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现代医学治疗效果不佳,而中医辨证论治则有较好疗效。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教授对治疗RGERD有独到经验,治疗RGERD时以和胃降逆为主,兼顾宣肺、健脾、化湿、清热、养阴等法,同时还重视日常预防与调护。  相似文献   
32.
刘启泉认为感染后咳嗽多由外感六淫引起,尤以风邪为主。病位在肺,病机为气(肺失宣降)、热(郁热蕴肺)、虚(气阴亏虚)、瘀(瘀阻肺络)四端。临证分为初期、中期和迁延期,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根据分期不同,灵活采用宣肺祛邪、清解郁热、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等方法,同时注意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藿香正气滴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痰湿中阻证)临床疗效及调节胃排空作用。[方法]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FD)痰湿中阻证共229例,按分层区组随机、平行对照、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以1:1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可供疗效分析的有218例,治疗组109例采用口服藿香正气滴丸及舒丽启能模拟剂;对照组109例采用舒丽启能片剂口服及藿香正气滴丸模拟剂,疗程为4周。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用药前日行胃排空检查并对其中74例胃排空障碍的病例于第28日行胃排空复查。[结果]1)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两组相当,2周访视点,治疗组为78.90%、对照组为72.48%。4周访视点,治疗组为93.58%、对照组为93.58%。2周、4周访视点证候积分和情况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提示4周疗效优于2周疗效。2)两组均能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单项证候的整体疗效分析显示腹胀、VI淡不渴等证候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后胃排空均有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藿香正气滴丸能改善痰湿中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单项症状疗效优于舒丽启能。藿香正气滴丸、舒丽启能均能有效改善胃排空减缓的状态,提示藿香正气滴丸有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四逆痛泻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四逆痛泻方高剂量组和四逆痛泻方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番泻叶冲剂灌胃及夹尾刺激建立IBS-D大鼠模型。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清5-HT、IL-1β的含量及结肠组织VIP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5-HT、IL-1β的含量及结肠组织VIP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5-HT、IL-1β的含量及结肠组织VIP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四逆痛泻方通过降低5.HT、IL.1B和VIP的含量,使肠道的动力和敏感性及水和电解质的代谢恢复正常.恢复胃肠道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IBS-D的目的。  相似文献   
35.
探讨加味当归芍药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组织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将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摩罗丹组,加味当归芍药散高、中、低剂量组,除了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复合法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造模12周,开始灌胃给予各组大鼠相应药物,给药持续8周。末次给药后,取材。HE染色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检测IL-6、TNF-α和CRP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SOCS3、TLR4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OCS3、TLR4、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组织中NF-κB、MyD88、NLRP3、Bcl-2、Bax、Bad蛋白表达水平。加味当归芍药散各剂量组大鼠胃黏膜萎缩减轻,大鼠血清中IL-6、TNF-α和CRP水平显著降低,大鼠胃组织中SOCS3 mRNA水平升高,TLR4 mRNA水平降低,SOCS3蛋白水平升高,TLR4、p-JAK2、p-STAT3蛋白表达降低,NF-κB、MyD88、NLRP3、Bax、Bad蛋白表达水平减弱,Bcl-2蛋白表达水平增强。加味当归芍药散能够明显改善CAG大鼠胃黏膜萎缩状态,其机制可能与干预SOCS3/TLR4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36.
橡胶罐与针刺结合治疗急性腰扭伤16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3月至2004年10月采用专利橡胶罐(ZL982445512)配合刺络放血通络治疗急性腰扭伤162例,并与玻璃罐组和无罐组对照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出下。  相似文献   
37.
“间者并行”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贯穿应用于后世医家的诊疗之中,其理论得到丰富和创新。“间者并行”的辨治理念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能够帮助医家把握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的发展传变之规律、邪正之盛衰、寒热之变化、病理之兼夹,归纳了湿热阴伤、脾虚胃壅、虚瘀毒结、寒热错杂四种复杂病机证候,临证灵活运用理气、化湿、清热、解毒、调血、养阴、补虚等多法,同时兼顾多方面的矛盾,兼而治之,实现清湿热与养阴津、理胃气与补脾气、补气血与化瘀毒、调寒热与通壅滞的综合调理,以达升降相因、气血同调、攻补兼施之效。处方用药在分清标本缓急、虚实主次时,对多种治法分层次、有序地组合,有先后、有缓急、有轻重的“并行”调治,以使众药杂投,繁而不乱,面面俱到。以期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截断逆转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8.
临床诊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时,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基础上,常灵活选用对药,脾虚湿盛者,可酌情添加薏苡仁配伍芡实;肝郁脾虚者可添加徐长卿配伍木香;日久反复发作,由气及血,气血同病,选用仙鹤草配伍地锦草;湿热困遏中焦,选用芦根配伍白茅根;泄泻日久,肠道收涩之功减弱,使用乌梅配伍紫苏叶;下利日久必致虚损,虚久必见郁热,取炮姜伍以黄连,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方,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每次1 g,每日3次),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结肠镜变化,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A、G、M(IgA、IgG、IgM),血清细胞因子IL-10、TNF-α及血浆神经递质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 58%(31/38),高于对照组[56. 41%(22/39),χ2=4. 5703,P 0. 05)];治疗组0级、Ⅰ级例数均多于对照组,两组肠镜总体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全身症状、肠道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总评分均升高(P 0. 05);血清IgA、IgG、TNF-α及血浆SP含量降低,血清IL-10及血浆VIP含量升高(P 0. 05);血清IgM含量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全身症状、肠道症状、情感功能评分及总评分均升高,血清IgA、IgG含量降低,血清IL-10及血浆VIP含量升高(P 0. 05);社会功能评分、血清IgM、TNF-α及血浆S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化浊解毒方能够有效缓解UC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镜下病理变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神经递质,进而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