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中国医学   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冯全生 《四川中医》2008,26(11):1-3
总结张之文教授治疗咳喘的经验,辨证应注意"两定",通过察咽喉、闻咳声、问胸部、查痰质等,首定病变部位,有咽喉(含西医鼻、咽、喉)和肺(含西医的气管及支气管)以及咽喉与肺同病之不同;其次确定病变的寒热性质.治疗以宣肺为先,灵活运用解表利咽、宣肺利咽、宣肺清金、化痰宣肺、清肝泻肺、泻肺滋润、运脾化痰、温阳化饮、补肾滋阴九法.同时,应病证结合.不同病证治疗各有特色.文中列举典型病案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2.
吴有性,字又可,江苏吴县洞庭东山人,约生活于公元1582-1652年,所著《温疫论》为瘟疫学说的奠基之作,对后世瘟疫学说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现就其瘟疫防治方药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3.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是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1]:全球估计约有20亿人已感染乙肝病毒,而3.5亿~4亿人患有慢性(长期)肝脏感染。其中每年大约有600万人死于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从1992年始对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人群减少了约1/3,目前仍然大约  相似文献   
34.
目的:从中医体质学角度揭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的发病机制,探寻慢性乙肝的中医体质特征,强化辨体质论治,为丰富慢性乙肝核心证候研究的内涵,辨证治疗效果和预防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方法:参照相关论著及文献设计出慢性乙肝的中医体质和相关检查调查表,收集临床病例,填写调查表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符合纳入病例298份,气虚质所占比例最大(96例占32. 2%),湿热质和气郁质居第二、三位,分别为(91例占30. 5%、73例占24. 5%),阴虚质、阳虚质分列第四、五位,分别为(16例占5. 3%、15例占5%),瘀血质、痰湿质分列六、七位,分别为(4例占1. 3%、3例占1%)。病例资料列表统计后得出:本研究7种体质之间与感染年龄相关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HBV-DNA载量分布相关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感染持续时间、肝脏超声、肝功ALT、AST、TBIL、DBIL、GGT相关性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中以气虚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最为多见,其中气虚体质患者发病年龄36~60岁最为多见,HBV-DNA5. 0×10E7病例数最多,湿热体质、气郁体质患者发病年龄19~35岁最为多见,HBV-DNA1. 0×10E4~10E7病例数最多。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补肝肾益气血方对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机理。方法 设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补肝肾益气血方高、低剂量组、阳性药物组5组。补肝肾益气血组给予补肝肾益气血方,阳性药物组给予复方阿胶浆,其余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0天后,以^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造成辐射损伤,观察补肝肾益气血方对辐照小鼠骨髓有核细胞细胞周期及调亡影响。结果 该方能使受照鼠骨髓有核细胞S期延长,G2期阻滞,显著提高造血细胞增殖指数。结论 补肝肾益气血方对^60COγ射线所致小鼠辐射损伤有较好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骨髓有细胞周期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36.
小儿外感热病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儿疾病的发病规律,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小儿患病容易,传变迅速。临床上一旦小儿发生外感热病,就极易出现高热惊风等重症。笔者认为小儿外感高热疾病的这一特点与温疫致病的特点类似,因此,治疗的法则也当与温疫派强调的攻击性的驱邪方法类同。  相似文献   
37.
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分型目前仍存在较大的分歧,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客观化、可量化的辨证分型标准。笔者从专家经验辨证、中医计量诊断、微观辨证、数理统计学等方面探讨该病的证候特征。  相似文献   
38.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定于2014年4月10—14日在江西南昌前湖迎宾馆召开2014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此次会议将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新方法及新的研究进展等方面的学术交流,内容密切联系临床,切合皮肤科医师的实际需求,会议将邀请知名专家做特邀演讲,阐述皮肤科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现征文如下。  相似文献   
39.
晋唐和明清时期的瘟疫预防方药和方法在中医疫病防治史上颇具代表性.通过对这两个时期疫病防治方药的收集、整理,分别从外用、内服两方面,从环境净化、养生摄身、接种预防和情志调节4个不同的侧重点探索晋唐和明清瘟疫预防用药规律.研究表示,晋唐时期瘟疫预防侧重于祛邪辟秽药物,而明清在其继承基础上突出芳香辟秽类药物的使用,说明芳香药...  相似文献   
40.
冯全生教授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导师认为"气血不通"为本病主要致病机理,以"脏腑宜通"为辨证思想治疗本病,多获良效。笔者通过长期跟诊学习并对冯全生教授应用"通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验案进行整理,进一步总结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治疗经验,并对"通法"辨证治疗该病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