疗腰痛效果,而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是针刺是否有效。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分析,提出增加样本量、明确纳入标准、采用适当和充足的针刺治疗方法、延长随访时间等建议,希望对今后的针灸治疗腰痛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针灸处方是医者在分析疾病病因病机、明确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腧穴和针刺方法组合而成的,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关键步骤。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针灸配穴原则亦得到相应的发展。为更好地将古代针灸配穴原则运用于当代,笔者就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的针灸著作及歌赋作一分析,以求归纳出古代针灸处方的配穴原则和规律。1针灸处方的形成和发展春秋战国至东汉末年,一些典籍中就出现了腧穴  相似文献   
19.
华佗夹脊穴定位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佗夹脊穴,作为一个重要的经外奇穴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其定位一般认为是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上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但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临床观察,认为华佗夹脊穴可以看作是膀胱经与督脉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条具有独立性完整性的穴区带,针刺华佗夹脊穴可以在这条穴位带上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取穴。  相似文献   
20.
随机对照试验是现今公认的临床治疗性试验的金标准。根据设计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解释性和实用性两种,在针刺临床试验设计时可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加以选择。本文主要介绍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特点及其在针刺临床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今后应深入探讨如何在针刺临床试验中将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与其他设计方法进行有机地结合,尽可能设计高质量的,符合针刺自身特点的临床试验,以期更准确、客观地评价针刺疗效,推动针刺疗法在国际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