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96篇
预防医学   78篇
药学   79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41.
  由于传统的对于骨巨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标准越来越多地在临床上受到质疑,寻找新的评估指标和标准就成为骨巨细胞瘤研究领域的重点。综述近几年有关骨巨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研究进展,归纳和总结相关的评估指标,阐述其对于解决临床上骨巨细胞瘤预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骨巨细胞瘤(GCT)中p73、P15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30例骨巨细胞瘤标本分别按照Ennecking分期、有无复发、有无转移进行分组。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组中的p73蛋白和P15蛋白的表达。结果p73蛋白和P15蛋白在GCT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和56.7%;p73蛋白和P15蛋白的表达强度随Ennecking分期的增高而增加(P〈0.01),二者在复发组的表达均高于无复发组(P〈0.05,P〈0.01);此外,P15蛋白的表达在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1);p73、P15蛋白在GCT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73、P15蛋白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有相关性,有助于评估肿瘤的预后。p73和P15的相关性可能是肿瘤抑制性基因网络性结构复杂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43.
冯毅 《北京中医药》2002,21(6):360-361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中风的有效穴位。方法 观察组取穴:合谷、太冲、百会、太溪。对照组取穴:百会、神庭、风池、三阴交。肢体不利者均配阳陵泉,语言不利者均配通里、照海。结果 观察组50例中,基本治愈20例,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50例中,基本治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及大脑主要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四关穴是治疗肝阳上亢型中风的有效穴位。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后24 h内使用两种不同剂量阿托代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患者1年中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1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4 h内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1与40 mg·d^-1,用药时间1年。观察两组患者血脂达标情况、住院期间及存活出院者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2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明显降低(P〈0.01),且40 mg·d^-1组在各时间段血脂达标情况优于10 mg·d^-1组(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40 mg·d^-1组复发性心绞痛(AP)、心力衰竭(HF)、心律失常、需做PTCA或CABG、因心肌缺血再住院的发生率均较10 mg·d^-1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CS患者应用10 mg·d^-1及40 mg·d^-1的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地调脂,40 mg·d^-1阿托伐他汀的调脂及减少心脑血管事件作用更佳,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5.
目的:测定经大肠癌肿瘤抗原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的活性. 方法:分离结肠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白细胞介素-4进行体外诱导,获取DC,以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鉴定;用Lovo细胞制备大肠癌肿瘤抗原并用以修饰DC,以肿瘤抗原修饰后的DC为刺激细胞,以自体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刺激细胞与效应细胞在不同比例(1:10,1:100,1:1 000)以及不同共孵时间(24 h,48 h,72 h)下,效应细胞对大肠癌细胞的排斥杀伤率.结果:从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成功诱导出表达CD11c、CD80和HLA-DR的DC,经肿瘤抗原修饰后,上述分子表达上调.肿瘤抗原修饰后的DC与淋巴细胞以1:100共孵48 h时,淋巴细胞的肿瘤细胞排斥杀伤率较高.结论:从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诱导出的DC,被肿瘤抗原修饰后,在体外可激活自体淋巴细胞,提高淋巴细胞的杀瘤活性.  相似文献   
46.
47.
本文通过应用中国药科大学和四川巴中普瑞制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马来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对比研究,评价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相似文献   
48.
背景:支架置入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对判定再狭窄有重要参考价值,而目前其微创性和价格等因素均影响了造影复查率。 目的: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7-03/2008-07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完成。 对象:选择门诊复查和住院的冠心病患者22例,于支架置入后同步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68.0±9.6)岁。 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22例冠心病患者的38个冠状动脉支架进行检查和重建分析,对支架的再狭窄情况进行评价,与“金标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64层螺旋CT图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评价血管再狭窄情况。 结果:64层螺旋CT可以清晰的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对置入的支架均能清楚显示。在置入的38枚支架中,CT显示32枚支架保持通畅,并与常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吻合;另有6枚支架64层CT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再狭窄。与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对照后发现其中有4枚互相吻合,而另外2枚再狭窄未得到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证实。64层CT诊断支架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4.18%。 结论:64层螺旋CT在评估冠心病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问题上有很高准确性,能较准确地区分支架开通和闭塞。  相似文献   
49.
汶川大地震对灾民的心理打击是广泛而深远的,目前灾民的应激反应已进入慢性反应期,针对灾民存在的心理问题,结合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探讨中医药传统心理疗对于震后心理重建的重要性,分析中医药援助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基础设施重建、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中医心理保健知识日常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0.
我们对455例胃脘痛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与纤维胃镜诊断相对照,探讨了中医证型及有关诊断的关系。对象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455例,男性299例,女性156例。年龄39岁以下238例,40~50岁178例,60岁以上39例。最小15岁,最大71岁。二、中医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