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胃安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胃安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方法:采用平行对照、随机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将观察病例分为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75例。治疗组予胃安颗粒,对照组予雷尼替丁及维酶素,服药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胃镜、病理等客观变化,以及停药3个月后溃疡的复发情况,评价其效果。结果:服用胃安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对萎缩性胃炎有效率为93.26%,消化性溃疡有效率为97.75%,停药3个月后溃疡的复发率为6.94%。结论:胃安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具有显著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2.
目的:探讨解毒活血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126例胃癌前病变患者分别给以解毒活血法及胃复春治疗,治疗前后详细记录临床症状及胃镜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66例,总有效率89.4%;对照组60例,总有效率6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活血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3.
目的探讨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C反应蛋白(CRP)活性的影响。方法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与对照组102例。治疗组予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全结肠镜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RP活性及CRP阳性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和71.6%,全结肠镜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4%和69.6%,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RP活性和CRP阳性率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4.
目的观察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TNF-α、TLR4及NF-kBp65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8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和SPAP组。采用TNBs/乙醇法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对中药大剂量组(20.0g/kg)、中药小剂量组(5.0g/kg)及SPAP(0.3g/kg)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每次2.5ml;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的0.9%NaCl溶液。各组均每日1次,连续14天。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以及DAI评分、组织病理学、TNF-α、TLR4、NF-kBp65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DAI评分、TNF-α、TLR4及NF-kBp65含量均有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大、小剂量组各指标均下降(P〈0.05);中药大、小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大剂量组与SP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小剂量组与SPA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对UC模型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与中药剂量大小有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TNF-α等促炎因子的调节来调控TLRs/NF-kB通路,抑制NF-kB的活化及释放,起到抗炎和调节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95.
浊毒理论借鉴了《内经》的清浊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浊毒证研究是中医理论创新的一项科学研究,它必须符合中医基本理论,正如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所说,只有“根基牢固,才能千年不倒”。那么,浊毒理论在中医经典著作里的依据是什么呢?浊毒理论首先是借用了《内经》关于清浊的认识。在中医的元典《内经》里,清浊是经常被使用的词语,几乎与寒热、气血、阴阳一样属于基本概念,是含义十分丰富的“元概念”。但是,过去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我们为此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6.
<正>胃凉是中医证候之一,是指患者感觉上腹部(即胃脘部或胃口)发凉,惧怕寒凉刺激或食生冷之物即引起胃脘部胀满或疼痛不适,甚者触及胃脘部皮肤温度低于正常。胃凉可见于胃脘痛、痞满等多种脾胃病证之中。  相似文献   
197.
刘启泉教授系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北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内著名脾胃病专家。刘教授长期致力于脾胃病的临床研究,并对消化道癌症的治疗有独特之处。现将刘教授临证治疗消化道癌症病案报道如下。1胃癌保守治疗案何某,女,65岁。患者胃痛间断性发作4月于2009年3月16日来本院门诊治疗。搀扶来诊,诊见:胃脘疼痛,伴下腹及两胁部不适,无吞咽困难,纳差,夜寐一般,大便2-3天1行,质干,面色苍白,口唇及睑结膜色淡,舌紫暗、苔黄厚腻,脉弦细。查体:腹较软,中上腹叩鼓音,剑突下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莫非氏征(一)。  相似文献   
198.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日久可伤及胃阴。从燥而言,是谓胃内湿热较甚,使胃腑郁闭,湿致气和津液不得宣行布达,因而形成胃之燥象,燥象贯穿于阴虚证的全过程,故曰“阴虚者必燥”。“燥者濡之”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即以濡润之品治疗津液亏乏之症,凡能使胃恢复柔润之性的药物即可称为润剂。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教授依据多年临床经验,基于“燥者濡之”的理论治疗萎缩性胃炎胃阴虚证。慢性萎缩性胃炎初期因气滞或者湿热伤阴,应用甘寒理气药濡养胃阴,中期由于母病及子影响至肺,宜用轻灵之药润肺胃之阴,后期依据“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等理论,运用咸寒补益药资胃肾之阴,以恢复胃阴濡润及升降之性。  相似文献   
199.
刘启泉教授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上见解独到,认为本病病机与心相关,临证中从心出发选方用药,治法包括清热解毒除心火、补气化瘀通血脉和疏肝定痛安心神,并附病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