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5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93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67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474篇
内科学   257篇
皮肤病学   58篇
神经病学   61篇
特种医学   1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241篇
综合类   957篇
预防医学   431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456篇
  1篇
中国医学   354篇
肿瘤学   20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TNF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姜国胜  吴文 《免疫学杂志》1993,9(4):250-254
1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自病患者血清TNF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而经RA诱导分化治疗中期及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各治疗时相的外周白细胞浆内TNF平均水平及正常对照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前及治疗中期胞浆TNF活性升高率明显高于治疗后或正常对照(P<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清TNF活性水平与外周血WBC总数或骨髓GM-CFU无明显相关,而与  相似文献   
72.
陈学敏  胡明军  何年安 《安徽医学》2023,44(10):1227-1230
目的 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2021年度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及超声特征。方法 收集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安徽省立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体检者相关资料,统计不同性别、年龄段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对甲状腺结节超声特征及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进行比较。结果 124286名体检者中,超声检出甲状腺结节67505例,检出率54.31%。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χ-趋势2=9 180.280,P<0.05),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结节以多发(62.68%)、双侧叶(52.63%)、最大径<10 mm (83.06%)及实性结节(57.68%)为主,不同性别检出的甲状腺结节在结节数量、位置、最大径和回声特征上的分布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结节TI-RADS分类在不同性别、年龄段上的分布不同,且随着年龄增长检出的甲状腺结节TI-RADS分级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体检人群中甲状腺结节以多发、双侧叶、实性、最大径<10 mm、TI-RADS 3类结节为主。  相似文献   
73.
我们在分别观察气功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气功反馈的概念,研制了系列气功反馈磁带,已应用于临床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其机制正在探讨,初步认为与大脑皮层主宰下的植物性神经整合作用有关。 1 气功反馈概念的提出近20年来西方兴起的生物反馈(biofeed-back) 是从1969年美国布朗德理和加拿大格门士治疗瘫痪肢体的生物回授法开始的,它是借助灵敏的电子仪器和微机系统,把一般不能感知的生理信息(肌电、血压及皮温等)转变成能感知的物理信息(声、光、磁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建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基因Rsa I、Sma I多态性寡核苷酸阵列检测方法,对基因芯片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上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两位点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有无相关关系。方法 设计、合成两组寡核苷酸探针,使用3甲氧基氨基丙基硅烷、戊二醛等化学物质,实现探针与固相支持物玻片的连接。 应用不对称PCR方法扩增Rsa I、Sma I多态性片段,在扩增体系中掺入荧光标记dUTP,获得被测片段的单链标记产物。对核酸杂交反应的温度、动力学和离子浓度 变化进行研究,获得最佳的杂交鉴别条件。对20名正常人,酶切法确定多态性基因型,再用寡核苷酸阵列法检测,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使用该方法对50例血栓病人进行检测,探讨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与vWF基因Rsa I、Sma I多态性的关系。结果 寡核苷酸阵列法和酶切法对20例标本检测的符合率为1005;血栓病人与正常人Rsa I、Sma I两位点多态性的基因型GG、GA、AA和CC、CT、TT分别为4.0%、12.0%、84.0%和24.0%、44.0%、32.0%,正常人分别为1.4%、11.8%、86.8%和8.8%、57.4%、33.8%,血栓病人等位基因频率G、A和C、T分别为10.0%、90.0%和46.0%、54.0%,正常人分别为7.4%、92.6%和37.5%、62.5%,血栓病人与正常人之间两位点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成功建立vWF基因 Rsa I、Sma I多态性寡核苷酸阵列检测方法,为基因芯片技术在SNP检测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未获明确证据表明Rsa I、Sma I多态性与血栓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建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基因Bsa Ⅰ、Sma Ⅰ多态性寡核苷酸阵列检测方法,对基因芯片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上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两位点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有无相关关系.方法设计、合成两组寡核苷酸探针,使用3甲氧基氨基丙基硅烷、戊二醛等化学物质,实现探针与固相支持物玻片的连接.应用不对称PCR方法扩增Rsa Ⅰ、Sma Ⅰ多态性片段,在扩增体系中掺入荧光标记dUTP,获得被测片段的单链标记产物.对核酸杂交反应的温度、动力学和离子浓度变化进行研究,获得最佳的杂交鉴别条件.对20名正常人,酶切法确定多态性基因型,再用寡核苷酸阵列法检测,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使用该方法对50例血栓病人进行检测,探讨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与vWF基因Rsa Ⅰ、Sma Ⅰ多态性的关系.结果寡核苷酸阵列法和酶切法对20例标本检测的符合率为100%;血栓病人与正常人Bsa Ⅰ、Sma Ⅰ两位点多态性的基因型GG、GA、AA和CC、CT、TF分别为4.0%、12.0%、84.0%和24.0%、44.0%、32.0%,正常人分别为1.4%、11.8%、86.8%和8.8%、57.4%、33.8%,血栓病人等位基因频率G、A和C、T分别为10.0%、90.0%和46.0%、54.0%,正常人分别为7.4%、92.6%和37.5%、62.5%,血栓病人与正常人之间两位点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vWF基因RsaⅠ、Sma Ⅰ多态性寡核苷酸阵列检测方法,为基因芯片技术在SNP检测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未获明确证据表明Rsa Ⅰ、Sma Ⅰ多态性与血栓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6.
硝酸酯类与钙拮抗剂预防高压氧诱发脑血栓形成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硝酸酯类及钙拮抗剂对高压氧诱发脑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以年龄≥60岁、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原有脑梗死(或脑出血)、高粘血症和糖尿病为危险因子,将192例行高压氧(HBO)治疗的病人分为3组:①硝酸酯类组34例;②钙拮抗剂组49例;③未特殊用药组109例,在不同危险因子簇集水平上分析药物的预防作用.结果:簇集3个及3个以下危险因子者无一例发生脑血栓形成,在簇集4个及4个以上危险因子的水平上,硝酸酯类药物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而钙拮抗剂组中有33.3%发病,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硝酸酯类药物有显著的预防作用,而钙拮抗剂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77.
葛守辈  张丕胜 《河北医学》2000,6(8):723-724
我们采用环孢霉素 A( Cs A)、米托恩醌 ( MTz)和阿糖胞苷 ( Ara- C)联合治疗 RAL15例 ,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 :15例均为 1995年 10月~ 1999年 10月住院患者 ,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14岁~ 50岁 ,中位年龄为 32 .6岁。按 FAB分型 ,M12例 ,M2 3例 ,M31例 ,M4 1例 ,M53例 ,ALL 5例。1.2 诊断标准 :目前国内无统一标准 ,我们采用如下标准 :1ANL L( M3除外 )采用标准 DA或 HA方案进行 2个疗程未达 CR者 ;2 AL L采用标准 VDCP或VDL P方案进行 4~ 6周未达 CR者 ;3第一次 CR后6月内复发…  相似文献   
78.
如何进一步降低急诊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是从事急诊急救医护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就我院1994~1998年急救中心5年死亡病例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以便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整体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79.
ATRA和5—FU对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抗癌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5-FU单用和合用对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抗癌作用。方法A-TRA、5-FU单单用和合用处理体外培养的胃癌MGC-803细胞和荷胃癌裸鼠,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测量裸鼠药前后的瘤体积,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随着ATRA、5-FU浓度增高,作用时间延长,胃癌细胞活力逐渐下降。40μmol/L ATRA组、5μmol/L5-FU组和合用组(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局部注射及强的松口服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局部注射组和口服强的松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但地塞米松局部注射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沉及减少副作用方面明显优于口服强的松组,而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显像恢复及复发率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起效快、疗效好、副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