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8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1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肺癌一直占据着全球癌症的首位,随着我国肺癌发病率的不断攀升。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方法便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理想效果,已成为肺癌外科手术中一种重要治疗方法[1-2]。该方法主要是将粒子原植入患者的肿瘤组织中,  相似文献   
62.
含重金属的中药及其制剂在我国应用有悠久的历史。解放后历版《中国药典》都收载了一些含重金属的中药及中药制剂。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含重金属中药制剂研究不断深入。本文仅就含重金属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及药理毒性作以综述 ,以供参考。1 含重金属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 [1~ 1 1 ]我国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一些含重金属的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磁朱丸、天王补心丹及一些偏方 ,具有稳定的疗效在临床上一直沿用至今 ,尤其是在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上 ,如梅毒、带状疱疹、哮喘等显示了独到之处。除此之外 ,大量的现代文献报道了含重…  相似文献   
63.
不同采收及加工方式对穿心莲药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穿心莲的生长期、产地加工、营养器官和全草分段等因素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为穿心莲优质药材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一测多评"法,同步测定78份样品中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D)、新穿心莲内酯(neoandrographolide,NAD)、14-去氧穿心莲内酯(14-deoxyandrographolide,14-DAD)和脱水穿心莲内酯(dehydroandrographolide,DHAD)的含量,并分别采用直观分析、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结果表明:穿心莲按照快速生长期(Ⅰ期)、枝叶茂盛期(Ⅱ期)、花蕾期(Ⅲ期)、花盛期(Ⅳ期)、盛果期(Ⅴ期)和果期后期(Ⅵ期)6个生长期来划分,4种二萜内酯总量(TC)在Ⅰ~Ⅲ期内较为稳定,Ⅳ期开始下降,Ⅴ期下降最为迅速,Ⅵ期降至最低,因此穿心莲药材的采收期以花蕾期为最佳。产地加工时,尽管晒干和阴干对TC的影响较小,但与晒干比较,阴干样品中AD含量降低,DHAD和NAD含量升高,即阴干过程可以导致AD的分解和转化。因此,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产地加工尽量采用晒干法进行干燥。AD,DHAD和TC在穿心莲不同全草分段和营养器官的分布分别为:全草上部>全草中部≈全草>全草下部,叶>全草>茎,且4种二萜内酯在叶和全草中的含量远高于茎,建议药材采收时以全草的上部和中部或含叶以上部位为佳,以保证其叶的占比要求。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并比较白色与紫色玉兰花瓣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白色与紫色玉兰花瓣的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出37个和4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出了26个和20个,已鉴定挥发油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分别为83.97%和77.06%。结论:白色与紫色玉兰花瓣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通过分析和比较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5.
该研究探讨生物活性测定法在中药缓控释制剂评价中应用的适宜性,建立一种快速的多组分制剂体外释药评价方法,用表征总体行为的生物活性测定法代替目前单一成分的药物释放度测定法,以更好地指导缓控释制剂处方设计。通过HPLC测定不同溶出介质,不同释药速率及成分间不同配伍比例的丹参亲水凝胶骨架片中各有效成分(丹酚酸B、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的累积释放度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释放液的抗氧化活性,对药物各成分经时曲线与总抗氧化活性经时曲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发现各成分的释放曲线与抗氧化活性经时曲线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临界r=0.898(P<0.001)。说明3个酚酸类成分的体外释放曲线与总的抗氧化活性经时曲线有很好地相关性,用生物活性测定方法代替成分体外溶出,用于制剂质量评价及处方设计具有可行性,且该法还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   
66.
该文旨在探讨栀子性状(果形和颜色)与其中15个非西红花苷类成分的相关性。采用直尺和游标卡尺测量所有样品的干果长度和直径,通过果长与直径的比值表征果形;采用色差仪测定栀子样品的色度值L^(*)、a^(*)、b^(*)和ΔE^(*)。采用Welch Ultimate XB C色谱柱(4.6 mm×250 mm,5μm)进行分离,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38 nm,建立同步测定栀子中8个环烯醚萜苷、6个酚酸和1个黄酮共15个成分的HPLC分析方法,并测定了不同产地的21批栀子中上述成分的含量。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将各样品果形和色度值与其中15个成分的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依据流通情况及传统经验,21批栀子样品分为3类,分别是14批“江西货”(形圆小、色红黄)、4批“福建货”(形椭圆、色红)和3批水栀子(形最长、色最红)。长度/直径的均值大小为江西货(1.71)<福建货(1.99)<水栀子(2.55),色度值比较结果显示,a^(*)(红绿)均值大小为江西货(17.7)<福建货(19.7)≈水栀子(19.6);b^(*)(黄蓝)均值大小为江西货(24.4)>福建货(19.2)≈水栀子(19.3);L^(*)(亮度)均值为江西货(49.8)>福建货(48.0)≈水栀子(47.8)。江西货中15个成分总量在65.53~99.64 mg·g^(-1),8个环烯醚萜苷的总量在52.15~89.16 mg·g^(-1),6个酚酸的总量在6.10~11.83 mg·g^(-1),芦丁在0.145~1.81 mg·g^(-1);福建货中15个成分总量在69.33~94.35 mg·g^(-1),8个环烯醚萜苷的总量在63.52~85.19 mg·g^(-1),6个酚酸的总量在5.39~8.41 mg·g^(-1),芦丁在0.333~0.757 mg·g^(-1);水栀子中15个成分总量在77.35~85.98 mg·g^(-1),8个环烯醚萜苷的总量在68.69~76.56 mg·g^(-1),6个酚酸的总量在7.30~9.05 mg·g^(-1),芦丁在0.368~0.697 mg·g^(-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栀子果形越瘦长,总酚酸(6个酚酸含量总和)和芦丁含量越低,但是和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相关性不强;还显示,总酚酸与芦丁含量越高,栀子颜色越偏黄色;而且隐绿原酸、绿原酸和芦丁含量越高,栀子粉末越明亮;但是京尼平苷和新绿原酸含量越高、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越低时,则栀子颜色越偏红色。研究结果表明栀子性状与其内在化学成分密切相关,栀子果形越偏圆颜色越偏黄时其酚酸和黄酮含量越高,颜色越红京尼平苷含量越高。OPLS-DA结果表明,栀子样品果长/直径的比值、6个环烯醚萜苷(栀子新苷、山栀子苷、异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6β-羟基京尼平苷和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2个酚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和1个黄酮类成分(芦丁)的含量可作为区分3种样品的标志物。该研究结果为栀子“辨状论质”的科学内涵积累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67.
秦皮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本实验对苦枥白蜡树树皮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到5种香豆素类成分,并进行了结构鉴定,它们是秦皮乙素(I)、秦皮素(Ⅱ)、6,7-二甲氧基-8-羟基香豆素(Ⅲ)、秦皮苷(IV)、秦皮甲素(V),化合物Ⅱ~I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对上述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已在秦皮化  相似文献   
68.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祛瘀化痰通脉颗粒中12种成分,验证此方法在复方制剂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应性。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内参物,建立与其他11种成分(丹参素钠,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阿魏酸,表小檗碱,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绿原酸,洛伐他汀)的相对校正因子进行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对这12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通过比较2种方法的结果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2种计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RSD5%。结论:一测多评质量评价模式可用于祛瘀化痰通脉颗粒中多指标成分的同步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69.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法(QAMS)与外标法(ESM)同步测定三黄片(大黄、盐酸小檗碱及黄芩浸膏)中的4种黄芩黄酮类成分含有量并进行比较,以验证"一测多评"法在三黄片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以黄芩苷为内参物,采用XtimateTM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4 nm。结果 2种方法测得的含有量无显著性差异,RSD<5%。结论 "一测多评"法可用于三黄片中4种黄芩黄酮类成分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建立女贞子药材及饮片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Kromodil C18(4.6mnmn×250mm,5um);甲醇-水-0.05M乙酸铵(90:10: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9 nm;柱温35℃.结果 测定了14个不同产地的女贞子药材及9批饮片,药材中齐墩果酸的平均含量为1.020%,熊果酸平均含量为0.331%;饮片中齐墩果酸的平均含量为1.286%,熊果酸平均含量为0.369%.齐墩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8.64%,RSD为0.46%;熊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8.25%,RSD为1.05%.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女贞子药材的含量测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