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9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97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116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519篇
内科学   214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677篇
预防医学   253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291篇
  9篇
中国医学   247篇
肿瘤学   5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并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合并HFpEF患者326例,按照急诊PCI术中血流情况,分为正常复流组(255例)和无复流组(7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无复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合并HFpEF的STEMI患者,P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为21.8%(71/326),两组之间急诊收缩压(SBP)[(113.75±23.27)mm Hg比(127.84±34.58)mm Hg,P=0.046]、即刻血糖水平[(14.32±6.75)mmol/L比(9.17±7.50)mmol/L,P=0.038]、发病到再灌注时间[(118.07±41.35)min比(9.74±39.23)min,P=0.037]、球囊扩张次数(12.5%比10.1%,P=0.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诊SBP(OR=1.089,95%CI 0.746~18.247,P=0.031)、球囊扩张次数(OR=1.980,95%CI 0.883~1.087,P=0.039)、发病至再灌注时间(OR=2.985,95%CI 0.064~0.982,P=0.048)是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EFpHF合并STEMI患者行PPCI后无复流发生与入院收缩压、球囊扩张次数、发病至再灌注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2.
目的比较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治疗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CVT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达比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主要转归指标为治疗后6个月时的功能转归良好,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次要转归指标包括受累静脉窦再通率以及出血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52例CVT患者,其中达比加群酯组34例,华法林组118例。两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达比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功能转归良好率(94.1%对93.2%;χ^2=0.043,P=0.836)以及受累静脉窦再通率(94.1%对93.2%;χ^2=0.043,P=0.836)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达比加群酯组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华法林组(8.8%对27.1%;χ^2=4.985,P=0.026),两组轻微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对16.1%;χ^2=0.618,P=0.432),但达比加群酯组严重出血发生率有显著低于华法林组的趋势(0%对11.0%;Fisher精确检验P=0.074)。达比加群酯组无死亡病例,华法林组死亡2例,其中1例妊娠期女性患者在治疗4个月时死于CVT复发,1例男性患者在治疗2个月时死于急性心肌梗死。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对1.7%;Fisher精确检验P=1.000)。结论达比加群酯治疗CVT的有效性不逊于华法林,且出血并发症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73.
74.
75.
目的:探讨人微小病毒B19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7例感染人微小病毒B19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肝损害的特点和临床特征。结果17例人微小病毒B19肝炎患者均有发热(100%),有全身乏力14例(82.4%)、关节、肌肉痛9例(52.9%)、咽痛6例(35.3%)、食欲减退11例(64.7%)、皮疹5例(29.4%)、脾肿大12例(70.6%),肝肿大7例(41.2%)、淋巴结肿大3例(17.6%)、黄疸5例(29.4%);除血ALT和AST升高外,伴有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升高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但多呈急性自限性过程,肝功能恢复较快,预后较好。结论对不明原因肝损害同时伴有上述特征者,除常规筛查常见的嗜肝病毒外,及时检测血清抗人微小病毒B19抗体IgM,能帮助明确一部分患者的病因。  相似文献   
76.
77.
背景 肠道清洁对于结肠镜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部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认为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可提高结肠镜前肠道准备的清洁效果和安全性,但此类研究结果不一致且存在一定争议性,有必要对此类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目的 旨在系统评价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对比单纯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肠镜检查前行肠道准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到2018年6月,全面收集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各自独立完成文献阅读,按照文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GRADE profiler 3.6软件对Meta分析结局指标进行证据分级。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肠道准备有效性方面,两亚组观察组肠道准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RR=1.15,95%CI(1.06,1.25),P=0.000 8;RR=1.03,95%CI(1.01,1.06),P=0.02〕;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RR=0.54,95%CI(0.44,0.67),P<0.000 01〕、恶心发生率〔RR=0.48,95%CI(0.39,0.60),P<0.000 01〕、呕吐发生率〔RR=0.46,95%CI(0.32,0.65),P<0.000 1〕、腹胀发生率〔RR=0.36,95%CI(0.26,0.50),P<0.000 01〕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腹痛发生率和息肉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9,95%CI(0.58,1.08),P=0.14;RR=0.90,95%CI(0.74,1.10),P=0.32〕。结论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行肠道准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单纯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未来需要高质量文献纳入以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分析ALT持续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收集60例2013年9月—2020年1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门诊就诊的ALT持续正常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比较患者基线和随访终点各指标的差异,统计随访结束时患者HBV DNA、HBsAg自然转阴以及肝炎活动、肝硬化和肝癌的累计发生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24.00~72.00月,其中31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行肝组织活检,18例(58.1%)患者肝脏伴有轻度损伤,13例(41.9%)患者肝脏存在中度损伤。患者的HBsAg、HBeAb、HBcAb、ALT和ALB水平随访前和随访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HBV DNA、AST和LS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结束时6例患者检测不到HBV DNA;4例患者出现HBsAg自然阴转;2例患者出现肝炎活动;2例患者发展为肝硬化;1例患者进展为肝细胞癌。 结论 约30.0%的ALT持续正常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有抗病毒治疗指征。此类患者如果条件允许应积极行肝组织活检评估肝脏损伤程度;临床医生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毒学、影像学和人口学特征直接给予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来鉴定广地龙及其混伪品。方法?提取广地龙及其混伪品的DNA。利用通用引物COⅠ序列对广地龙及其混伪品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双向测序。通过比对广地龙及其混伪品的COⅠ序列,找出广地龙的变异位点,设计出广地龙的特异性引物,用于广地龙及其混伪品的鉴定。对PCR反应条件退火温度、循环次数、DNA模板量和Taq酶用量进行适应性考察。结果?COⅠ序列不存在特异性,不同物种、不同品种的动物药均可扩增出750?bp大小的片段,无法鉴定广地龙及其混伪品。通过比对广地龙及其混伪品的COⅠ序列,设计出广地龙的特异性引物PA-f/PA-r。在建立的PCR反应体系中,只有广地龙可以获得574?bp的基因片段,其他混伪品未扩增出相应条带。结论?设计的广地龙特异性引物可以准确、成功鉴别广地龙,与其他混伪品区分,为广地龙的品种鉴别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